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聲詩有聲畫——富春山居圖》教學設計

2020-06-08 15:24潘珣
中國篆刻·書畫教育 2020年5期
關鍵詞:富春江居圖富春山

潘珣

教材分析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對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繪畫《富春山居圖》的內容、筆法、意境、內涵進行解讀。元代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朝代,元代山水畫不是簡單的描摹自然的風光,而是畫家的精神的訴求與流露,是畫家人生態度的表達,是畫家人生追求的體現?!陡淮荷骄訄D》不只是一張畫,是一種哲學,一種生命態度的東西,若是簡單地讓學生了解畫作的背景故事,感受體驗一下筆法等會顯得有些單薄,本課重點就如何讓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在一節課內有興趣參與欣賞學習,并能通過深度探究學習理解元代山水畫的獨特韻致,理解藝術家的思想。

學情分析

本課針對的學段是小學五、六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如果引導得當,已經能安靜下來讀畫,并具有一定的圖像識讀能力。如何能從作品中尋找到能觸發學生的興趣點,并進一步維持學生的興趣引導深入解讀作品,這是本課教學設計重點突破的地方。

教學目標

欣賞富春山居圖的形式美感,培養圖像識讀能力;探究富春山居圖的內容,解讀作品的形式美,理解文人畫山水的獨特韻味,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與文化理解能力。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表達自己獨特的審美觀點,獨立建構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

教學評價

水平(教學年級:五、六年級)

一、能夠理解富春山居圖的形式美感,用美術語言對作品進行形式分析。

二、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作品的理解,大膽表達感悟。

三、能獨立思考,并能對其他美術作品進行欣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欣賞富春山居圖的形式美感,理解文人山水畫的獨特韻味。

難點:文人山水畫的獨特韻味。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拋出問題

1. 播放視頻《富春江》談感受。

導入:這是哪里?去過嗎?看了這個視頻有哪些感受?學生A:很美,給人心曠神怡之感…

2. 從教師的富春江寫生作品引出《富春山居圖》。

教師:富春江是我們浙江省中部河流,流經富陽桐廬兩個縣市,長達110公里。富春江很美,古人曾這樣贊美:“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我也抵不住美景的誘惑,寒假里去富春江寫生了,這是老師用水彩畫的富春江小景,可是富春江太震撼了,我很想把富春江全景畫下來,并帶回家與大家分享,可是富春江那么長,我怎么畫都只能畫出一個局部(圖1、圖2),怎樣才能把全景畫下來,你們能給一點建議嗎? 學生的各種回答:畫大一點,畫多一點,把各個景拼接起來……

教師: 660年前,有一位畫家把富春江的全景畫成了一幅富春山居圖。今天老師還把它帶來了,想與同學們一起欣賞可以嗎?

出示課題:《無聲詩,有聲畫——富春山居圖》

【設計意圖】營造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參與作品欣賞。

二、合作探究,深度欣賞(一) 初步感知,作品氣勢(PPT《富春山居圖》全圖播放)

教師:看完后,請你告訴老師,畫面畫了些什么?你對畫作的第一印象怎樣?

學生B:給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壯觀…..

教師:對呀,我們仿佛置身于富春江,有身臨其境之感。660年前,條件這么惡劣,富春江又這么長,畫家是如何畫的呢?這位高手是誰?

【設計意圖】讓學生整體感受作品,對畫家產生崇拜,激發學生對作品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學習,了解畫作背景

反饋課前學習的內容(圖3、圖4 “黃公望名片”簡介作者及作品背景)。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提取信息。

(三)帶著問題,驅動學習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同學有哪些問題。(圖5)(學生問題如:畫家是怎么畫出來的呢?為什么是畫中之蘭亭?美在哪?…)

【設計意圖】以問題為導向,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學習,增強學習內驅力。

(四)深度探究,畫作之形式美、氣韻美、意境美? ? ? ? ? ? ?(如圖5 )

1.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巡回指導(10分鐘)

根據以下導學單(圖6、7、8),分組完成探究任務:山、水、人的探究。(1)山的探究;(2)水的探究;(3)人的探究。

2.分組反饋,交流提煉

(1)探究“山”的畫法,習得畫作的“氣勢”與“筆墨”。

①畫中主要出現了哪幾種造型的山?這四種造型的山能在原圖中找到嗎?(PPT圖9)

②不同角度不同類型的山,畫家是憑想象編出來的嗎?你認為是怎么畫出來的?(很多同學提到這個問題)

學生C:需要跋山涉水,深入山林、登至山頂才能畫出這些不同形狀、不同角度的山。教師:這些山畫家分別是從什么角度看的?(PPT圖10)

學生D:有的在山頂往下看,有的在山的對面看,還有的在山腳往山頂看。

教師歸納得出:平視、俯視、仰視。這也是中國畫獨有的繪畫觀察方式。不斷移動視點,可以把各個不同角度的景組合在一個畫面當中,構成了全景,這也是我們中國畫獨有的。今天我們用相機航拍,但在660年前,條件這么惡劣,畫家只能跋山涉水、登高望遠、風雨無阻,終日游走富春江,才能畫下不同角度的景,然后進行重新組合與創作。所以這幅畫是不是需要畫很長時間呢?而且每一座山都有不同的勢態,一山一勢,變化無窮??磥懋嫾也粌H僅畫的是山,還是畫氣勢。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山勢的探究,了解中國山水畫的獨特觀察方式“三遠法”。

③遠看氣勢,近觀筆墨,那這幅畫筆墨上有哪些特點呢?(PPT圖11)

