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教師國家通用語言培訓效果調查研究

2020-05-20 15:06宋佳蕊買力葉木古麗·吐遜
卷宗 2020年7期
關鍵詞:培訓效果

宋佳蕊?買力葉木古麗·吐遜

摘 要:加大少數民族教師國家通用語言的培訓力度,提高國家通用語言能力是新疆基礎教育發展的當務之急,同時也是落實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治疆方略的重大舉措。文章對參加塔里木大學雙語中心培訓的少數民族中小學教師培訓前后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教師專業發展及其對學習態度等方面的調查基礎上,通過對數據的統計分析發現,受訓學員的國家通用語言能力水平和教學能力有顯著提高,而教學實踐能力、教育教學知識和教學實施技能方面還有待加強,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少數民族教師;國家通用語言;培訓效果;

基金項目:塔里木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南兵團向南發展背景下少數民族教師國家通用語言培訓效果研究——以塔里木大學雙語中心為例》(編號為:201910757067);塔里木大學校長基金項目“南疆維吾爾族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率調查研究——以和田為主”(TDSKQN804)的階段成果。

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離不開人才建設,人才培養需要振興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師,對少數民族中小學教師進行國家通用語言培訓是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1]。語言作為溝通的工具,發揮著重要作用,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流,不僅會阻礙新疆的社會進步和發展,同時也阻礙了新疆教育的發展進程[2],而雙語教師是雙語教育的最直接實施者,是實現雙語教學目標的主要中介,扎實推進雙語教育,培育一支高水平的雙語教師隊伍,是新疆教育發展的現實需

求[3]。學界針對少數民族國家通用語言的培訓效果做了諸多研究,有學者研究發現雙語教師培訓的課程設置、參訓學員自身層面及評價考核層面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制約教師培訓的質量[4]。為此,楊建紅提出應該從培訓內容的設計、培訓過程的評價、語言環境的營造及雙語課程教學設計等方面入手,才能從根本上有效提升培訓效果[5]。本研究以塔里木大學雙語中心2018級少數民族受訓學員進行問卷調查,對受訓學員國家通用語言培訓效果進行分析,以期為新疆教育振興及人才培養提供理論借鑒與參考。

1 擬定點中小學教師國家通用語言培訓現狀

1.1 參訓學員的基本結構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參加塔里木大學雙語中心2018級少數民族中小學教師國家通用語言培訓的學員,參訓學員的年齡正態分布,呈現中青年趨勢,主要集中在26~35歲之間,占比83.56%;學員教齡主要在4~10年,占比58.9%,其次為11~15年教齡的學員,占比19.18%,表明參訓學員均有相對豐富的教學經驗;受訪學員的學歷以本科為主,占比73.97%,其次為大專及以下,占比23.29%,而研究生學歷占比僅為2.74%,表明參訓學員的學歷屬于平均水平,但是高層次學歷的學員較少(見表1)。

1.2 培訓課程安排

通過走訪調研發現,學員在塔里木大學雙語中心接受為期一年的雙語培訓,達到合格要求方能畢業。其課程安排從周一到周五共5天,每天從早讀開始,上午和下午各4節課程,共8節課,夜晚有2節課程,課程主要包含命題說話、四級寫作、四級閱讀、四級口語、四級聽力和普通話語音基礎,其課程書籍為漢語寫作教程(民族版)、民族漢考短期強化教程(四級)、漢語語法教程(民族版)、MHK全攻略(四級)、MHK四級口語考試、民族漢考(四級)、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和普通話水平測試專用教材,其中專業課是義務教育階段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的書籍。此外,參訓學員的教學形式比較豐富,老師講重點部分,參訓學員準備課程設計,輪流進行試講,最后以互相評課的形式結束課程。

2 少數民族中小學教師國家通用語言培訓效果分析

2.1 參訓學員國家通用語言水平顯著提升,滿意度高

研究結果表明參訓學員的國家通用語言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見表2)。經過走訪調查,參訓人員經過培訓后共有69人通過了普通話二級考試,占比94.5%,而通過MHK四級考試的人員占比20.5%,表明大部分的學員經過培訓后能夠受益,在國家通用語言水平上提升較大。針對“雙語培訓是否提升了我的能力”這一題項,有50人認為參與培訓對個人能力的提升非常明顯,占據總人數的68.49%,有21人認為培訓一般,占比28.77%,而認為不明顯的僅占比2.74%,表明學員通過培訓對自身語言能力有了較好的認知。由表2可知,在未經受培訓前學員的國家通用語言水平一般的人數為44人,占比最大為60.27%,超過一般語言水平的學員,而比較差的為7人,占比9.59%,但是通過對比發現,培訓后學員的普通話二級考試通過率為94.52%,相對于培訓前國家通用語言水平一般或者好的學員90.41%,提升了4.11個百分點,培訓前后國家通用語言水平形成鮮明的對比,表明培訓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受訓學員的語言能力,國家通用語言水平得到提升,個人的滿意度也有所提高。

