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醫治療分析及分布規律

2020-05-19 14:59陳占鳳
健康大視野 2020年9期
關鍵詞:分布規律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治療

陳占鳳

【摘 要】目的: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分布規律及中醫治療分析。方法:方便選取該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6例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對該疾病的分布規律進行分析。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觀察組行中醫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有效率、患者生活質量和癥狀改善時間。結果: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分布規律呈現年齡特異性、合并癥特異性。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83%(46/48),生活質量得分(72.2±3.7)分,癥狀改善時間(7.4±2.2)d,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7.08%(37/48),生活質量得分(86.5±4.4)分,癥狀改善時間(5.2±1.5)d。上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與年齡和患者身體狀況相關,采用中醫治療,可以提升治療有效率,也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但起效時間較長。

【關鍵詞】脾胃濕熱;慢性萎縮性胃炎;分布規律;中醫治療

【中圖分類號】R730.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2

慢性萎縮性胃炎也稱萎縮性胃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胃部疾病,患者胃黏膜上皮、腺體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病變,包括數目減少以及明顯萎縮等,會導致疼痛、食欲下降、貧血等病癥。中醫學按誘因將該疾病分為多種證型,脾胃濕熱是證型之一。此前常規治療較為重視病情緩解,對該疾病分布規律及中醫治療的研究相對不足,2017年5月—2018年10月該院就上述內容進行了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96例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48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齡36~69歲,平均年齡(58.2±3.7)歲。對照組48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齡35~68歲,平均年齡(58.4±3.6)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該次調查經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和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在分組治療前,以多維度分析法進行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分布規律的研究,設定年齡維度、合并癥維度、性別維度、體重維度。年齡維度以中老年人和其他人群作為兩個小組,以40歲為分組標準;合并癥維度以消化系統合并癥和非消化系統合并癥為分組標準;性別維度以男、女為分組標準,體重維度以超標體重和非超標體重為分組標準。完成分析后,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組常規應用西醫成藥治療,強調鎮痛、緩解病情。觀察組采用中藥治療,應用三仁湯作為核心方劑。取10 g薏苡仁、8 g白蔻仁、20 g杏仁、10 g半夏、12 g藿香、8 g赤苓、4 g澤瀉、10 g淡豆豉、8 g厚樸、10 g豬苓,以400~600 mL凈水,煎煮至260~300 mL,濾除藥渣,取藥汁200~240 mL,放至適宜溫度,分早晚兩次服用。每天用藥一劑,隨癥加減。兩組均以10 d為一個療程,持續進行3個療程治療,對比治療效果。調查以t檢驗計量資料(),以檢驗計數資料[n(%)],以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1.3 觀察指標 了解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分布規律,對比兩組治療有效率、患者生活質量和癥狀改善時間。其中生活質量以SF-36量表進行調查,癥狀改善指患者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或者痊愈。

2 結果

2.1 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分布規律

通過分析,發現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分布規律存在兩方面特異性,即年齡和合并癥,性別和體重不影響疾病發生率。

2.2 患者治療有效率、生活質量和癥狀改善時間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癥狀改善時間較對照組更長,上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1 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消化內科常見疾病,脾胃濕熱型是其中醫證型之一,指患者脾胃濕熱導致的慢性胃部炎癥。當濕熱郁結于患者脾臟、胃臟等處,會導致兩處臟器功能受阻,脾失健運、胃失納降,從而導致患者膏粱厚味、飲食不調,形成濕熱癥狀[1]。西醫學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病因復雜,包括飲食、遺傳、輻射等。從病理學的角度來看,中醫辯證理論以及西醫理論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病因的分析帶有一致性,即強調內因和外因兩方面作用。中醫學更強調臟腑失和對機體功能、臟器功能的破壞,將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視作沖氣失和、氣逆于脾胃形成的癥候[2]。這也為其治療提供了重要思路,即在對癥下藥的同時,考慮標本兼治,同步重視清利濕熱和機體緩慢調理。

3.2 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分布規律

最初進行相關研究的歐美學者發現,年齡越大,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越高,如美國西海岸、西歐部分國家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平均年齡為43.3歲,其中40歲以上患者占比73.8%,50歲以上患者占比59.4%,而30歲以下患者,占比僅有6.2%左右[3]。

3.3 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醫治療

脾胃濕熱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證型之一,其治療也更多強調中醫理論的作用。該次研究中使用的三仁湯,最早見于《醫源》,方劑之中,薏苡仁、白蔻仁、杏仁為“三仁”,薏苡仁可治療脾虛泄瀉,以及由于臟器問題導致的濕痹拘攣等消化到疾病,白蔻仁可理氣,應對燥寒濕癥候,對胃部疾病的治療效果突出,杏仁具有抗炎作用,也能鎮痛。半夏、藿香等作為輔助,可以進一步發揮藥劑作用,緩解疼痛等病情的同時,實現機體功能的緩調慢理,實現標本兼治。

綜上所述,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與年齡和患者身體狀況相關,采用中醫治療,可以提升治療有效率,也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但起效時間較長。

[參考文獻]

謝梅娟,徐國良,朱翠英,等.藿樸夏苓湯加減聯合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脾胃濕熱證效果及根除率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23):213-214.

吳逸舟,劉晏,樂琦琦.脾胃濕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分布規律及中醫治療[J].中成藥,2018,40(12):2732-2735.

李唄唄,張銳麗.半夏瀉心湯加減對脾胃濕熱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療效[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33):139-140.

猜你喜歡
分布規律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治療
淺析中醫治療糖尿病的優勢與不足
塵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醫治療現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