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開發并利用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研究

2020-05-20 15:06劉如龍
卷宗 2020年7期
關鍵詞:少數民族文化檔案資源

劉如龍

摘 要:社會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對于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必須結合時代特征,以跨越式發展為目標,實現多方位、多角度的深層次開發,建立起擁有文化基礎和文化輻射圈的少數民族檔案品牌,加強少數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聯系性,通過充分挖掘和弘揚民族文化獨特的文化特色,展示其內涵,為少數云南少數民族乃至中華文化的弘揚提供幫助。因此針對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的開發以及利用將展開深入研究,分析如何建立起具備深厚文化特色,可以高效進行文化輸出的民族檔案文化。

關鍵詞:少數民族文化;檔案資源;開發及利用

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中特征鮮明且地位突出的一支文化體系,它代表了我國文化所具備的文化兼容性和民族多元化性。因此對于少數民族檔案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需要特別重視,通過積極開發和利用來弘揚文化特色,加深文化連接,實現中華文化一體多元的大目標。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的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漢晉之時,彼時已有大量關于云南少數民族的史料記載、檔冊譜牒、信札筆記和方志圖譜。因此,云南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應加強對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通過檔案資源實現文化輸出。

1 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的開發境況

我國對云南地區的少數民族檔案資源開發可追溯到1949年,在新中國首次大規模少數民族的文化、社會、歷史脈絡調查中就云南省的少數民族調查資料整理出版了《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由此可見我國對于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的開發和整理頗為關心。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對少數民族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展開,云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以“重視文化遺產和記憶遺產保護,加強檔案文獻保護和利用”為根本方針,進一步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優秀傳統文化匯總和整合工作[1]。

2 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的問題

1)缺乏檔案機構。缺乏檔案機構是少數民族檔案資源開發中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目前云南省的民族檔案整理開發到公布的一系列流程,其負責處理的主體都是非檔案機構,具體的成果結晶是科研院所或地方高校的研究項目所產出,比如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極高的《清代云南稿本史料》、《民國時期云南邊疆開發方案匯編》等檔案資料都是由云南大學負責整理和匯編,檔案部門的參與度不高,大部分時候只是負責為這些學?;蛘叱霭嫔绲难芯宽椖刻峁┬枰脑牧?,或者進行簡單的粗加工,更深入的資源開發及利用行為幾乎沒

有[2]。更不談精加工和深加工的文化產品,基本都是來自各云南大學或者地方出版社,檔案機構在其中的作用發揮幾近于無。

2)匯編的刻板性。云南地區的檔案開發仍然存在很大的刻板性,檔案資料的整理還停留在史料編纂的階段,對于手中的資源,更多是作為一種對過去事件的資料記錄予以保存。對少數民族檔案資料中涉及的邊疆民族地區重大事件,少數民族的民俗及活動,還有云南各族的民族關系,是否存在民族矛盾和民族沖突,民族沖突和民族矛盾體現在什么地方,以上種種問題,在檔案資料匯編過程中都未有提及,這使得檔案資料缺乏時代性和先進性,本身只起到歷史事件記錄的功能,除少部分需要從事學術研究的學者外,這些檔案文化產品并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文化需求,也不能適應社會的多元形態發展。

3)檔案的傳播形式單一。盡管云南地區的檔案編研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編研成果的種類還存在極大的局限性,一個鮮明的特點是,很多重要的檔案編研成果沒有對應的電子檔案,如前文所提的《清代云南稿本史料》和《民國時期云南邊疆開發方案匯編》,這些民族檔案只有紙質檔案資料,因此其傳播方式也只局限在傳統的借閱和出版上。此外,在官方的專題數據庫和檔案網站也只有實體檔案的購買索引和內容簡介,沒有實質內容,網絡用戶難以通過互聯網這一媒介了解這些精品檔案,文檔傳播的效力也大打折扣。

4)檔案的內容單一。檔案文化產品的內容大都局限在傣族、彝族、納西族這幾個人口較多,且文獻豐富的少數民族上,一些文獻資料少,人口基數小的少小民族和跨境民族卻鮮有檔案編纂,且檔案的記錄內容也局限于圖文資料,對于無文字民族檔案遺產、聲像文獻、口述歷史或者非遺檔案的開發力度要薄弱不少。

