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孔胸腔鏡與兩孔胸腔鏡手術治療肺癌的效果

2020-05-14 07:26劉洪來顧桂元
健康大視野 2020年8期
關鍵詞:治療效果肺癌

劉洪來 顧桂元

【摘 要】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采用單孔胸腔鏡與兩孔胸腔鏡手術治療效果。方法:選擇我院接收的68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觀察組(單孔胸腔鏡)與對照組(兩孔胸腔鏡)各34例,兩組手術效果比較。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PCT、CRP及IL-1指標低,疼痛評分低;并發癥少,P<0.05。結論:單孔胸腔鏡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能提高療效、穩定病情。

【關鍵詞】肺癌;單孔胸腔鏡;兩孔胸腔鏡;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8--01

臨床常見的呼吸科惡性腫瘤疾病是肺癌,發病率位居我國惡性腫瘤首位,其中最常見的是非小細胞肺癌,未發生遠處轉移的早中期患者,行外科手術治療能切除腫瘤、清掃周圍淋巴結達到穩定病情的目的[1]。隨著醫療事業發展,腔鏡在臨床被廣泛應用,其常見方法是兩孔胸腔鏡,臨床應用很普遍,具視野清晰及操作簡便等優勢,但術后患者難耐受切口疼痛,使康復時間延長,因此探尋經濟、有效及可行的外科手術療法逐漸成為醫學界的研究熱點,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分析肺癌患者采用單孔胸腔鏡與兩孔胸腔鏡手術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研究時段是2018.1-2019.10,研究對象是我院接收的68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分兩組各34例,觀察組:男女比例是20:14,年齡42-76歲,均值是(59.27±5.36)歲;腫瘤最大直徑1.1-2.9cm,均值是(1.42±0.39)cm;對照組:男女比例是21:13,年齡43-78歲,均值(59.46±5.25)歲;腫瘤最大直徑1.2-2.7cm,均值是(1.39±0.28)cm。兩組比較(P>0.05)。

①納入標準: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者[2];無遠處轉移者;符合手術指征;既往無胸部手術史;簽署“知情同意書”;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②排除標準:伴有胸腔粘連者;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心肝腎功能障礙者;伴有全身感染者;存有手術禁忌癥者;認知、精神障礙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觀察組:單孔胸腔鏡,全麻+健側臥位,患者腋前線第4或第5肋間行5cm手術切口,切口部位放置保護套,經切口內置胸腔鏡、手術所需器械,利用超聲刀分離胸腔內粘連,雙關節肺葉鉗對胸腔情況探查,利用可旋轉直線切割縫合器依次將肺靜脈、肺動脈及支氣管離斷,利用手工結扎及胸腔鏡處理粘連帶及新生血管,行解剖性肺葉切除+系統性肺門縱膈淋巴結清掃術,切除肺葉后裝入標本袋,行常規肺門、縱膈淋巴結清掃操作,術后經手術切口,將胸腔閉式引流管放置于胸頂部位。

對照組:兩孔胸腔鏡,全麻+健側臥位,患者腋前線腋前線第4或第5肋間行4cm手術切口作為操作孔;患者腋中線第7或第8肋間行2cm術手術切口作為觀察孔,其余操作與觀察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

炎癥因子:術后抽取兩組患者空腹時肘部靜脈血2ml,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及白介素-1(IL-1),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疼痛程度:術后參照視覺模擬評分法(VAS),0-10分表示不同程度疼痛,輕微疼痛≤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分,得分越低疼痛感越輕。

統計兩組發生肺部感染、肺不張的并發癥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22.0軟件分析本研究數據,計量資料(炎癥因子及疼痛程度)()t檢驗。計數資料(并發癥)[n/(%)],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炎癥因子及疼痛程度

觀察組PCT、CRP及IL-1指標較對照組低,疼痛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具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2.2 并發癥

68例患者經治療后,觀察組肺部感染1例,未發生肺不張,并發癥率2.94%;對照組肺部感染4例,肺不張2例,并發癥率17.64%,x2=3.9813,p=0.0460,觀察組并發癥率較對照組低,P<0.05。

3 討論

部分研究結果表明,目前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重要方法是腔鏡手術,其中單孔腔鏡手術僅有一個操作孔,從此切口置入胸腔鏡、手術器械等,可能限制操作角度,但仍具有以下優勢:①器械投射面與操作視野保持一致,利于保留視覺縱深性;②術者的視野及操作面處于同一矢狀面,利于操作距離更精準;③以胸腔內部作為操作支點,與靶區處形成的“操作三角”接近,限制操作空間進而降低轉開胸的概率,宏觀證實了該術式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可行性。

本研究觀察組PCT、CRP及IL-1指標較對照組低,疼痛評分較對照組低;并發癥率較對照組低,P<0.05(具統計學意義),說明本研究與曹洋等[3]文獻報道結果接近,具體分析如下:①影響整體療效、患者主觀舒適度及術后康復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手術創傷,行單孔胸腔鏡手術能兼顧病灶位置、切口引流等重要作用,減小胸壁切口、緩解組織創傷,避免創傷、傷口感染等因素引起炎癥反應;②目前反映炎癥程度的重要敏感指標是PCT、CRP及IL-1,早期炎癥分泌過多且釋放至血液,誘導機體炎癥反應升高,因此行單孔胸腔鏡手術能降低炎癥反應,緩解疼痛感且提高療效,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用單孔胸腔鏡治療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緩解疼痛程度,減少并發癥且改善預后,具臨床可推廣性。

參考文獻

王學中,劉志廣,劉平.單孔與傳統“三孔”法胸腔鏡手術治療肺癌的臨床療效比較[J].實用癌癥雜志,2018,33(03):470-474.

盧開進,賈衛光,申江峰.單孔胸腔鏡與兩孔胸腔鏡手術治療肺癌的效果及創傷程度評估[J].中國內鏡雜志,2018,24(01):60-65.

曹洋,劉濤,王鵬飛.單孔與三孔胸腔鏡手術治療肺癌的機體疼痛程度、創傷程度比較[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08):1095-1098.

猜你喜歡
治療效果肺癌
中醫防治肺癌術后并發癥
對比增強磁敏感加權成像對肺癌腦轉移瘤檢出的研究
比較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效果
PFTK1在人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基于肺癌CT的決策樹模型在肺癌診斷中的應用
HIF-1α、VEGF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