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實施效果探討

2020-05-19 14:59羅艷
健康大視野 2020年9期
關鍵詞:早期康復效果

羅艷

【摘 要】目的:探討良肢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實施效果。方法:選取8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在病情穩定后開展良肢位擺放,觀察組在早期入院的康復護理中即采取良肢位擺放,對比兩組患者康復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從開始康復鍛煉到出院時間遠少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神經功能CNS評分值、肢體功能FMA評分值、生存質量QOL-100評分值均優于對照組(p值<0.05)。結論:良肢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實施效果明顯。

【關鍵詞】良肢擺放;腦卒偏癱;早期康復;效果

【中圖分類號】R68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1

前言:腦卒中在臨床上頻發于老年人群體,近年來隨著老年人不斷增多,腦卒中偏癱患者也在逐年攀升,該疾病致殘率和死亡率極高[1],經過搶救后仍有大部分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和肢體功能障礙,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生命安全,同時給很多患者家庭造成了極大的負擔。臨床專家認為,為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需要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就實施康復護理措施,尤其是注重良肢位的擺放[2],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有良好的效果。本文選取8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研究,分析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實施效果,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患者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到本院接受治療的腦卒中偏癱患者80例,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選取的所有患者在入院時經過頭部MRI或CT等確診為腦卒中,且在發病后均出現偏癱的現象。

對照組4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49-75歲,平均年齡(66.1±4.6)歲,包括腦梗死31例,腦出血9例。觀察組4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48-77歲,平均年齡(66.2±4.4)歲,包括腦梗死29例,腦出血11例。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患病類型等基礎資料,p值>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組間對比。

1.2 方法

給予所有患者常規的藥物治療,包括營養腦細胞、改善腦循環、脫水和控制血壓等,對照組在患者病情穩定后采取良肢位擺放,進行4周的康復訓練。觀察組在患者入院后即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同時采取良肢位擺放,護理人員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良肢位擺放方法,以幫助患者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訓練周期為4周。

正確的良肢位擺放方法:(1)仰臥位:在患者的頭部、患側肩胛骨部位墊上軟枕,令肩部保持抬高狀態,上手臂呈外旋狀態向外微幅度伸展,手肘、手腕關節保持伸直狀態,掌心朝上十指張開伸直,并將上肢放置在軟枕上面。此外,在患者的腰部、患側髖關節處也墊上軟枕,大腿呈稍微內旋的狀態,若下肢呈現外旋狀態應予以糾正。(2)患側臥位:在患者后背墊上一軟枕,輕輕地、稍向后旋轉患者的軀干,前臂外旋,肩部不受壓,掌心向上十指自然張開,患側髖關節向后微微伸展,膝關節保持小幅度的屈曲狀態,盡量令患者的體位舒適。(3)健側臥位:患者腋下墊上軟枕,上肢自然伸展,肩關節稍向前平伸,收汁自然張開,手肘和腕關節保持伸直狀態?;紓认轮?、髖微幅度屈曲向前挺,膝關節保持屈曲狀態。健側上肢患者以自身舒適的姿勢自然放置。(4)床上坐位:患者靠背上墊一軟枕以保持上軀干直立,并用被子作為患側前臂的支撐點,肘關節保持微幅度屈曲,十指保持自然張開。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腦卒中偏癱瘓患者從開始康復鍛煉到出院時間,對比措施干預后患者神經功能CNS評分值、肢體功能FMA評分值、生存質量QOL-100評分值。

1.4 統計學

研究報告中的數據處理用SPSS19.0軟件進行,其中計數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統計結果用P=0.05表示,P<0.05表明數據對比差別顯著。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從開始康復鍛煉到出院時間

對照組患者從開始康復鍛煉到出院的平均時間為(36.87±3.02)d,比觀察組患者從開始康復鍛煉到出院的平均時間(25.14±1.38)d長,p<0.05兩組對比差異顯著。

2.2 干預后患者神經功能CNS評分值、肢體功能FMA評分值、生存質量QOL-100評分值比較

措施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CNS評分值、肢體功能FMA評分值、生存質量QOL-100評分值均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明顯,詳見表1。

3 討論

良肢位擺放通過持續控制和抑制靜止性反射來緩解異常運動的一種方法[3]。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情況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發病后應當盡早進行康復訓練,并予以最適宜的體位擺放,即良肢擺放。盡早地進行良肢擺放可以最大程度地將功能障礙、致殘率降至最低,提高治療效果[4]。大部分患者經過搶救挽回了生命,但是由于缺乏盡早良肢擺放的意識,導致肢體殘障率上升,生存質量也大大降低。很多臨床專家建議,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神經學癥狀得到緩解之后48h即可開展良肢位擺放[5]。

本文研究對80例腦卒中患者進行分析,對照組在病情穩定后開展良肢位擺放,觀察組在早期入院的康復護理中即采取良肢位擺放,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從開始康復鍛煉到出院時間遠少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CNS評分值、肢體功能FMA評分值、生存質量QOL-100評分值均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明顯。綜上所述,良肢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實施效果明顯,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曹釧宏,常巧云,吳小花.良肢位擺放應用于早期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6):676-678.

唐蘇寧.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護理應用的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2018,3(14):40-41.

張洪瑛.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障礙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32):146-147.

王晶.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障礙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15):147-148.

王晴.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J].當代臨床醫刊,2019,32(1):61-61.

猜你喜歡
早期康復效果
按摩效果確有理論依據
迅速制造慢門虛化效果
針對腦出血病人早期康復中肢體功能復健的思考與探討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腦出血患者早期康復治療體會
3D—DSA與3D—CTA成像在顱內動脈瘤早期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比較
神經節苷脂和康復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早期康復的影響
組合練習難度大,貼近實戰效果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