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熱疾病診斷中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的應用研究

2020-06-04 08:01謝鈺帆田偉田
關鍵詞:發熱檢驗

謝鈺帆 田偉田

【摘要】目的 研究發熱疾病診斷中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的應用。方法 選取我院發熱患者70例為實驗組,選取同期進行健康體檢者70例為對照組。對2組進行血細胞涂片和血細胞常規分析。對比2組發生血細胞形態學異常陽性率和紅細胞形態指標的變化情況。結果 實驗組血細胞形態異常陽性率及HCT、MCV、MCH等紅細胞形態指標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細胞態學檢查有助于明確發熱病因,指導治療。

【關鍵詞】發熱;檢驗;血細胞形態學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9..01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高速發展,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的準確性大幅提高,對疾病病因的診斷提供了有價值的依據。本研究選取我院發熱患者及健康體檢者各70例,研究發熱疾病診斷中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的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發熱患70例為實驗組,均同意參與該研究,年齡18~75歲,體溫>39℃,平均年齡(33.22±5.34)歲,其中男32人,女38人。選取2018年1月~12月于我院進行體檢者70例為對照組,年齡18~75歲,平均(30.45±8.56)歲,其中男34人,女36人,身體健康,無發熱。兩組均表示自愿參與研究,且一般資料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抽取患者上午8∶00~10∶00的外周靜脈血,方法同血常規。在顯微鏡下觀察各種細胞并對其進行計數,與此同時將血液在無菌環境下進行自然干燥,對干燥血液使用瑞氏染液進行染色,將制得的血涂片進行鏡檢,觀察顯微鏡下每個細胞的形態變化。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血細胞形態異常情況,并估算其陽性率,包括白細胞改變、異型淋巴細胞改變、異常細胞、小細胞貧血和大細胞貧血等;統計實驗組和對照組受檢者的血細胞形態學指標的變化情況,包括HCT、MCV、MCH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實驗組檢測者異常細胞比例(65.7%)大于對照組(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紅細胞形態指標比較有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研究證明,發熱可導致造血功能的紊亂,致使血細胞的形態改變。本研究中,發熱患者血細胞形態異常的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每種不同的細胞變化往往對應一種或幾種不同的診斷方向,一種指標變化的多少也可以對應不同的診斷方向[1]。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紅細胞形態指標的水平明顯更高。發熱患者體內蛋白質和鐵元素和蛋白質的過度消耗有會導致MCH、HCT、MCV等紅細胞形態指標的升高,發熱患者體內的高糖環境會導致患者利尿,體液減少,進而導致MCH、HCT、MCV等紅細胞形態指標的升高。

血細胞的形態與發熱疾病存在聯系,血細胞形態及計數的變化能夠反映發熱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可以為發熱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2]。對發熱患者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及早查明病因才能對患者進行對癥有效的治療,而觀察血細胞形態學變化是診斷患者發熱病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血液分析常用的儀器是血液分析儀,但由于血細胞形態多種多樣,對于多種血細胞無法準確顯示和判斷,該儀器診斷的結果具有假陽性,因此對于檢查發熱患者的病因及病情,在臨床上常運用血液分析儀和血液涂片對血細胞進行綜合檢查,以確定其病因,進而運用恰當的治療手段,還可以及時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

參考文獻

[1] 劉書蘭.發熱疾病診斷中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15):70.

[2] 劉? ?鋒.血液細胞形態學誤診與漏診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3,8(10):78-79.

猜你喜歡
發熱檢驗
序貫Lq似然比型檢驗
?理化檢驗-化學分冊?征稿簡則
《理化檢驗-化學分冊》征稿簡則
對起重機“制動下滑量”相關檢驗要求的探討
應用紅外檢測技術查找35kV系統接地故障
紅外成像技術在電氣設備中的應用
關于鍋爐檢驗的探討
回轉窯托輪軸瓦發熱原因及相應防范措施
臨床檢驗檢驗前質量指標的一致化
針對變電站設備的紅外測溫思路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