?

精準扶貧視域下貴州地區農業產業發展模式研究

2020-05-11 12:08楊芳
農家致富顧問·下半月 2020年2期
關鍵詞:農業產業發展模式精準扶貧

楊芳

摘 要 著力實施精準扶貧是黨的十八大之后推出的重大決策。在精準扶貧過程中產業扶貧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對提升農村地區組織化程度,扶持和帶動貧困落后人口實現脫貧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20年是脫貧的攻堅之年,經過了連續七年多的精準扶貧,在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從9899萬減少到去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縣從832個減少到今年的52個,工作成績突出。貴州省是貧困人口較多的大省,如何發揮當地的農業產業優勢,實現農民產業扶貧,成為現階段精準扶貧需要重點攻克的難題。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分析了精準扶貧背景下貴州地區農業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困境,論述了具體的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進一步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 精準扶貧;貴州地區;農業產業;發展模式

貴州地區是國家深度貧困地區,更是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明顯短板更,更是實現國家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區域。貴州省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給脫貧致富和精準扶貧工作帶來很大難度。近年來,貴州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鄉村振興戰略有關要求,結合區域的自然優勢,通過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實現貧困地區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幫助貧困地區農民群眾更好的就業,解決生計。

1 精準扶貧視域下貴州地區農業產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1.1 相關產業項目推進較為緩慢

在深度貧困落后地區,由于地方財政和相關機構的資金投入有限,財力投入存在嚴重的缺失,很難滿足農村地區的發展需求。上級政府部門所撥付的各項資金被層層嚴格限制,使得資金的申請和獲取有很多繁瑣程序,資金到位率相對較為緩慢。而不少產業項目在發展過程中,主要依靠上級撥付資金,其余各方資金配套不足,項目實施過程時間相對較長,從而顯著制約了項目的正常運轉,整體的推進較緩。

1.2 面臨較大的發展風險

貴州地區在利用農業產業發展精準扶貧過程中,往往會面臨較大的風險,這種風險涵蓋了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的自然風險,同時也面臨著市場需求風險。在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如果要想擴大種植規模,就需要加強后續科技服務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否則會造成整體的效益較差,種植成活率較低,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商品性質較差。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所面臨的市場風險主要是指在市場供求比較穩定的情況下,短期內要想擴大種植規模,勢必會造成某些農產品價格下跌,從而造成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下降,不利于農民群眾發家致富。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不管是發展特色農業還是特色養殖業,都會面臨較高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這對提升農民群眾的參與積極性會產生一定影響。[1]

1.3 不利于實現一體化生產

現階段地方政府和國家政府以及相關金融單位所提供的資金,仍然下放到基層貧困戶當中,由貧困戶自己選擇發展特色種植產業或者是特色養殖產業。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用相關技術部門進行科技指導。但由于整體產業較為分散,不同群體的勞動力素質存在較大差異,地區之間的土地不能夠實現規?;a經營,導致種植養殖無法實現一體化,無法實現精準管理,從而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參差不齊,影響到貧困人口的收入。

2 精準扶貧視域下貴州地區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分析

2.1 引領發展有限干預相結合的農業產業發展模式

增加經濟投入是實現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的基礎,相關職能機構應該依托現有的資金投入,更好的引領和帶動社會其他方面資金投入,同時也應該對相關機構的補貼進行有效限制。在整個農業產業結構規劃過程中,應該遵循市場需求和群眾的參與意愿,發揮市場的引領帶動作用,對相關產業的發展目標進行綜合確定,將人為干預維持在最低程度,但不能不干預,要確保通過引導和干預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促進農業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2.2 加強示范推廣

一個項目在貧困地區推廣實施之前,首先應該經過市場的檢驗。所以在選擇某些農業產業項目之前應該先在基層地區進行試點推廣,明確具體的推廣形式,并且在示范推廣過程中不斷加強經驗總結。通過開展試點推廣,能夠對各個地區的生產實際有一個總體把握,及時發現項目在推廣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面臨的障礙,為今后產業的全面實施奠定堅實基礎。另外通過有效的示范推廣,還能夠保證整個農業產業項目更加具有說服性,以便更好的取得廣大群體對項目的認可,從而進一步吸引廣大群眾更好的參與到該農業項目當中。

2.3 構建完善的配套設施

在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農民群眾應該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同時地方政府部門和相關管理機構還應該向農民群眾提供相應的市場供求信息。在發展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為了提高作物的成活率,就要求相關管理機構和農業機構提高重視程度,對廣大種植戶進行科學合理的技術指導,并不斷構建完善的基礎設施。對于某些農作物病蟲害應該加快構建病蟲害綠色防控體系,為植物更好的抵御自然災害奠定堅實基礎。[2]產業規模擴大之后,不可避免的會面臨市場需求風險,這就要求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做好內外部市場的有效對接,要結合市場供需做出適當調整。對于某些深度貧困地區,在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還應該將電子商務充分融入其中,從而進一步打通農產品的銷售途徑,加快本地區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

2.4 注重轉變傳統農業種植模式

在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之下,國家所投入的產業扶貧資金是空前巨大的,這是對農業產業結構做出調整的有效機會。傳統農業生產模式難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是造成農民群眾反復貧困的主要原因。因此就需要將貧困開發,產業推進和產業結構優化有效結合,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整個產業生產模式進行改造,加快現代農業產業生產體系的建設,推動農業科技升級換代。

參考文獻

[1]楊振強.精準扶貧視域下西部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模式研究[J]. 學術論壇. 2017(03):125-129+165

[2]仵占慧,等.農業產業發展在脫貧攻堅中的實踐與探索[J]. 甘肅農業. 2019(06):44-46.

猜你喜歡
農業產業發展模式精準扶貧
農業產業基金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升級
2013年廣東熱區社會經濟及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
我國微型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路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農業產業發展的電子商務契合度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