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說新語》書名新考

2020-06-01 07:55劉強
博覽群書 2020年5期
關鍵詞:新語世說新語新書

劉強

關于《世說新語》的原名,向來有《世說》《世說新書》《世說新語》《劉義慶世說》等多種異稱,故究竟何者系原始書名便成一大懸案。最早將劉義慶《世說》與劉向聯系起來的是北宋末年的黃伯思(1079-1118),其所撰《跋世說新語后》云:

《世說》之名肇劉向,《六十七篇》中已有此目。其書今亡。宋臨川孝王因錄漢末至江左名士佳語,亦謂之《世說》,梁豫州刑獄參軍劉峻注為十卷,采摭舛午處,大抵多就證之。與裴啟《語林》近,出入皆清言林囿也。本題為《世說新書》,段成式引王敦澡豆事以證陸畼事為虛,亦云近覽《世說新書》。而此本謂之《新語》,不知孰更名之。蓋近世所傳。(黃伯思《東觀余論》卷下)

黃氏顯以《世說新書》為原書之名。而據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不惟有稱《世說新書》者,亦有作《世說》者?!端膸烊珪偰俊肪硪凰摹鹱硬啃≌f家類《世說新語提要》云:

宋臨川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義慶事跡具《宋書》。孝標名峻,以字行,事跡具《梁書》。黃伯思《東觀馀論》謂《世說》之名肇于劉向,其書已亡。故義慶所集名《世說新書》。段成式《酉陽雜俎》引“王敦澡豆”事,尚作《世說新書》可證。不知何人改為《新語》,蓋近世所傳,然相沿已久,不能復正矣。(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下冊,中華書局1965年影印本,P1182)

又,同書卷一四三《漢世說提要》云:“案劉向先有《世說》,故義慶所撰,別名《世說新書》,后人乃改為《新語》。黃伯思《東觀余論》考之最詳?!薄端膸臁佛^臣顯亦認同黃說。沈濤(約1792—1855)《銅熨斗齋隨筆》卷七則云:

黃伯思《東觀余論·跋世說新語后》曰:“本題為《世說新書》,段成式引王敦澡豆事以證陸暢事為虛;亦云今覽《世說新書》,而此本謂之《新語》,不知孰更名也?!睗浮短綇V記》引王導、桓溫、謝鯤諸條,皆云出《世說新書》,則宋初本尚作《新書》,不作《新語》。然劉義慶書,本但作《世說》,見《隋書·經籍志》《藝文類聚》《北堂書鈔》諸類書所引,亦但作《世說》?!缎聲贰缎抡Z》,皆后起之名。

沈濤則以為《世說》才是原名,有“劉義慶書本但作《世說》”為證,此處“劉義慶書”,當是劉孝標的注本。今查劉孝標《世說注》,共有11次提及《世說》:

1.《言語》22注:“按華令思舉秀才入洛,與王武子相酬對,皆與此言不異,無容二人同有此辭。疑《世說》穿鑿也?!?/p>

2.《方正》23注引何法盛《中興書》后云:“而此與《世說》互異,然法盛采摭典故,以何為實?……”

3.《雅量》40注引徐廣《晉紀》后云:“蓋知長星非關天子,《世說》虛也?!?/p>

4.《識鑒》1注引《續漢書》等書后云:“《世說》所言謬矣?!?/p>

5.《賞譽》143注:“按述雖簡,而性不寬裕,投火怒蠅,方之未甚。若非太傅虛相褒飾,則《世說》謬設斯語也?!?/p>

6.《品藻》19注:“按·死彌年,明帝乃即位?!妒勒f》此言妄矣?!?/p>

7.《規箴》21注:“按萬未死之前,安猶未仕。高臥東山,又何肯輕入軍旅邪?《世說》此言,迂謬已甚?!?/p>

8.《捷悟》6注:“按《中興書》,愔辭此行,溫責其不從,轉授會稽?!妒勒f》為謬?!?/p>

9.《賢媛》13注:“然李氏不還,別有余故,而《世說》云‘自不肯還,謬矣?!?/p>

10.《尤悔》2注:“婚姻之禮,人道之大,豈由一不拜而遂為妾媵者乎?《世說》之言,于是乎紕繆?!?/p>

11.《惑溺》5注:“壽敦家風,性忠厚,豈有若斯之事?諸書無聞,唯見《世說》,自未可信?!?/p>

而早于劉孝標20年左右的史敬胤《世說》選注中,亦徑稱《世說》。照理沈濤之質疑事實俱在,殊難翻案,然至20世紀,余嘉錫又提出“省文”說以難之:

