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最深沉的情感

2020-05-14 02:43蔣建偉
海外文摘·文學版 2020年5期
關鍵詞:淮河流域花鼓農民

蔣建偉

古人講:“修辭立其誠?!睂懳恼乱\實,是文章好壞的關鍵,也是影響后人最大的一句話。

孫禹先生是一位誠實的人,認真的人,否則,他為什么要寫安徽的花鼓燈呢?安徽是他的故鄉,他非常熱愛故鄉安徽淮北的一切一切,包括淮河流域的花鼓燈藝術啊。為了寫好,他輾轉數月于淮北各地,順葫蘆摸瓜,遍訪花鼓燈藝人,竟然扯出長篇紀實文學作品《大河燈魂》(原載《海外文摘》2020年第5期)這么個大家伙!之前,沒有人寫過它。之后,恐怕也少有人會關注它。編輯之余,感佩再三,也顧慮重重?;ü臒艨芍^民間藝術的“活化石”,然,時下而言,影響面畢竟小眾,不流行,不娛樂,可觀賞性不強。然,在我們中華民族多元化、多地域化交相輝映的大背景下,又怎么少得了安徽的花鼓燈呢?流行只是一種現實生活當中的最新趨勢,這種趨勢,具有相比于同行業的唯一壟斷性、大眾化、世俗化,間接地對于同類形成了一種傷害。當然,花鼓燈當年也曾流行于淮河流域一帶,它的流行,就造成了其他藝術門類的不流行。所以,我們一下子推出這么長的紀實文學作品,就是希望你喜歡上它,記住那些花鼓燈藝人,記住創造過花鼓燈的先人們……

中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黃淮海流域的安徽淮北,作為中原文化的一部分,繁衍耕作,生生不息。書寫這一片勤勞、文明、厚重的土地,書寫花鼓燈,書寫淮北人,需要的,不僅僅是作者的學養積淀、挖掘發現,還有走遍每一寸土地的勃勃雄心,一步一步的身體力行,更加重要的,是作者火山爆發般的日益狂熱的情感!好題材很多,作者也很多,但是好的作者一生很難碰見一個好的題材。有的時候,一篇文章似乎在等某一個人,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來了走了,總也等不到他??墒?,還在一直等啊等啊。

所幸,孫禹先生筆觸到了花鼓燈這一冷門題材。

開篇“燈魂”中,作者描寫了鳳臺花鼓燈的奠基人“田小銀子”田振起,一個13歲就幫人家割草放牛的窮孩子,他“看別人玩燈,自己也就一招一式地學著玩,加之他的嗓音純正、身體靈巧,在老一輩玩友王賢、王老五等人的指點下,表演技藝長進很快,十四歲就包上頭巾下場子玩燈了。十六歲時,他和吳純齋、陳萬發、陳忠云、胡振家、龔毛孩六個人用玩花鼓燈的形式,到霍邱縣去‘要門子(挨家討飯)。每到一家門口,就唱一段玩一段,人家隨便給點米給點飯就行。在這之后,燈班子就常被人雇去,但收入的錢大部分被雇主侵吞”,這些困難,轉化成了磨煉田振起前進路上的動力。終于后來,田振起以表演“蘭花”的獨門特技,扮演了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少女形象,一時聲名鵲起,萬人空巷。更加難得的是,田振起行藝江湖,卻一生不改其農民本色,一直生活在農村,“田振起前大半生一直生活在農村,災荒、饑餓、貧窮像影子一樣始終不離他左右。因為他性格倔強,對權貴從不拍馬逢迎,對社會丑惡現象,往往采取玩世不恭的嘲弄態度。玩燈時,他常在嬉笑怒罵中就把自己的心情傾訴了出來”,其人品高孤,藝德上品,不失為一代大家。類似這樣的人物,作者還塑造了“小金蓮”馮國佩、“一條線”陳敬芝、“宋瞎子”宋廷香,等等,一個個技藝突出,個性獨特。其中,我還比較喜歡文中的這些藝名:小油壺、一根筋、躥條魚、大蘿卜、萬人迷、假大萬、豌豆花、氣死猴、大傻子、水上漂、黑丫頭、白牡丹、小金腔及小和尚們,多么可愛啊。這些名字,都是喜歡他們的廣大觀眾起的,觀眾喜歡看花鼓燈,觀眾喜歡他們,世上還有什么,比“觀眾喜歡”更令花鼓燈藝人們幸福的呢?

淮河是一條位于長江、黃河之間的第三大母親河,民間有“淮河豐,天下足”“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之說。誕生在淮河中游的花鼓燈藝術,集舞蹈、燈歌和鑼鼓音樂以及后場小戲,大致形成于宋、元,發展于清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說上個世紀的興盛時期,“每個鄉鎮至少都有兩個以上的花鼓燈班子,有的達三四個之多,形成了萬眾齊舞花鼓燈的空前盛況??梢哉f,花鼓燈藝術較完整地保存了淮河流域人民生活、勞動、情趣、性格、民俗、風情的記憶,記載了不同時期淮河流域社會經濟文化變遷,體現了淮河流域人民獨特的文化觀念、審美情趣、民風民俗的變化等。這種民間自然狀態傳衍的文化,更接近人性本真,蘊含著深層次的人文價值?!苯酉聛?,作者孫禹欣喜之余,擔憂更甚:花鼓燈這門興于農民之手的藝術,卻由于其民間的局限性,大大限制了它的傳播和發展,加上進入新時期新時代,電視、互聯網、手機自媒體等娛樂形式的普及和流行,花鼓燈等一大批民間藝術,竟然一個個都變成“老古董”,紛紛被人們束之高閣,敬而遠之了。

我們該如何拯救花鼓燈藝術?我們想要的答案,我們的花鼓燈藝人的故事,還有花鼓燈的今天明天,我告訴你,作者孫禹都在《大河燈魂》這部作品里說完了。親不親,故鄉人??!孫禹先生旅美生活20年,唱了40多年,愛了文學大半輩子,他的文字充滿了對于家國的愁苦悲喜,鄉愁非常濃烈,非常濃烈啊,好像760的衡水老白干。2013年初,我曾經讀過他的散文《我的農民清軒叔》,將“我的父親清水”和“清軒叔”一對農民兄弟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際,赤裸裸地剖析開來,令人百感交集。文章里,他對于苦難的體會,對于父輩人的漂泊與困頓中的那份感恩,對于自己人生和希望的走向,別于常人。魯迅在小說《少年閏土》里也寫了一位舊時代的農民,愚昧而麻木,用筆極盡嘲諷,鞭撻了國民的劣根性。而孫禹《我的農民清軒叔》里的文字,關注關心農民群體的冷暖,親切,溫暖,以情動心。唐代詩人宋之問說“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鄉情濃濃。他孫禹何嘗不是呢?所以,他寫故鄉的人和事,故鄉的人文風物,深沉,真摯,誠實,都是著了濃濃的水墨了的。

世界上最深沉的情感,不是大山大海,不是你的淚水,而是你寫在紙上,變成文字,捧給你的讀者。

猜你喜歡
淮河流域花鼓農民
耕牛和農民
探訪“東方芭蕾”潁上花鼓燈“老帶新”接力傳承
走進“中國花鼓之鄉”山西翼城
農民
王企仁:創新不斷的花鼓傳承人
基于SWAT模型的淮河上游土地利用變化情景的水文響應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資源利用效率評價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已達1200萬(等10則)
做農民的貼心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