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部分農村地區教育遷移現象原因剖析

2020-05-20 15:06楊建勛
卷宗 2020年7期
關鍵詞:教育水平經濟發展

摘 要:當前,我國部分農村地區出現了以提高子女受教育水平為目的的城市化教育遷移現象,導致農村地區中小學生大量流入城市。本文通過質性研究的方式,以中部地區一個傳統農村社區為研究對象,通過對10名已經教育遷移的家長進行面對面訪談,探究教育遷移背后的一些原因。

關鍵詞:經濟發展;教育遷移;教育水平

1 農村地區教育遷移現象概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廣大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有了長足的進步。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通過各種方式促進農村地區各方面的發展,先后制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等惠農政策與措施,有效促進了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一些客觀因素影響,加上我國特殊的國情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我國城市與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城市地區擁有較高的教育水平,農村地區與之相比,這種差距正呈現出逐漸拉大的趨勢。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近年來我國部分農村地區教育遷移現象逐漸呈現出上升的勢頭。

本文所論述的農村地區教育遷移,是指農村地區居民出于對子女獲得更高質量教育的需要所進行的城市化遷移現象。必須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全國所有農村地區都存在著這種遷移現象。在我國東部經濟發達省份的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好,師資力量和教育設施與城市相比差距較小,教育遷移現象不是很突出。而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存在著非常明顯的教育遷移現象。

2 問題的提出

鳳陽縣板橋鎮二鋪社區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淮河以南,農業人口占總人數比重為84%,本地企業多是小型民營企業,農業經濟占主體,青壯年勞動力常年外出務工,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農村。

近五年以來,二鋪社區的本地學校(小學和初級中學)的入學率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尤其是初級中學學生人數大量減少,大量教室和教學設施被閑置,師生比例越來越大。當地小學的學生數量也不斷減少,轉學率逐年上升,小升初之后學生流失數量更大,教育遷移現象非常明顯。

為了探究這種越發明顯的教育遷移現象背后的原因,本文通過質性研究的方式,采用訪談的方法,通過對二鋪社區當地10名已經教育遷移的家長(包括5名小學生家長和5名初中生家長)進行面對面訪談,探究部分農村地區家長選擇教育遷移的原因。

3 農村地區教育遷移現象的原因

通過對10名樣本訪談的內容材料進行類屬分析,運用分析歸納法,初步得出一些教育遷移現象的原因。

由于訪談的樣本人數不多,因此訪談的結果不是很全面,不能說明所有原因,但也具有一定的認識意義。

具體而言,農村地區教育遷移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提高,農村人口平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經濟發展取得了較高成就,GDP總量逐年上升,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東部地區經濟活躍度高,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人數累計約2.6億人,基本上都是中西部地區的農民工。中西部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了該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國家各種政策的保障,農民工的工資收入水平也呈現出逐漸增高的趨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教育作為上層建筑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經濟基礎得以滿足和提高的情況下,其必然也要朝著高層次高要求方面發展。根據城市化的發展進程,農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往往會加快城市化發展,大量的農民在城市購房,遷移至城市居住,成為城市居民。在購房之后,隨之就要解決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問題,因此農村地區有一些中小學生轉學至城市就讀,原因是部分農民家庭收入水平的增高從而在城市購房,而采取主動的教育遷移行為。

在10位受訪者中,有4位家長(1位小學家長、3位初中家長)表示由于外出務工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在城市中買了房,將子女遷移至城市就讀,有3位家長則表示是在城市中租房子居住,另外3位家長無租房無買房經歷。在實際訪談中,可以感受到初中家長教育遷移的意愿比小學家長要強烈。

3.2 農村地區基礎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優秀師資力量不斷流失,教育水平較低

截止到2019年,我國現行的各省教師招聘統一考試對農村地區小學教師的學歷放寬至??茖哟?,三年制??埔约拔迥曛疲?+2)??凭蓤竺麉⒓涌荚?。當然,各直轄市中心城市,各省會城市、各地級市和一些縣城的城市小學教師學歷要求為本科(僅為中東部大多數地區)。對初級中學教師的招聘無論農村還是城市都要求必須為本科學歷。

從這個角度來說,農村地區的小學教師存在著學歷較低的現狀,限于學歷等一些客觀原因,教師總體知識儲備較少,教學方法單一,創新思維不足,信息化和互聯網教學技能不足,教學科研能力較低,甚至出現有一小部分教師道德素質低下的極端情況。還有部分農村地區一些年齡稍長的小學教師甚至是中專學歷,或者是“民辦教師”轉正的高中學歷的人員。

教師是教育活動最重要的一個載體,更是各科知識直接的傳播者,教師如果不能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全部作用,直接影響著該地區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拋開農村地區小學生是否認真學習先不提,從教師這個層面上來說,一些農村學生在小學階段受困于農村教師的現狀,沒能學好各科的基礎知識,讓其家長產生了教育遷移的想法。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農村地區中小學也有很多優秀的教師存在,但由于家庭原因,子女教育的需要、對更高的工資待遇要求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近年來不少農村優秀教師大量進入城市工作,更加劇了農村地區的教育遷移。雖然國家對在農村工作的中小學教師每月都發放“基層教育補貼”,但依然沒能阻止一些優秀教師進城。以二鋪社區為例,自2015年至2019年9月,中學相繼有8位教師通過調動或教師選調等方式離開進入縣城從教,小學也有4位教師相繼通過相似的方式離開,這更加促使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村家庭加快了教育遷移的步伐。

