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教養》文本分析與教學實施

2020-05-30 10:48馬躍
學語文 2020年2期
關鍵詞:風度教養邏輯

馬躍

摘要:《論教養》一文,比較適合剛接觸議論文學習與寫作的初中生,教學中要把握住此文的特質,拿捏好分寸。

關鍵詞:《論教養》;邏輯;結構;教養;風度

利哈喬夫的《論教養》一文,被選為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8課。此篇課文,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語言通俗易懂,議論要素表現充分,且難度不大,對于剛接觸議論文學習與寫作的初中生來說,是比較適合的。那么,對于師者來說,如何把握此文的特質,拿捏好教學的分寸呢?

一、文本的內容與特色

(一)要素齊全

此篇文章可以視為較為“典范”的議論文。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齊全,且要素表現上也都符合一般規律,比如開頭提出論點,中間展開具體論述,最后得出結論等。

(二)邏輯嚴密

1.從“教養”到“風度”

從全文看,應該具有兩個層次,即從一開始的論“教養”,到后來的論“風度”。這兩個方面是相互關聯的,或者可以說具有因果關系的。

作者先從“教養”論述起,通過大量的事實論據(一連貫列舉出六個反方面的事例),自然而然地得出了結論:“什么才真正的教養”?有教養的人必定“尊重別人”“不自吹自擂”“珍惜別人的時間”和信守承諾、言行一致,進一步回應了開頭的“良好的教養不僅來自家庭和學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在對“教養”充分論述的基礎之上,水到渠成地提出了“風度”這一話題。在對這一話題論述時,先用一句話批駁了人們習慣性意識當中的片面觀點——優雅的風度不是矯揉造作(這也可以視為“駁論文”的雛形),再通過闡述道理、結合生活實際舉例,得出“自我修養,與其說是注重行為舉止,莫如說是重視行為舉止的內涵,是以慎重的態度對待世界”的結論,也得出對“風度”概念的認知:“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再加上幾分隨機應變的智慧”。

2.從反面舉例,到正面結論

一口氣列舉了六個事例,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沒有教養的行為表現,這既表達了作者對此類人的一種批評的態度,又用翔實的事實為據讓人信服,這就是“論證”的魅力。在此基礎上,再從正面進行小結,得出結論:一個有教養的人“必定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待人處世絕不會自吹自擂”“懂得珍惜別人的時間”“允諾別人的事一定盡力去做,他不會擺架子、‘翹鼻子”“無論何時何地,他的行為舉止都保持一致”。這樣,有反有正,相得益彰。

(三)結構完整

“良好的教養不僅來自家庭和學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遍_頭這一句簡潔的話就是一種觀點(論點)的亮出。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論題引出后,又一步步向深處引入。比如,緊接第一句(段)話后,“什么是真正的教養”,一個過渡句,帶出下面的詳細論述,最后得出一個“有教養的人”所應具備的素養的結論——這其實又是對第二段“什么是真正的教養”這句話的直接回應。

接下來,在轉入論述“風度”這一話題時,也是一開始連用了五個問句來引人思考,經過具體的道理、事實論述后,再得出對“風度”內涵的理解來,也同樣具有前后呼應之效果。

與文章這一結構上的特色相映襯的,還有語言的精煉,不少句子包含了深刻的哲理,甚至具有了“格言”的味道。

二、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以上所析,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內涵與特色,這便是我們在教學設計時所要關注(或考慮)的重點。那么,再結合課堂實際與學生實情來說,在實施過程中也還要有所取舍或變通。

(一)問題指引下對文本的“讀”“析”兼顧

朗讀是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最有“語文味”的要素之一。在可能的情況下,都應堅持這一“傳統”又“有效”的方法。但,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又是一篇議論文,而且篇幅還比較長,“讀”的環節就要有所變通,讓學生“跳讀”將是恰當的選擇。比如,在論述“教養”時,反面舉例部分,正面結論部分;從“教養”到“風度”的過渡部分等。在論述“風度”時,如何養成優雅風度部分,真正的“風度”是怎樣的部分,也可嘗試不同形式的讀?!皢枴敝型七M,“讀”來配合,“析”作總結。

(二)議論文寫作思維的建構

培養議論文寫作的基本能力,是此篇課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首先,要知道哪些是可視作論點的句子,哪些是用來證明論點的句子(論據)。比如,在第一部分關于“教養”的論述中,文章的首句,還有正面結論部分的一些句子(需要綜合提煉),在第二部分關于“風度”的論述中,結尾部分的一些句子(也同樣需要綜合提煉),都可視作論點。而“教養”部分的反面舉例與“風度”部分的正面舉例,都可視作論據。這些知識點要適時點到,順勢交給學生。

