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2020-05-29 19:10何興城
讀天下 2020年8期
關鍵詞: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高閱讀教學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教學目的在于知道學生對祖國的語言文字有正確地理解和運用,促進小學生養成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其中,閱讀教學作為對學生閱讀綜合能力有效檢驗的載體,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身為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借助閱讀教學去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高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因此,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就成為新時期語文教學的重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便在于語言文字的熟練運用,而閱讀教學中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體現在詞語穿插、文本細讀、讀寫結合等環節當中。同時,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高也是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更有助于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從而調動學生對自主閱讀的興趣。由此可見,基于閱讀教學去提高小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極為關鍵,身為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可行途徑去有效培養。閱讀是成本最低的成長方式,廣泛的閱讀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閱讀素養越來越廣泛地被認為是一種現代公民最基本的素養。

一、 閱讀教學中積累好詞佳句

語文學科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語言和文字的運用能力,在具體的語言文字運用訓練當中,除了要多閱讀以外,更要在閱讀行為中深化對語言材料的理解與吸收,對于好詞佳句要多誦讀與積累,才能夠在寫作表達時更加得心應手地運用所以,教師應當對學生好詞佳句的背誦步驟進行合理引導,提出具體的背誦要求與給出指導意見,基于此去提高其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比如,我在教學《觀潮》相關內容時,我先讓學生去自由閱讀,給充足時間去細細品讀,自主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氣勢。在學生欣賞閱讀時,我利用多媒體去播放錢塘江大潮的真實記錄視頻,更直觀地展現出大潮的壯闊,就像是作者在文章所寫的那樣,“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在滾動”“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聲音如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出山崩地裂的響聲”等等,通過影像與這些語句的結合,更加形象地表達出來錢塘江大潮的奇特、雄偉和壯觀。具體到閱讀教學活動中,我讓學生有感情地閱讀課文,指導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引導學生結合潮來時潮水聲音變化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去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積累更多好詞佳句去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又如,我每接到一個班級,總是把閱讀放在首位,放手讓學生閱讀,做好閱讀記錄卡,積累好詞佳句,并運用于寫作當中,效果不錯。

二、 閱讀教學中品讀語言文字美感

(一)關注語調語氣

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嘗試著通過親身范讀或是多媒體音頻導讀,讓學生重點關注朗讀中的情感、節奏的變化,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音韻美感。例如,我在閱讀教學《軍神》這篇課文時,文章中受傷的劉伯承擔心手術用的麻醉劑會對腦神經產生損傷,便拒絕使用麻醉劑,醫生愣著說道:“你,你能忍受得了嗎?”劉伯承平靜地說:“能”。手術之后醫生對著強忍劇痛而一聲不吭的劉伯承說:“你是一位軍神!”引導學生朗讀時一定要關注手術前后的平靜與自如,才能更好地體現出劉伯承的堅強意志。

(二)細致揣摩關鍵詞

閱讀教學需要基于語言文字出發,首先要對文章有整體認識,然后找出關鍵詞語進行深入講解與分析,保證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美感的同時,也能將這一美的體驗應用在今后自己的寫作表達當中,從而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例如,在閱讀教學《掌聲》這篇文章時,應當讓學生找出文章中描寫英子的關鍵詞,如“立刻把頭低了下去”“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等等,雖然這些動作詞語的描寫看似平淡,但在這一語境當中更能體現出英子的性格,對這些字眼的細細品味能夠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是助力其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高的基礎。再如,我在教《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這篇課文時,指導借助關鍵詞揣摩閱讀,從而發現課文是從慢到快的速度寫不同的事物的,意識到抓住關鍵詞句能幫助我們快速把握文本要點。

(三)刪減替換詞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理解、積累以及運用詞語,通過訓練其遣詞造句的能力,保證閱讀教學課堂能夠成為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有效載體。比如,我在閱讀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文章時,文章中寫道“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去翻閱字典理解“抽出”的含義,再結合文章語境去理解此處該詞語的意義差別,明白相較于“長出”而言,“抽出”更加形象且富有生機感,能夠表達出春天的活力。然后,教師可讓學生嘗試著將“抽出”進行詞語替換,以此去訓練小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三、 閱讀教學中以對比閱讀去提高語感

由于每一位學生都存在個體差異性,所以對于同一篇文章的閱讀理解也會表現出不同,再加上部分文章雖然會多次用到相同句式,但是其中細微的文字差異會體現出作者的不同表達意圖。因此,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嘗試找出作者對事物的不同描寫手法去展開對比閱讀,讓學生深刻領悟不同寫作手法的含義,并且在反復對比中去提高語感,從而助力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升,為今后的閱讀效率提升以及文言文、詩歌等閱讀打好基礎。比如,我在閱讀教學《陶罐和鐵罐》這篇文章時,我先讓學生各選一個角色進行閱讀,通過角色的代入去理解文章主題。然后通過學生的角色互換再次去進行角色扮演式閱讀,以此對比閱讀的方式去深化學生對這則寓言的理解,體會到文章的主旨。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采取合理且可行的教學手段去強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理解與應用,引導孩子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不管是教材課文或是課外閱讀文本,都應當滲透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進而從基礎教育階段去培養小學生的漢語思維習慣與強化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盧蕓.基于核心素養下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J].語文課內外,2020(2):262.

[2]張悅恒.基于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文言文教學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7.

[3]王娜娜.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教學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何興城,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縣舊鎮中心學校。

猜你喜歡
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高閱讀教學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檢測試題
關于小學科學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的探討
讓說明文教學洋溢濃濃的語文味
低年段的“語用”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