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術中預防性干預對距骨骨折患者DVT發生情況的影響

2020-05-13 02:41宋來金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20年104期
關鍵詞:距骨預防性下肢

宋來金

(商丘市立醫院手術室,河南 商丘 476000)

距骨骨折易引發愈合不良或缺血性壞死,需及早治療。手術是距骨骨折主要治療方式,可完成骨折復位,促進骨折端愈合。但部分患者因創傷刺激、術后長期臥床休養等原因,易使機體處于高凝狀態,術后易發生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增加致殘及病死風險[1]。因此,臨床需積極進行早期預防性干預。術中預防性干預是針對某些問題發生的高危因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以避免或減輕不良后果的發生,將其應用于距骨骨折患者中,或許可降低DVT發生率,利于術后功能恢復[2]?;诖?,本研究將分析術中預防性干預對距骨骨折患者DVT發生情況的影響?,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7月期間于本院采用常規術中護理干預的30例距骨骨折手術治療患者資料,納入對照組,另收集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間于本院采用術中預防性干預的30例距骨骨折手術治療患者資料,納入觀察組。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69.24±5.29)歲;手術時間55-87min,平均手術時間(71.24±10.19)min。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5-79歲,平均年齡(69.77±5.21)歲;手術時間57-87min,平均手術時間(72.46±9.83)min。統計學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P>0.05),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臨床骨外科學》[2]中距骨骨折相關診斷標準,經X線檢查確診;均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式治療;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頭顱、心、肺、肝等重要臟器損傷;骨折線不明顯的陳舊性骨折。

1.3 方法

1.3.1 對照組:采取手術室常規護理干預,手術前調整手術室內溫度(22-26℃)及濕度(50-60%),術中做好下肢保暖工作,并視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體位,受壓部分使用體墊襯墊等。

1.3.2 觀察組:在手術室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術中預防性干預,內容包括:(1)術中穿刺點盡量選擇上肢靜脈,并由穿刺經驗豐富的護士進行穿刺,避免穿刺失敗或多次穿刺。(2)術中大量出血患者應及時輸血處理。(3)患者進入手術室且麻醉成功后,護理人員為患者佩戴間歇式充氣壓力泵,共6個腔室,4個腔室位于小腿位置,2個腔室位于大腿位置,從患者腳踝、小腿、大腿依次加壓,最大壓力持續11s后,自動減壓60s,下肢靜脈完全排空后重新充盈。(4)患者骨折復位,傷口縫合包扎后,幫助患者取平臥位,并抬高患肢與水平面呈15°,屈曲膝關節,護理人員依照從前往后,由內至外方向進行按摩,重點按壓比目魚肌、摩腓腸肌,按壓2min,雙側下肢共持續按壓12min。干預至手術結束,并在術后以門診復診方式隨訪2個月。

1.4 評價指標

(1)比較兩組DVT發生情況:患肢出現疼痛、腫脹、且沿靜脈走向存在壓痛感,觸診可捫及索狀硬結,B超檢查可見靜脈腔內強回聲、靜脈不能壓縮,或無血流等血栓形成征象。(2)比較兩組術前及術后2個月足部功能,采用美國足踝外科協會(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評分的評估患者的足功能,評分共包括疼痛(40分)、功能(50分)、力線(10分)3方面,各項評分越高,患者足功能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2 結 果

2.1 兩組DVT發生情況比較

術后隨訪期間,觀察組患者中均未發生DVT,對照組中共有3例患者發生DVT,發生率為10.00%。兩組術后DVT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1.404,P=0.236)。

2.2 兩組術前術后AOFAS踝-后足評分比較

術后2個月,兩組AOFAS踝-后足評分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前術后AOFAS踝-后足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術前術后AOFAS踝-后足評分比較(±s,分)

時間組別疼痛功能力線術前觀察組(n=30) 18.17±3.46 25.49±4.71 4.33±1.29對照組(n=30) 18.43±3.41 25.53±4.68 4.41±1.22 t 0.2930.0330.247 P 0.7710.9740.806術后2個月觀察組(n=30) 29.75±5.29 34.58±6.46 7.25±1.43對照組(n=30) 25.47±5.33 30.71±6.53 6.45±1.37 t 3.1222.3082.213 P 0.0030.0250.031

3 討 論

DVT主要見于下肢,主要由靜脈壁損傷、靜脈血流淤滯及血液高凝狀態所致,且患者發病后將發生血栓機化,可并發肺栓塞,增加患者病死風險。因此,如何有效預防DVT發生,對患者預后改善至關重要。

臨床上針對距骨骨折手術治療患者,多在術中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干預側重點多為患者術中變化情況,但這種干預手段對術后DVT形成的預防干預不夠,干預效果較差。術中預防性干預,是針對DVT形成的危險因素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以降低或避免DVT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術后DVT發生率略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本研究納入樣本量少相關。提示術中預防性干預可降低距骨骨折患者術后DVT發生風險。分析其原因為:術中預防性干預選擇上肢靜脈為術中穿刺點,可避免下肢靜脈損傷導致的靜脈血流淤滯情況,繼而可降低患者術后下肢DVT發生風險;且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進行穿刺,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減少深靜脈血管損傷風險,因此更利于降低術后DVT發生風險。此外,術中預防性干預,針對術中大量失血患者及時進行輸血治療,可以避免大量出血導致的凝血-纖溶系統失衡情況,可降低血液黏度,避免血液黏度升高而引發的血液高凝狀態,進而降低DVT發生風險[6]。同時,術中采用間歇式充氣壓力儀并采取按摩下肢方式,可維持下肢靜脈循環,促進血液流動,避免靜脈血流淤滯情況發生,進而降低DVT發生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2個月,兩組AOFAS踝-后足評分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提示術中預防性干預更利于距骨骨折患者術后足部功能恢復。分析其原因為,術中預防性干預可降低DVT發生風險,促進患肢血液流動,利于創面修復,可以讓患者盡早進行下床進行功能鍛煉,進而促進足部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術中預防性干預可降低距骨骨折患者DVT發生風險,促進足部功能恢復,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距骨預防性下肢
下肢下垂體位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影響的meta分析
新生兒黃疸治療箱常見故障處置及預防性維護實踐
術后強化護理預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的研究
高頻超聲聯合彩超在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診斷價值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學輻照儀常見故障維修方法與預防性維護
預防性公路養護技術在現代高速公路養護中的應用
經內踝截骨入路與非截骨入路治療復雜距骨骨折的療效分析
關節鏡輔助下自體髕股關節面骨軟骨移植治療HeppleⅢ~Ⅴ期距骨骨軟骨損傷
關節鏡輔助下自體髕股關節面骨軟骨移植治療HeppleⅢ~Ⅴ期距骨骨軟骨損傷
關節鏡輔助下自體髕股關節面骨軟骨移植治療HeppleⅢ~Ⅴ期距骨骨軟骨損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