其次,引導對論述的邏輯思維培養。本文整體上是按照“教養究竟是什么?”“教養是不是‘有風度?”“風度又如何培養?”這一層次推進的,逐步引出對問題的層層思考與解析,窗戶紙逐步捅破,最后問題自明,道理自信。順水推舟,水到渠成,議論文架構就出來了,寫作的思維也就容易建立了。這符合人們最一般的思維意識,這也即是論述中最重要的邏輯思維。

(三)“教養”與“風度”關系的思辨能力培養

文中出現兩個名詞,“教養”與“風度”,全文也即圍繞這兩塊論述,那么這兩者是何關系?有沒有區別?這既是同學們會有疑問的地方,同時也是最能創設課堂情境的機會。讓同學在讀析之后,再對這兩個名詞作一點比較辨別,既對概念理解更透徹,又使課堂激趣盎然。

另外,本文行文中也同樣可提出一點質疑的地方。比如,從“教養”到“風度”,兩者之間明顯缺少過渡銜接,讓同學們試著補寫一句承上啟下的句子,倒又是一個課堂上臨時有創意的舉措。

附:

《論教養》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培養議論的邏輯思維能力;

2.引導學生認識良好的教養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三、教學時數: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解題

1.展示有關國人旅游中一些不文明行為的視頻片段或圖片,在師生簡單交流中引出“教養”這一話題。

2.簡介作者

利哈喬夫,蘇聯學者、作家,蘇聯科學院院士,是一位從囚徒到文化大師的人物,在當時被視為“列寧格勒乃至全蘇聯知識分子代言人”的形象,現在也被稱為當代俄羅斯民族精神之父。

(二)整體感知

1.讓生速讀全文,初步感知。

2.提醒積累重點字詞。

?。╧è)守:嚴格遵守箴(zhēn)言:勸誡的話

貿然(不要誤寫為“冒然”)

(三)引導讀析

1.設問(1):教養是個極抽象的名詞,什么是“教養”?它從何而來呢?

師讀第一、二段,明示作者所給出部分觀點。然后讓生讀第5-10自然段,這是作為“論據”部分,稍作分析后,再讀第11-12自然段,最后進行小結,得出結論。

教養:“必定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待人處世絕不會自吹自擂”“懂得珍惜別人的時間”“允諾別人的事一定盡力去做,他不會擺架子、‘翹鼻子”“無論何時何地,他的行為舉止都保持一致”。

2.設問(2):常說的“翩翩風度”與“教養”有沒有關系呢?

師讀第13段,然后明確:優雅風度并不是矯揉造作(批駁)。

生分別齊讀第14、16段,討論后明確:“風度”往往以外在表現為主,“教養”則以內涵積淀為主。

生讀第17段舉例部分、18段小結部分,再討論明確:風度是“注重行為舉止……以慎重的態度對待世界”“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再加上幾分隨機應變的智慧”

3.設問(3):根據以上分析,你認為“教養”與“風度”之間是何種關系呢?

討論后明確:“風度”往往表面在外部,“教養”則表現在內涵;優雅“風度”是建立在有“教養”的基礎之上,二者互為一體。

4.結合并完善板書,師就全文的論述邏輯過程再進行一次回顧,形成一個整體的印象,領悟議論文寫作思維的建構過程。

(四)質疑探究

全文內容有兩大部分:“教養”與“風度”。但從“教養”到“風度”轉換中,兩者明顯缺少過渡銜接,同學們可以嘗試來彌補這個遺憾。

生思考補寫,課堂交流,師作點評并作示范:有教養的人也才會有翩翩風度。

(五)學以致用

從課文的學習中談收獲感悟,從他人的金玉良言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做一個有教養的人。課堂交流,師生互評。

(六)布置作業

1.字詞積累

2.論證仿寫:先提出一個正確的觀點,要求語言精練;然后能通過正、反兩方面舉例來作簡單論證。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海頓學校)

[責編芮瑞]

猜你喜歡
風度教養邏輯
刑事印證證明準確達成的邏輯反思
邏輯
創新的邏輯
趙孟頫:一筆一劃盡風度
風度
教養方程式
女人買買買的神邏輯
死亡壓力下的尊嚴和風度
風度之美
教養,就是選擇做個更好的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