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周病患者前牙散在間隙微正畸后瓷貼面修復臨床觀察

2020-06-05 00:46劉偉文愛杰于德鵬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20年2期
關鍵詞:貼面切牙前牙

劉偉 文愛杰 于德鵬

300450,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口腔醫院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前牙散在間隙患者,上前牙扇形前突,唇側漂移,且牙齒松動小于1度,牙周喪失不超過1/4,牙列健全且無明顯松動,男性8例,女性14例,制作IPS e.max貼面132 顆。

1.2 方法

1.2.1 微正畸 患者經系統牙周治療病情控制在穩定期保持半年左右,用磷酸酸蝕同側上頜第一磨牙和尖牙頰側釉質,用雙股0.3 mm正畸結扎鋼絲擰成“麻花狀”配合流體樹脂粘接形成后牙支抗,在尖牙上用樹脂堆塑固化成樹脂突來掛牽拉皮筋[3]。在中切牙正中位置用樹脂形成切齦向排列兩個0.5 mm高的樹脂突,用以限制皮筋位置,防止其切齦向脫位。根據牙弓大小和牙周病變情況,配合適合長度和彈力的橡皮圈(Ormco公司,16/3 0.97 N,4/1 0.97 N,美國),采用“輕力”牽引上前牙向心回收,同時酌情調磨下前牙切端(和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使其與上前牙舌側脫離接觸,配合上前牙內收。

1.2.2 貼面預備 間隙縮小后dsd設計,制作美學蠟型,瓷貼面預備[4]需要進行鄰面擴展,使技師能塑造出漸進性的鄰面凸度和外形;切端對接水平就位,減少冠部的牙體磨削[5]。取模,比色,面弓轉移[6],硅膠咬合記錄[7]。

1.3 效果評價

復診時參照改良美國公共衛生服務(USPHS)標準[10]對修復體臨床效果進行評價。

2 結 果

修復完成后6、 12、 24 月參考改良USPHS標準進行修復體臨床評估(表 1)。同時增加對舌側保持器穩定性的觀察見表 2,典型病例見圖 1。

3 討 論

牙周病導致的前牙間隙常常是分散的,呈扇形前突,由于牙齦萎縮,臨床牙冠變長,冠根比例改變,牙齒有不同程度的松動[11]。本研究病例對適應癥的選擇要求比較高,需要和牙周科會診,進行系統牙周治療,確定牙周狀況長期穩定后才可進行“輕力”微正畸。由于患者切牙唇向漂移,上切牙失去了對下頜前

表 1 貼面臨床評價效果 [n(%)]

圖 1 典型病例

表 2 間隙復發觀察 (月)

微正畸與瓷貼面聯合治療在短時間內能夠改善患者外貌,排齊牙齒,恢復功能性咬合,維護患者的牙周組織健康。經過臨床2 年的觀察,其牙周和修復體均有著不錯的穩定性,中短期療效值得肯定,遠期效果需進一步觀察。

猜你喜歡
貼面切牙前牙
不同預備方式前牙瓷貼面修復臨床應用效果的對比研究
探討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討
托槽類型對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轉矩控制的比較
骨性Ⅱ類均角成年患者上頜中切牙與切牙管位置關系的錐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研究*
切牙管與上頜中切牙位置關系的定量研究
成年骨性Ⅱ類錯患者上頜中切牙牙根與切牙管的位置關系研究
38例切牙管囊腫的X線三維影像學分析
可摘戴臨時貼面的臨床研究
關于某綜合樓外墻貼面磚脫落原因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