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化背景知識對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水平的研究

2020-05-20 15:06袁石瑛
卷宗 2020年7期
關鍵詞:文化背景詞匯語言

摘 要:語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他們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的。對于高中階段要培養的學生的基本技能來說。閱讀技能占據著重要位置,是重中之重。在閱讀基礎上發展其他技能也符合我國外語學習的國情。對于我們把英語最為第二語言學習的高中生來說,影響閱讀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詞匯量,語法知識和閱讀技巧,除此之外,非常重要的因素的文化背景知識,因為任何一種語言的使用都和該語言的民族或國家,以及其歷史文化,地域文化,及社會背景,宗教背景等因素息息相關。本文認為,學生在課內外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和了解,教師在課堂上加強對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的理解深度的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語言和文化;閱讀水平

1 影響高中英語閱讀的因素

高中英語閱讀的分值所占比重非常大,所以提高高中學生英語閱讀水平刻不容緩,但是大多數高中生對于閱讀成績的提高還有一定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最基本的原因是詞匯量不夠。學生對詞匯的意思掌握不夠全面,對于不同詞匯運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意思理解不到位,這直接導致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不全面,從而出現了閱讀難的現象。其次語法知識不足和閱讀技巧的欠缺,也是影響學生閱讀水平的因素之一。簡單句學生們通常逐字翻譯,復合句不會找逐句,翻譯不清楚冗長的句子,抓不住文章的中心句,主題句,這直接導致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出現偏差。但是往往又一個因素通常被教師忽略,那就是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大多數老師認為只要學生理解文章大概,不影響學生閱讀就好,都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用于記‘死知識,抓‘死分數,認為文章的背景知識,文化差異可以一帶而過,甚至不會花時間去說相關的文化知識,其實文化背景知識真的很重要,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大部分初中生都能知道下面這句英文句子的字面意思:A woman without a man like a fish without bicycle.(女人沒有男人就與魚沒有自行車一樣),大部分學生不會真正的理解這句話,因為他們腦中沒有相關的文化知識,這句話是女權運動倡導者常使用的話,意思是:woman do not need man.這個例子充分說明文化背景知識對英語閱讀的理解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2 文化背景知識的定義

文化背景知識可以分為廣義的文化背景知識和狹義的文化背景知識(賈正平,張爾 2002)廣義的文化背景知識包括該語言國家的歷史,政治,經濟,教育,文藝,宗教,信仰,社會制度等方面,同時也包括該國家的概貌知識,生活方式,集體風俗,生活習慣,大小禮儀,風土人情,社會傳統,集體風格,民族心理,道德標準,行為規范,倫理觀念,社會意識形態等方面。而狹義的文化背景知識,指語言中所反映出的文化痕跡或從外國語言中能考察到的外國文化因素,譬如有北京意義的詞,成語典故,有文化感情色彩的詞,名言警句等。

3 如何進行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

1)向學生不斷地滲透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指導他們把握主要的語用差異。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向學生適時介紹英美文化背景知識、風俗習慣等,拓寬滲透的渠道。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使用得體的語言,通過兩種不同文化的對比,有意識地展示兩種文化的共性和差異性,培養其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比如:稱呼的不同;交談內容的不同;餐桌禮儀的不同;表示關心的方式不同;表示謙虛的方式不同;打電話的方式不同等等。

2)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水平,挖掘教材,拓展詞匯的文化內涵。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要不斷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水平,把各種文化差異運用到課堂中,使得學生從對不同的文化對比中不斷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詞匯教學時教師應做到讓學生在掌握詞語概念意義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準確地了解、恰當地使用詞語。因社會文化背景不同而產生的具有不同褒貶意義的詞匯,對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義的詞匯,除了給學生講清楚其概念意義外,還要介紹它們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識,有時還可適當擴展知識內容,順便講一些相關的外國風俗習慣等。以“dog”一詞為例,在語言意義上,中國的狗與英美國家的狗沒有區別,但兩個文化群體里的“狗”的文化意義又相差甚遠?!肮贰币辉~在中國人看來總是貶義的,漢語中常用的“走狗”,“喪家犬,“狗仗人勢”等來形容厭惡的人。但是英美國家的人對狗的看法與我們截然不同,他們認為“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忠誠可靠。所以“dog”在英美國家中往往含有褒義,如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是個幸運兒)。再比如說“breakfast”一詞的漢語意思為早餐,其本身是由“break”和“fast”構成的,在英語中“break”是打破的意思,“fast”是禁食的意思,所以西方人把“打破禁食”的第一餐稱為“早餐”是有其文化背景的。有很多習語都從詞匯來看,Christmas, Sandwich, restaurant, Sunday, Monday, Tuesday , Wednesday,? January, December,像這些單詞差不多每個詞都有一個背景知識,每一個詞都有一個典故。

3)挖掘對話和閱讀中蘊涵的文化信息。我們可以將課文中有關文化背景的知識和信息滲透到教學中,增加對西方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生活方式的了解,培養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進而發展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文化教學首先要立足于教材,盡可能多地從教材中挖掘文化信息,教師在教學中只要自始至終注意結合語用、文化因素,把語言形式放到社會語用功能的背景下進行教學,就能使語言知識“活”起來,使學生逐步提高語用能力,并讓學生養成在學習中深入思考、拓展思維的習慣。

4)優化語言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學習語言。因此外語教學必須遵循語言教學的基本模式。語言教學的實質就是交際和語言的應用,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語言學習,包括單詞、句法、語法外,還應充分為交際提供時間、環境和實踐的機會。在模擬語言環境、創設語言氛圍方面,如何有機地與課堂結合,如何選擇和語言材料相關的背景文化知識,調動學生理解文化背景知識,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關鍵。

教師可以采用說、唱、演等方法讓學生主動了解和學習文化知識,體會其內涵。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朗誦、討論、唱歌、表演或舉行Party等方式,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中的重要節假日及其慶祝方式,了解英語國家正式和非正式場合的體態語;了解英語國家正式和非正式場合人們的服飾和穿戴習俗;了解英語國家的人們在言談舉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與中國人的異同,以及英語國家人士與中國人在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異同等。

創設語言情境,讓學生切身體驗文化差異。從語言學習的角度講,在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效果最好。因此,我們有必要在學校中盡可能多地因地制宜設置語境,營造英語文化氛圍來配合學生的英語學習。例如校園標語、路標銘牌、名言警句、哲人語錄,均可用英語設計,用英語編寫門牌、班牌,用“Keep off the grass! ”,“No spitting!”等警示師生保護花草樹木、保持清潔衛生,使學生無形中感受到英語,潛移默化地學習英語。

4 小結

文化背景知識和語言教學的交融,不僅讓學生了解、區別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使用得體的語言進行交際,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文化修養,加深了他們的文化底蘊,拓寬了他們的文化視野,從而使學生更準確深刻地理解語言,運用語言。

參考文獻

[1]王勇.在語言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J].國外外于教學,1998,(4).

[2]薛中梁.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與文化導入[J].中學外語教與學,2002.

作者簡介

袁石瑛(1996-),女,漢族,吉林省長春市,碩士研究生在讀,語言學專業研究教學法方向,北華大學外國語學院。

猜你喜歡
文化背景詞匯語言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論文化背景知識在訓詁中的作用
英語教學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我國意識形態工作的探索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本刊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