沈氏所引《太平廣記》,可為黃氏說添一佐證,至其謂義慶書本名《世說》,其《新書》之名亦后起,則非也。劉向校書之時,凡古書經向別加編次,皆名《新書》,以別于舊本,故有孫卿《新書》,晁氏《新書》,賈誼《新書》之名?!瓌⑾颉妒勒f》雖亡,疑其體例亦如《新序》《說苑》,上述春秋,下紀秦漢。義慶即用其體,托始漢初,以與向書相續,故即用向之例,名曰《世說新書》,以別于向之《世說》。其《隋志》以下但題《世說》者,省文耳。猶之《孫卿新書》,《漢志》但題《孫卿子》;《賈誼新書》,《漢志》但題《賈誼》,《隋志》但題《賈子》也。(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中華書局1980年版,P1018-1019)

余氏之說甚雄辯,我亦嘗深信不疑,然仔細推究,其說乃有一邏輯破綻:即劉向整理舊籍,好以《新書》名之,此誠是事實,卻不能以之衡諸義慶,蓋義慶著述非僅《世說》一部,其亦嘗模仿班固《典引》而撰《典敘》,何不以《典引新書》名之耶?余氏又說“《隋志》以下但題《世說》者,省文耳”,亦欠融通。因《隋志》諸書著錄各書,書名超過四字者多矣,何不一律省作兩字而獨于《世說》為然?故楊勇則以為:“今義慶之書,既非據向書而成,則其不得為‘《新書》明矣。其《史通》《酉陽雜俎》《通典》以及《御覽》《廣記》中所引,或作‘《世說》,或作‘《新書》者,則據錄之本不同耳?!保钣隆妒勒f新語校箋論文集》,臺北:正文書局2003年版,P41)此說甚是。然楊氏前又有說云:

今按:“《新書》”之名,殆起自梁、陳之間,宋本《世說新語》附汪藻《敘錄》曰:“李氏本《世說新書》,上中下三卷,三十六篇,顧野王撰?!?/p>

今查汪藻《敘錄》,“顧野王撰”后尚有:“顏氏本《跋》云:諸卷中或曰《世說新書》,凡號《世說新書》者,第十卷皆分門?!惫?7字。如按照楊氏斷句,則顧野王就成了《世說新書》的作者。今按:汪藻《世說敘錄》主要在于辨別《世說》書名異稱、版本卷次及篇數,其于“《世說新書》”下注引李氏本之版本情況,又引顧野王所撰顏氏本跋語,以證明早在顧野王的時代,就有名為《世說新書》的本子(如顏氏本),但當時這一類本子一般皆為十卷本,“第十卷皆分門”,而汪藻所見的李氏本,則厘為三卷,面貌已經今非昔比。楊勇氏緊接著的一個判斷更加“大膽”,認為:

蓋《隋志》所錄者,義慶《世說》八卷,劉孝標《世說注》十卷,必屬分別單行之本,故而分別入錄;今顧野王所撰,則將孝標注散附義慶書中,使兩書合行,通為三卷之本,故名“《世說新書》”,今唐寫本《世說新書》殘卷款式即然。

又云:

《南史·劉義慶傳》云“所著《世說》十卷”,此乃梁、陳間,有合二劉書撰為《新書》者,唐世頗多十卷之本,《南史》殆是據《新書》入錄?!缎聲芳葘⑿俗⑸⑷肓x慶書中合行,民間流傳,寖不知有孝標單行本矣。(楊勇《〈世說新語〉書名、卷帙、板本考》,香港大學:《東方文化》第8卷第2期,1976年)

而事實上,《隋書·經籍志》稱“《世說》十卷,劉孝標注”,并非“劉孝標《世說注》十卷”,也就是說,并不存在楊氏所謂“孝標單行本”?!啊妒勒f》十卷,劉孝標注”這一表述,實已隱含著這是一個《世說》正文和劉孝標注文合而為一的版本,孝標當初作注時也肯定是隨文加注,不可能自己單獨謄抄一部不含《世說》本文、只有注文的名為《世說注》的“單行本”。當然更輪不到顧野王來“將孝標注散附義慶書中,使兩書合行,通為三卷之本”,并以《世說新書》冠名以與原書相區別。此意前人已有說。清末學者沈家本(1840-1913)所撰《世說注所引書目序》云:

