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趣盎然 快樂表達

2020-05-25 16:22伍文露
大眾科學·下旬 2020年3期
關鍵詞:快樂體驗習作

伍文露

摘 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習作讓學生望而生畏,作文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師教學的一大難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教得太有板有眼,只關注到了要在語言上實現車載船滿,而忽視了習作教學情感性、趣味性的融入,使得學生只感覺到習作教學的枯燥,而未感受到其存在的內在價值與樂趣。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就要打破傳統習作教學中對學生思想、個性的禁錮,在實際教學中借助“人文性”進行創新教學,讓習作教學成為師生進行互動交流的重要途徑。只有這樣,語文習作教學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放飛學生的心靈。

關鍵詞:習作;興趣;體驗;快樂;我手寫我心

習作是語文學習的一大重點,實現個性化寫作更是激發學生創造精神,展現學生自我個性的一個重要過程。讓習作不再是寫人就是“班上的小雷鋒”,寫事就是“撿到錢包”,寫景就是“校園一角”,而是讓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注意表達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珍視自己的獨特感受?!睂W生在真實具體的事例中不斷體驗、不斷認識、不斷感悟,引發其真情實感,使語言文字的內涵更加豐富。

一、在活動體驗中,激發習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有了自己想說的話,有了對周圍事物的觀察,有了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與熱愛,才能夠提起習作的興趣,才會樂于表達。這就要求我們老師針對小學生喜愛活動的特點,圍繞作文教學精心設計作文指導和相關的作文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注重體驗的生成。沒有個體體驗的作品是蒼白的,沒有豐富的個體心靈表現的作品是沒有生命的,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的經歷雖然大同小異,但他們各自內心的感受卻是千差萬別的,而這才是每個學生習作中最具有個性的部分,最值得表達的地方。讓學生廣泛地交流,表達出各自的內心感受,使他們腦海中特別的體驗逐漸清晰、放大,由粗糙走向細膩,由乏味走向生動。例如,我在教學“介紹家鄉的一種特產”時,班上不少的學生寫家鄉的水蜜桃,但寫出的內容卻很單調乏味。在第二天的作文講評課上我帶來了許多新鮮的水蜜桃分發到每個小組,首先要求學生對水蜜桃各部分仔細觀察,摸一摸,聞一聞,再把觀察到的寫成一個片段。一個孩子說:“真想吃一口?!庇谑?,我便讓孩子們品嘗,品嘗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味道好極了!”接著又讓孩子們將這個片段寫下來,孩子們很快就寫好了。最后我說:“這么好吃的桃子,你們還想吃嗎?再想一想,是誰的辛勤勞動才讓我們吃到了這么可口的水蜜桃?”這樣一來,孩子們在觀察、品嘗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賦予了水蜜桃以人的情感,學生寫作的興趣盎然,一些生動有趣的細節在作文中都有體現,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妙筆生花的感受。

二、捕捉心靈宣泄時機,盡情快樂表達。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及時捕捉生活中的現象,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亮點,讓孩子們在感情最豐富、最需要宣泄的時候,用筆記下自己最想說的話,此時此刻,他們的思維必定是激情飛揚,情緒高漲而產生難以控制的快樂,這時的寫話必定是最真、最純、最自然的。記得有一次,我正在上課,剛上了幾分鐘,突然電閃雷鳴,下起了大雨,轟隆隆的雷聲震耳欲聾,同學們都被窗外吸引住了。我靈機一動,干脆讓他們看個夠。過了十分鐘,雨停了,孩子們回到座位。我問大家:“誰來分享,你看到了什么?”孩子們都說看到了雨。我接著問:“怎樣的雨?像什么?”孩子們回答:“密密麻麻的大雨,雨水像斷了線的珠子,傾盆大雨……”我再引導孩子們想象這個時候大街上會是怎樣的情景?大家紛紛發言:“帶傘的人趕緊打傘,沒有帶傘的人抱著頭在雨中狂奔,忙找避雨的地方,抱怨這鬼天氣,怎么說下雨就下雨呢……”“對今天的雨,你有什么想法?”有的孩子說:“我喜歡下雨,這樣空氣清新了,花草樹木也可以痛痛快快地洗個澡?!庇械暮⒆诱f:“真倒霉,放學我怎么回家呀?”還有的孩子說:“太棒啦,下課可以打水仗啦!”孩子們說得太好了,我立刻讓他們把剛才說的有條理地寫下來,一個孩子觀察雷雨后寫下這段話:“突然眼前一道亮光,那是閃電,它像一把利劍劃破了黑沉沉的天空,轟隆隆,炸雷響徹云霄。炸雷過后,豆大的雨珠落下來,漸漸變成了瓢潑大雨,雨珠調皮地落在屋頂上,如煙霧籠罩著一切,地上一會兒就成了河……”一篇篇生動有趣的雨景習作橫空出世,這真是情動而辭發??!

