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調研

2020-05-12 03:34楊毅
海外文摘·學術 2020年20期

楊毅

摘要:刑事責任年齡是法律規定的的行為人負刑事責任的年齡,也是刑事責任能力的條件之一?;趯Ξ敃r的社會經濟水平及人的生理、心理發展成熟度的大量調研,我國在頒布第一部刑法時,對未成年犯罪的刑事責任年齡進行了明確的規定。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未成年的生理與心理成長明顯加速,成長環境已截然不同,近年來未成年犯罪形勢愈發嚴峻,當前的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已逐漸不適應現實要求。

關鍵詞:未成年;刑事;刑事責任年齡

中圖分類號:D92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20-0009-02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對未成年犯罪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式,堅持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谝陨显瓌t,刑法對未成年犯罪所需承擔的刑事責任做出了規定,對未成年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明確界定,法律的初衷是出于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但隨著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增多,之前界定的未成年刑事責任年齡帶來的影響愈發明顯。

1針對未成年人的法律及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

目前我國針對未成年人的法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上兩部法律主要基于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及犯罪預防。1979年通過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則專門針對未成年犯罪的刑事責任年齡進行了規定,刑法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此規定已40年無更改,只是在后來的刑法修正案中進行了適當的補充。

2我國未成年人口數量、犯罪現狀

國家統計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未成年人口總數占到總人口三成左右,2019年教育部發布數據顯示我國現有中小幼在校學生2.26億。根據中國人民檢察院數據,2019年我國檢察機關受理、審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48275人,同比增7.51%;受理審查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61295人,同比增長5.12%。從罪名上看,截止2019年,我國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前六位分別為盜竊113077人、搶劫57845人、故意傷害47881人、聚眾斗毆39881人、尋釁滋事39082人、強奸17690人。

3未成年犯罪的危害

根據數據得知,我國未成年人的群體巨大,犯罪人數眾多,覆蓋罪名多樣,危害大。一是在打擊未成年犯罪的過程中,公檢法等相關部門的介入,大量人員的參加,勢必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無形中對公共資源造成了浪費;二是對社會的危害,未成年人的犯罪,直接影響公眾的安全感,引起大眾心理擔憂;三是對雙方家庭造成巨大影響,犯罪一旦發生,便會直接侵犯被害人的財產或生命安全,給被害人及被害家庭帶來巨大的傷害,同時也會給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本身及家庭帶來傷害[1]。

4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必要性

法律的目的之一是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但在諸多案件中,由于犯罪嫌疑人未達到相應的刑事責任年齡,導致嫌疑人無法被追究法律責任或重罪輕判,這是對被侵害方的不公,也違背了我國刑法罪刑相適應原則[2]。刑法對刑事責任年齡做出規定的本意是針對未成年人心理、認知不成熟,社會認知差、自控力不足的特點,而對未成年人的一種保護,卻也是對被侵害方的不公平,時至今日,諸多條件已非往日,不論從社會穩定大局,亦或是對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出發,刑事責任確有下調必要。

4.1刑事責任年齡先決條件的根本變化

1979年刑法確立之前,出于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設定了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當時經過大量的調研,基于當時的社會環境及時代背景,對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發展速度的評估,確定了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F如今,我國的經濟長足發展,社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已截然不同。首先體現在物質生活,經濟好了,荷包鼓了,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這讓未成年人的生理發育明顯增快的同時,更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尋求精神刺激;其次是互聯網的普及讓部分未成年人的心理畸形成長,據統計我國現有未成年網民1.75億,由于未成年人的心智不夠成熟,容易沉迷網絡游戲,產生現實與虛擬世界的認知矛盾,增加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同時也容易被網絡上的色情、暴力等內容影響;再次是計劃生育開展以來,生育率降低,現在的未成人家庭普遍為獨生子女,導致部分未成年人的心理受挫能力弱、內心孤獨、自私自利、驕縱、蠻橫無理、自以為是,一旦受挫便容易產生極端想法。這些原因無形地導致了部分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畸形發育,成為違法犯罪的誘因。