2.2 參訓學員對培訓的評價較高,傾向實踐性的培訓方式

通過走訪調研發現,參訓學員對培訓的方式依然記憶深刻,對這種培訓方式也給予極大地認可。由表3知,關于“你最喜歡的培訓方式”這一題項,參訓學員對展示交流更加青睞,選擇展示交流的學員有67人,占比91.78%,說明這種開放式的培訓方式不僅能夠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展示能力外,還能參與到這種實踐當中來,對自己和他人都是有益的。講座、團隊研討和個人自修的培訓方式各占比57.53%、64.38%和58.9%,盡管這三種培訓方式的占比相當,但是參訓學員對團隊研討的培訓方式更勝一籌,說明學員更希望開放式的討論來進行學習交流。在時間方面,參訓學員更多的選擇中長期脫產培訓,其占比72.6%,其次為短期集中培訓學習,占比20.55%,最后為自主隨機學習,占比6.85%,可能的原因在于語言作為一種溝通工具,需要從聽、說、口、譯各個方面來提升,而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并且中長期的脫產學習,能夠提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圍繞“培訓課程感受”這個問題,64.38%的學員均表示完全能聽懂,34.25%的學員表示基本能聽懂,僅有1人表示聽起來很吃力,說明參訓學員的學習能力以及培訓課程的安排是較為合理的。

3 進一步提升培訓效果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實踐性”雙語培訓力度,提高學員的語言應用能力

一是加強培訓教師課堂內口語的實踐,進行任務導向型學習,是一種用新學習的語言去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的學習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學以致用。對參訓教師來說,其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授課,如果在授課過程中出現教師教學內容表達不清的狀況,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培訓過程中,培訓者需要在課堂上對參訓者提供充足的口語訓練,對參訓者積極引導同時可借助活動讓其大膽地說。二是積極營造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的氛圍。語言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語言轉換的過程,其離不開良好的學習氛圍,要加大“雙語培訓”宣傳的力度,普及國家通用語言使用的覆蓋面,在課堂上布置漢語角,觀看培訓學習視頻,召開有關中華文化的主題班會。此外,微信群作為一種交流工具深受大家喜愛,可以建立培訓班級微信群,并在群中分享中華文化知識等,幫助參訓教師了解中華文化。

3.2 夯實參訓學員的教學技巧,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教學能力

一是充分發揮參訓學員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培育學員的教學技能探索的積極性,在培訓中要為學員創設一種學習情境,讓學員提出有價值的科學問題,使學員在情境中動手動腦,主動探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好的教學技巧可以當即在培訓過程中進行實踐,并針對這種教學技巧提出自己的意見,互相點評,互相學習,將課堂交給受訓學員,從而鍛煉學員的實踐能力,掌握和分享教學實踐中的豐富經驗。二是對課堂有效提問技能的培訓。一個好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思考和思維的發散,甚至讓學生對某一領域產生濃厚的興趣。加強對受訓學員提問技能的訓練,從事情背景、故事發展、發展歷程到最終結果等系列流程著手,對每個環節的提問技巧、提問方式、提問角度等方面加以重視,通過由淺到深,由表及里這種講解方式,讓學員充分去理解問題、挖掘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在培訓課堂上進行角色互換,從而提高受訓教師有效提問的技能。

參考文獻

[1]趙曉玉.新形勢下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訓工作的幾點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7,4(35):57-58+79.

[2]吳建琴,李蘭蘭,趙華強.兩年制物理雙語教師培訓現狀調查與分析——以新疆師范大學2015春季雙語班為例[J].雙語教育研究,2017,4(03):9-16+2.

[3]丁潔.對新疆地區學前雙語教師培訓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6(47):28-29.

[4]徐巖.新疆地區雙語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32(10):96-98.

[5]楊建紅,張紅艷.新疆中小學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訓效果評估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電化教育,2017(05):111-116.

作者簡介

宋佳蕊(1999-),女,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學生,研究方向:語言學。

買力葉木古麗·吐遜(1989-),女,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教師,主要從事語言教學、語言經濟學研究。

猜你喜歡
培訓效果
以提高臨床實踐能力為導向的醫學繼續教育模式探索
企業基層班組培訓策略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