孝標注中,糾正義慶之紕繆,極為精審,不第為臨川之功臣,并足以規《晉書》矣。至其流傳之本,《隋志》:“《世說》八卷,宋臨川王劉義慶撰?!妒勒f》十卷,劉孝標注?!倍短浦尽肪聿⑼?,惟孝標書改《注》為《續》。然其書實注體,義慶書本八卷,孝標增注,故為十卷?!冻缥目偰俊肺┹d十卷,晁公武謂當是孝標《續》義慶元本,八卷通成十卷,亦以《注》為《續》。殆沿《唐志》之誤。高氏《緯略》亦言劉孝標注,不言續也。(參《沈寄簃先生遺書》,海王邨古籍叢刊本,中國書店1990年版,P204-205)

此說極有見。臺灣學者馬森亦云:

臨川王與劉向同出楚元王交之后,向為元王五世孫,義慶為向兄陽城節侯安民十八世孫。義慶書成,即以其先世亡書之名以名之。至劉孝標做注時,猶稱《世說》。以顧野王撰顏氏本《跋》觀之,梁、陳間又有題作《世說新書》者行于世。以劉知幾《史通》所言觀之,則隋唐之際或有題作《世說新語》者行于世。蓋自是三名并行,故唐、宋人修史稱《世說》,唐寫本及段成式《酉陽雜俎》稱《世說新書》,劉知幾《史通》稱《世說新語》。今考董弅《世說新語題跋》云:“余家舊藏,蓋得之王原叔家。后得晏元獻公手自校本,盡去重復,其注亦少加翦截,最為善本?!鄙w自晏殊校刪翦截而后,遵用《世說新語》之名,以其本善。由是《世說新語》一名大行,而《世說》《世說新書》二名遂廢。

又云:

今考宋汪藻《世說敘錄》引顧野王(公元519—581年)撰顏氏本《跋》云:“諸卷中,或曰《世說新書》。凡號《世說新書》者,第十卷皆分門?!鳖櫈槟铣喝?,稍后于劉孝標。蓋顧時《世說》與《世說新書》二名并行于世,故曰:“凡號《世說新書》者,第十卷皆分門?!币詣e另本不號《世說新書》者,第十卷不分門也。(參見馬森《世說新語研究》,臺灣政治大學圖書館藏,1959年碩士論文未刊稿)

今按:馬森斷句未錯,故其所謂“梁陳間又有題作《世說新書》者行于世”“蓋顧時《世說》與《世說新書》二名并行于世”,顯比楊勇之推論更中肯綮。馬森此論文作于1959年,今藏臺灣政治大學圖書館,此文幾乎是現代《世說》研究之先聲,惜楊氏未之見,故有此誤也。

至于《世說新語》之名,汪藻《世說敘錄》小字注云:“晁文元、錢文僖、晏元獻、王仲至、黃魯直家本,皆作《世說新語》?!笨芍纬跷娜思也刂T本,已皆題作《世說新語》。故汪藻于此后又加按語云:“按:晁氏諸本皆作《世說新語》,今以《世說新語》為正?!?/p>

總之,在《世說新語》書名問題上,大致情況如下:劉義慶之書初名《世說》,確有步武先世劉向《世說》之意,宋、齊間蓋僅此一名,有敬胤及孝標注征引可證。至梁、陳間,有顏氏本出,因系十卷,故以《世說新書》名之,以與初本相區別,有顧野王所撰跋語可明。迨隋、唐間始有《世說新語》之名,自此三名并存于類書、目錄與諸版本之間。北宋時經晏殊小加翦截后,最為善本,故汪藻《敘錄》遂以《世說新語》之名為正,遂相沿至今矣。今稍作考辨如上,以供同好及讀者參酌。

(作者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百家講壇主講嘉賓。此文節選自作者新著《世說新語研究史論》。)

猜你喜歡
新語世說新語新書
新語
新語
《世說新語》:周處除三害
《意林》新書,pick一下
新書
論李白詩中《世說新語》典故
從《世說新語》看士族女性的魏晉風度
《世說新語》中兩晉士人的文學審美趣味
網約車(雙語加油站●時事新語)
新書選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