4.2未成年人犯罪已呈現低齡化、惡性化的特點

根據最高檢官網數據,在起訴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不滿十六歲犯罪的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比例持續上升,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8.9%、9.6%,2020年1~9月為11.7%,本年前三季度環比也逐漸上升。從涉及的罪名看,在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中,十六周歲以下的嚴重犯罪數量上升,其中搶劫、強奸罪占到不滿十六周歲犯罪案件的七成,未成年犯罪的低齡化、惡性化特點已很明顯。

4.3現行的刑事責任年齡帶來的現實難題

部分惡性案件因犯罪嫌疑人達不到現行的刑事責任年齡而無法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讓犯罪嫌疑人成為法外之徒。讓這不僅帶給被害人家屬無盡的痛苦,同時也讓公眾產生心理恐慌、心理擔憂,也與刑法罪行相符的原則相違背。例如2019年10月,大連13歲男孩蔡某對10歲女孩王某實施強奸后連捅7刀致其死亡后拋尸灌木叢。蔡某身高170cm,體重140斤左右,體格已是成年人標準,卻因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不予追究刑事責任。被害家屬不僅失去了心愛的女兒,更是連一句道歉也是等待一年才等到。

現今的未成年人,尤其是介于十四周歲與十六歲之間的未成年人,通過學校教育、網絡等途徑已能知曉基本的法律常識,而部分未成年人便會惡意利用刑事責任年齡的門檻故意犯罪,逃避法律的追究,讓公安機關的工作陷入被動,無法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強有力的處置,同時讓被害人蒙受損失。在本所轄區,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主要集中在打架斗毆、盜竊方面。以盜竊類犯罪為例,2020年至今全所共受理刑事類盜竊案件52起,其中未成年作案17起,全部為盜竊機動車及盜竊車內物品案件,今年轄區發生的以上兩類盜竊類案件,未成年作案占到立案總數的九成。同時,作案的未成年人具有比較明顯的特點:文化低(輟學早)、多為單親家庭或監護人外出務工、作案目的明確(變賣盜竊物品折現后日常消費)、三五成群、成員固定,另外就是這群未成年人都是多次作案,反復被查獲,屢教不改。我所為城區派出所,人手少、接警量大、日常工作繁重,每次此類案件發生后所內都會投入大量的警力,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偵破案件,但最后確因達不到刑事責任年齡,而只能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教育感化。另外這些作案的未成年人大多家境貧寒或父母外出務工,無人照看,在其作案后便會直接將機動車拆卸后運到別處變賣,待公安機關破案時,涉案物品已無法追回,而嫌疑人家屬又消極配合,導致部分受害者無法挽回損失,造成了法律責任無法追究,民事責任追究難的困境,這不僅讓被害人對執法部門、政府產生不滿,也進一步增加公眾的心理恐慌。民警在與作案的未成年人交流時,驚訝地發現他們對自己年齡沒有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情況十分清楚,知道自己就算犯案也不會受到法律的追究,所以才會反復作案,挑戰法律,群眾怨聲載道,造成惡劣影響。

近年來的兩會上,基于公眾的現實要求,人大代表多次提出了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想法,基于各種原因及現實困難,至今仍未有實際進展。但不爭的事實是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等因素,未成年人的認知、理解判斷能力比以前的年代要高很多是不爭的事實,出于以上考慮,《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經明確規定,未成年人的民事責任年齡從之前的10周歲降低至8周歲,這也從側面為刑事責任年齡的調整提供了參考。法律的目的始終不是打擊,而是挽救,尤其是在未成年人的犯罪問題上,我們始終應該將挽救為主、打擊為輔的原則放在首位,充分分析未成年犯罪原因及刑事、科學制定對策,從家庭、學校、社會、媒體等諸多方面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有效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楊佳.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應對路徑[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3):44-48.

[2]張媛,李小龍.未成年人犯罪臨界預防的意義及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7(6):286+292.

(責編:趙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