在10位受訪者中,有7位家長(4位初中家長、3位小學家長)談到遷移原因時,重點提到了教師因素以及對子女教育的擔憂是他們選擇教育遷移最重要的原因,只有其他3位家長談到經濟因素是他們進行教育遷移的最重要原因。

3.3 農村家長對子女綜合素質教育要求強烈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這是一種與應試教育截然相反的教育模式,旨在提高人各方面的綜合素質與能力,越來越被現代教育所接受與認可。

隨著時代的發展,素質教育也越來越被很多農村地區的家長所了解,認識到素質教育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產生了對素質教育的需求心理。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發展素質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發現學生是否有藝術或體育方面的特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來,我國政府相繼實施了“農村與城市教育資源和設施平等化”等一系列旨在促進農村和城市教育公平的舉措,給廣大農村地區學校新建了大量的教學硬件,如教學樓、多媒體教室、多功能教室等,也提供了很多發展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器材和設備。但現實是:大多數農村小學由于缺少相應專業教師,無法開展相應的課程教學活動;由于各小學之間面臨著在地區內成績方面的競爭和壓力,中學面臨著中考等升學壓力,對一些其他綜合素質的課程往往不重視甚至是直接讓位于語數英等主要考試課程,導致“素質教育”在農村地區學校成為擺設。

以二鋪社區學校為例:小學雖然有舞蹈教室,但沒有可以教授專業舞蹈的教師;雖然有各種體育器材,但平時體育課多數都是“散養”式教學,可以學到的專業體育技能很少;信息技術課在期末復習迎考階段主動讓位于其他考試課程;中學雖然有美術教室,但基本上處于閑置狀態;有專業的音樂多媒體教室,但很多年都不開音樂課,因為沒有音樂教師。

在家長看來,素質教育能有助于他們及時發現自家孩子是否具有一些“特長”,特別是對一些孩子成績不算理想的家長來說,素質教育可以有針對性的培養孩子的特長,拓寬其他成才之路,“而不是只有讀書這一條路可以走?!倍鞘袑W校由于具備一定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往往可以開設相應的素質教育課程。在一些農村家長產生對素質教育的需要,同時農村地區學校又無法滿足的情況下,遷移至城市就讀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在10位受訪者中,5位家長(2位小學家長、3位初中家長)談到了進入城市就讀可以進行素質教育是他們進行教育遷移的原因之一。

3.4 城市公立學校數量的增多和私立學校招生的影響

近年來,由于一些原因,農村地區學生不斷涌入城市就讀,導致城市里中小學教學資源緊張,學校人數爆滿,導致教學質量降低。因此,一些教育行政部門通過在城市里新建中小學校達到分流學生人數、保障教育質量的目的。

以二鋪社區所在的鳳陽縣為例,從2015年至今,通過合并整合一些現有的教育資源,相繼建立“東華路小學”、“鳳陽輔仁學?!?、“崇文中學”等新的中小學校,擴大了城市學校的招生規模,有效的應對了農村學生不斷涌向城市的現狀,使農村生源進入城市之后有學校就讀,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城市的教育質量。需要說明的是,鳳陽縣輔仁學校是公立學校,但在對學生的管理上,使用的是私立學校的管理模式。

另外,鳳陽縣還存在著三所私立學校,這類學校全部采取小學+初中一貫制教育模式,采用軍事化管理措施,得到了很多農村家長的青睞。原因有二:眾所周知,農村學生的家長大多外出務工,農村學生大多數為“留守的青少年兒童”,玩手機是當前中小學生非常難解決的不良習慣,而私立學??梢员WC在校期間學生不使用手機,甚至不允許將手機帶入校園,這為家長解決了擔憂;其次,如非家長請假或其他特殊情況,私立學校不允許任何學生走出校園,這就大大減少了中小學生進入網吧或其他娛樂場所的可能性,保證了學生的安全問題,為家長分擔了憂愁。雖然在私立學校就讀費用較高,但在當前農民收入普遍提高的前提下,這顯然不會影響農村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投資。私立學校嚴格的學生管理措施也是引起農村地區教育遷移,造成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同時,由于城市新建的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在生源上存在著競爭的關系,在私立學校加大對農村地區招生宣傳的同時,城市中的公立學校也相繼的加入了招生宣傳,給予農村生源一定的學費、住宿費等優惠政策,吸引農村地區生源來校就讀。

在10位受訪者中,5位家長(3位初中家長、2位小學家長)將孩子送入縣城的私立學校就讀,其他5位家長選擇的是公立學校。在實際訪談過程中,也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初中家長對私立學??梢钥刂茖W生不玩手機,不進入網吧等娛樂場所的管理措施表示支持。

4 結語

農村地區教育遷移現象的出現,原因可能有很多方面。限于調查研究的客觀條件,本文通過對鳳陽縣二鋪社區10位已經教育遷移的農村學生家長進行訪談,面對面了解教育遷移的一些原因。由于樣本數量的限制,不能夠全面反映其他地區教育遷移的原因。但筆者認為,在其他中西部存在教育遷移現象的農村地區也會有類似的原因存在。

從本質上來說,農村地區教育遷移是我國目前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必然現象,也是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朝發達國家轉變所必然經歷的一個趨勢。如何合理的對教育遷移現象進行引導,這是擺在我國教育事業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作者簡介

楊建勛(1989-),男,安徽鳳陽人,法學碩士,任職于滁州城市職業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教育水平經濟發展
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策略
加快提升軍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