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2020-05-25 10:47何大強
大眾科學·下旬 2020年3期
關鍵詞:真實性會計工作會計準則

何大強

摘 要:會計信息是現代會計理論中的一個基本范疇,是人們在經濟活動中運用會計理論和方法,通過會計實踐獲得反應價值運動狀況和經濟信息。關于會計信息質量,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會計界乃至全國各界關注的焦點,而這一問題的核心,則是一直無法解決的會計信息真實性問題。目前,我國會計信息失真情況嚴重,這不僅影響到企業自身形象,也干擾了社會主義經濟秩序。本文就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會計信息失真帶來的危害、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鑒別及會計信息失真的防治對策等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會計信息;真實性

隨著會計制度及審計制度不斷發展,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市場的有效性。在我國,要求編制會計報表應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及國家其他財務會計法規的規定,在全部重大方面公開地反映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即使是在資本市場發達、信息監管完善的美國,審計造假造成的會計造假、審計信息失真也是屢見不鮮。會計信息是決策的基礎,會計信息與債權人的信貸決策、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對企業經濟價值與政府對微觀企業的控制等密切相關。因此,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不僅影響到與企業有利益關系的投資者、債權人等群體的經濟利益,還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秩序。

一、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含義及失真時的危害

(一)會計信息真實性定義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1989年7月發布的《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中將“真實反映”作為可靠性質量特征的首要內容,并認為:“信息必須真實反映其所擬反映或理當反映的交易或事項”。由于“所應計量的交易或事項的鑒定,或是能夠確切傳達相應會計信息的計量和列報技術的設計與運用,使一些財務信息可能存在不足以真實反映的風險?!蔽覈镀髽I會計制度》也將“真實性”作為企業提供會計信息的首要原則——會計核算應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從以上得出結論:所謂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指一個會計主體為了滿足人們決策的需要而提供的會計信息與該會計信息所要表達的經濟現象或經濟實際情況相符的一種性質。

(二)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鑒別

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鑒別應解決兩個問題,即由誰來鑒別和鑒別的標準?!稌嫹ā返谄邨l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h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庇韶斦块T主管會計工作,當然包括涉及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的鑒別。財政部門就是會計信息真實性鑒別的法定行政機關。我國《公司法》、《注冊會計師法》和國務院頒布的其他行政法規定,股份制公司、國有企業的年度會計報表要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過程就是對會計信息真實性鑒別的過程。關于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鑒別標準,主要有兩條:一是會計準則是否在形式上得到了遵循;二是會計準則的精神實質是否得到了貫徹。

(三)會計信息失真所帶來的危害

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未能真實地反映客觀的經濟活動,給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虛假情況,給決策者的相關決策帶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是有目共睹的,造假金額之大,令人咋舌;作假手段,五花八門。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干擾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秩序

2、導致稅收和國家資產的大量流失

3、影響債權人利益,損害企業形象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 會計規則制定滯后

我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賦予企業充分的自主權,與之相適應的會計改革也要求給予企業較大的會計政策的選擇權,隨著企業的經濟活動日益復雜化,法定會計政策也趨向于為企業提供更大的會計政策選擇范圍。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原有會計法規的建設難以滿足現行的經濟環境,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會計準則的缺陷使得會計事項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帶有很大的彈性。使得會計信息失真產生的可能性加大。

(二)會計工作的失誤

在會計工作中由于計量、確認、記錄、報告等方面出現的無意識錯誤。錯如果會計人員對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十分準確,或者因某項經濟業務或現象比較復雜,難以把握特征,而應用不恰當的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從而導致不能準確的核算該經濟業務,至使信息披露錯誤和不充分。

(三)會計造假

會計造假的源動力是利益驅動。一些單位負責人不懂法,也不學法,為追逐個人和小團體的利益,對暴富的渴望等,公然違犯國家法律政策,指使甚至強令會計人員弄虛作假,做假賬來改變利益格局和分配關系,改變衡量其政績的各項經濟指標。

(四)會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不同素質的會計人員由于其認識水平的局限性,可能出現計量出上的會計數據脫離實際情況,而使會計信息出現不實。有些會計人員的實際水平不適應經濟發展的步伐,不重視繼續教育,對工作不是采取認真負責的態度,業務水平跟不上時代要求,而缺乏會計核算管理知識,錯誤地處理會計業務,至使會計資料誤差較大。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防治對策

(一)完善會計法律體系,加強會計監督力度

在制訂會計法規、準則時,應盡量克服或減少不確定性。避免產生某一定義和釋義產生多種理解。應對各種可能的理解作以詳細的闡述,表明各種理解的適用情況,這樣就不會使準則的使用者造成誤解。

要完善會計的法規體系,維護其權威性、嚴肅性。嚴格會計法律責任,改變目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的局面。同時建全會計監督評價體系,加強會計法制建設,要求會計從業人員認真學習貫徹國家的會計法規、會計準則,牢固樹立法制意識。

(二)建立和健全內部控制,減少會計工作失誤

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能夠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會計信息的合法與公允、經濟業務合規,并提高經營效率。健全的內部控制,通過會計工作的內部分工及原始憑證的審核,記賬憑證的編制,記賬與對賬、資產清查、會計報表編制與審核等相互交叉稽核,預防、發現并糾正會計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誤,以此來減少會計信息失真。

(三)加強后續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隨著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軌,知識更新步伐加快,需要會計人員學習新法規、掌握新知識。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是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的關鍵,一是提高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的標準;二是加強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三是加強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更新知識。

除注重職業素質提升外,還要注重職業道德、思想政治、財政法紀等方面的教育,引導會計人員愛崗敬業遵紀守法。

(四)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社會監督作用

加強對事務所的監督和管理,純潔注冊會計師隊伍,樹立注冊會計師良好的行業風氣。對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的事務所要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要吊銷其營業執照。

從過去到現在,會計信息真實性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如何解決、如何預防我們要從主觀和客觀上去研究和討論,不同的會計主體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不同的看法,這也正是信息真實性不能得到根本行解決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要運用多種方法來治理并管理好我們的會計體系,實行內外監督,提高會計工作者的整體素質,杜絕不良思想的存在。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真正意義上實現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齊志云.關于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08).

[2]劉國勝.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09(16).

[3]王珍.淺議如何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9(04).

[4]杜興強.會計信息產權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5]金海芳.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科技與經濟發展.2008.(10).

猜你喜歡
真實性會計工作會計準則
Van lier真實性原則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A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的協調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
探究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對會計工作的實際影響
《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修訂印發
在校生勤工助學相應時間不計入會計工作年限
會計信息化與會計電算化的比較分析
FASB會計準則匯編及更新目錄
雕塑真實性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