三、用我手寫我心,品嘗成功的喜悅。

習作課上教師提供一種或幾種習作的范圍,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材立意,不限制體裁,不規定字數,學生愛寫什么就寫什么,愛怎么寫就怎么寫,任學生思路盡情馳騁,自由地傾訴表達,少一點條條框框,讓學生的習作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修改也是訓練學生作文能力的重要一環,文不厭改,越改越好。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首先讓學生明確習作的過程是完成兩項內容,一是寫二是改。只寫不改,僅完成寫作的一半。把學生的寫作過程比作蓋房子,寫完作文僅僅相當蓋好房子的框架,內部還要進行精裝修才能入住。引導學生在初稿形成后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修改:1、學生自改。學生自讀習作,修改文章,養成修改的習慣。2、互改交流。學生自改后,同桌進行互改并交流修改情況,互相欣賞。 3、集體評改。選取有代表性的文章在班上進行集體評改,提高學生鑒賞能力。4、張貼觀賞。學生謄寫習作,老師寫出精當評語,充分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讓孩子們品嘗成功的喜悅。

四、堅持勤寫,注重教師的示范作用。

寫作能力的獲得最重要是通過寫作實踐和寫作訓練,古人云:“讀十篇不如做一篇?!?堅持勤寫,要持之以恒。提高寫作能力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我每天都會給學生留一篇日記,堅持每天給學生批改日記,再寫上幾句鼓勵性的評語。

教師在訓練學生寫作時,不要忘了也應“下水”寫作,以“下水”作文激發學生寫作的主動。學生的表達欲望,是決定他們的作文成敗的重要因素。教師光說不練,把學生一次次“趕下水”,自己卻從不“濕鞋”。學生難免會產生這樣的感覺:老師不一定能寫好,老師都寫不好,我們又怎么能寫好?久而久之,不怕作文才怪呢,學生哪還會有寫作的主動性呢?反之,教師以作文為樂,認真寫好“下水”文,以“下水”文作為激勵學生寫作的一種興奮劑,讓學生找到作文的樂趣和自信,每到作文時,學生自然會有躍躍欲試、不吐不快之感,學生有強烈的表達欲望,無疑為寫好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才能于學生有所裨益。而且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回歸生活,讓同學們在生活實踐中發現,在生活感受中悟情,在生活亮點中拓思,于動情處揮動妙筆。引導學生充分運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多種感官仔細觀察生活,關注身邊的人、事、物,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積極思考,尋找寫作的源頭,積累寫作的材料,從而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不再為作文蹙眉興嘆。

參考文獻

[1]吳國珍.小學參與型“快樂作文”教學模式初探[J] 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全國小語會會刊,2002(10):15-16.

[2]褚曉芳.小學個性化作文教學探索[D]. 南京師范大學,2008:1-44

猜你喜歡
快樂體驗習作
愉快教學讓音樂課堂輕松快樂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方法論
體驗視角下文化旅游產品深度開發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習作的豐富素材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習作展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