5)網絡架構落后。在進入信息時代后,相關部門也建立起了關于少數民族檔案數據記錄和查閱的檔案網站,但是因為缺乏設計經驗和運營經驗,這些網站的開發并不盡如人意,比如網站界面不美觀、UI設計粗糙簡陋、相關檔案界面的文字說明存在明顯的錯誤、介紹和展示檔案資料的圖像照片分辨率不高、視頻制作不專業、網站缺少更新和維護等等。這些問題大大降低了少數民族檔案資料的網上查詢率,對于少數民族檔案的文化輸出,還有其他地區學者對邊疆少數民族問題的深入研究形成了制約。

3 加強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方法

1)增強檔案機構的參與度。檔案機構應當作為檔案資源開發的主體,在檔案史料的匯編和選編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如云南省檔案局館便編輯并出版有《中國檔案精粹·云南卷》和《云南省檔案史料叢編·近代云南人口史料(1909-1982)》等刊物,檔案機構不僅要做資料的保存者和保護者,還要做檔案產品的開發者和生產者,檔案機構要有完善的開發模板,云南地區在此方面做得較為出色的地方檔案機構是保山市檔案局,其創辦了用于宣發和傳播檔案資料的季刊《記憶保山》,該刊物中設置了歷史檔案、文化檔案、農耕檔案、滇西抗戰等多個版塊,不同的內容可以在不同的板塊中進行展示,借助這種方式可以增強檔案資料的可讀性,培養受眾群體,加強文化傳播,使大眾較好的了解到保山歷史的發展軌跡[3]。因此保山市檔案局對檔案資料的開發和利用可以作為其他地區檔案機構的參考模板,以此加強少數民族文化的宣傳。

2)加強匯編的多元性。檔案資料的整理和編纂應該有更強的針對性,更多地表現出邊疆民族地區的生活狀態和文化狀態,通過圖文配比的形式生動的展現少數民族的民俗和文化特點,讓檔案資料和時代保持連接,使檔案資料更接地氣,更易在民眾間流通。

3)改善傳播形式。檔案編研要增強傳播的方式和方法,發展多元的傳播模式,借助多媒體、融媒體、互聯網等新興信息媒介,提高檔案資料的傳播力度,檔案機構也要和地方圖書館或者出版社積極聯動,以這些民營機構為端口,擴大少數民族檔案的傳播和傳播力度,以此增強民族檔案的資料傳播。

4)擴大資料搜集范圍。檔案文化產品的內容應當更加全面,包括各種聲像資料、口述資料都需要進行搜集和記錄,征集的對象也不能局限在傣族、彝族之間,而應該既擴大范圍,將地方的少小民族也作為資料征集對象予以記錄和搜集,使檔案文化產品更全面、更詳細展示出云南地區的文化特色。

5)完善網絡構建。檔案部門需要對線上運營投入更多的關注,對網站界面進行整改和重設,增強網站的美觀度,界面的文字說明也要專門校對,體現出作為檔案機構的專業性,同時要加強網站的更新和維護,在數據庫中及時錄入征集的檔案文化成果,使網站真正成為能提供資料查閱的線上資料庫,而不只是作為線下產品的索引,如此才能使網絡發揮出宣傳效果。

4 結語

云南的民俗文化、邊屯文化、生態文化、傳統村寨文化等檔案資源豐富多彩,因此要加強民間工藝、民俗風情、口述歷史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的挖掘和弘揚,寬廣文化視野,反映云南歷史發展、民生需求,真實再現出云南多民族、多種社會形態并存共生的歷史狀況,努力彰顯云南璀璨多姿的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陳子丹,楊霞,黃洛鋒少數民族瀕危語檔資源開發利用的思考[J]檔案管理,2019,06.37-40

[2]蘇君華.檔案信息資源規劃實然價值取向及應然價值取向的培育途徑[J].檔案學通訊,2014(5):42.

[3]黃鳳平.適應新常態創造新突破全力推動全省檔案事業發展實現新跨越——在2015年全省檔案局長館長會議上的講話[J].云南檔案,2015(3):10-11.

猜你喜歡
少數民族文化檔案資源
新媒體傳播環境下貴州黔南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研究
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元素在網頁設計中的運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