學生E:運用了披麻皴。教師:披麻皴有什么特點呢?學生G:長短不一的線條,疏密有致,陰面密,陽面疏,有的像吸鐵石一樣牢牢吸在石頭上。教師:觀察得真仔細。那么,富春山居圖為什么要用披麻皴表現?江南秀美的山形與土質適合披麻皴的柔美。所以,長短披麻皴是富春山居圖表現山石主要的筆法,也是最重要的技法。老師示范披麻皴的畫法,并請兩個學生體驗。

得出:筆法一絕(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對作品中“披麻皴”的觀察解讀,了解富春山居圖的主要筆法。

(2)探究“水”的畫法,感受畫作之“氣韻”

教師:老師把這幾種山都組合在一起了,感覺怎樣?(見圖13)學生F:不好看。教師:光有山,缺點什么?學生H:水。教師:對,有水才會靈動。水是怎樣畫的?

學生I:畫中用水平線、波浪線表現很平靜的水,還用大片留白處理。這樣的水面給人一種平靜、開闊的感覺。(見圖12)教師:原來畫家畫的不是水???畫的是意境。

得出:“一水一境”(板書)

教師引導:那么畫面當中,水是如何安置的呢?當我們把都是山的畫面,加上水時是什么感受?學生J:活了。教師:瞬間氣韻流通了,畫面顯得通透了,這就是中國畫講究的“氣韻”。畫面當中的山是實的,水與天空是虛的,這就是虛實相生,一個畫面只有虛實相生,氣韻才生動。

得出此畫:“氣韻一絕”(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水的探究,理解山水畫的“氣韻”。

(3)探究“畫中人”,體悟畫家之“心境”(見圖14)

教師引導:畫面只有山水,還缺點什么?

學生K:生命。教師:一共畫了幾個人?生B:8個。教師:這么厲害?一般人只能找到5個。他們分別在干什么?學生L:江上漁者、樵夫、書生。得出“歸隱山林,悠然自得”的心境。(板書圖15)

【設計意圖】通過人的探究,體悟畫家歸隱山林、悠然自得的心境。

【設計意圖】通過分組合作完成“山、水、人”的探究,初步感知中國山水畫獨特的構圖、特殊的觀察方式及用筆用墨的特點。培養合作精神、問題意識,幫助學生建構審美知識,培養圖像識讀能力。

三、再觀畫作,心領神會

教師:這樣的生活你向往嗎?(作品全圖播放)那么現在,讓我們也一起跟著富春山居圖,游覽富春江,感受那份平靜、寬闊的靈動感,靜靜地、聽聽風聲、聽聽鳥叫、看看山水,感受悠游靈泉的清涼?;仡欬S公望的一生……有沒有感覺畫家其實在畫自己的一生呢?此刻,你有哪些感悟?

學生表達感悟……

小結:畫家將山的氣勢、水的意境與自己淡薄平和、悠然自得的情感渾然合一,達到山水畫的至美境界。(板書:人景合一)富春山居圖猶如一首抒情詩,具有超然物外,韻味悠長之美,畫中有詩,意境深遠,又似一曲山水畫交響樂,奏出了平淡天真、蕭條淡薄的最高審美藝術境界。所以元代山水畫,看似畫山水,其實是畫胸中丘壑,表心中之意氣。真不愧是“畫中之蘭亭”。

【設計意圖】帶著對《富春山居圖》的“構圖、筆法、氣韻”等形式的解讀與“情感”的理解,再次觀畫,幫助學生建構一個整體觀念,回味元代山水畫獨特的韻致,體悟畫家的心境,并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感悟。培養學生審美判斷與文化理解能力。最后總結,將整堂課情感情境推向高潮。

四、感受“原作”,拓展延伸

出示手卷,請兩位同學幫忙展開,學生排隊靜靜地從畫前走過,再次感受畫面平靜、寬闊的靈動的美感。(如圖16)教師引導拓展:“這幅畫身首兩斷,老師這幅畫是將兩段合并了,2011年的時候在前任總理溫家寶的提議下曾在臺灣合并展出,什么時候兩段畫真正能夠合在一起呢? 老師很期待……”

【設計意圖】帶著本課習得,近距離觀畫,使學生獲得滿足愉悅感。

教學反思

這是一課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美術欣賞課。整堂課充分尊重孩子的內心,通過“問題提出——合作探究——表達感悟——拓展延伸”四個環節,引導孩子對畫作“山、水、人”的分組合作探究學習,習得初步識讀圖像的方法,通過引導、示范、體驗,體悟《富春山居圖》的“構圖、筆法、氣韻”以及“人景合一”的元代山水畫獨特的韻致。將作品以兒童的欣賞方式進行解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作品的解讀,這也是這一課最大的亮點。但反觀課堂,本課在教學設計定位上,難度系數還是偏高了點,“山的探究”作業導學單內容還可以進行適當調整,難度可以降低,留給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間,課堂節奏會更舒展。另外,這節課主要圍繞“為什么堪稱畫中之蘭亭”展開,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來解決問題,完成作品的欣賞,所以導學單的設計非常重要。本課導學單設計經過反復推敲,經歷了多稿,最終確立對“山、水、人”進行探究,每一個導學單也經過反復琢磨,但還是存在遺憾,“山的探究”幾個問題設計還可以繼續推敲下去?!皩W為中心”的課堂,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只有適合的,才是最精彩的。筆者將不懈努力,追求更加理想的美術欣賞課。

(縉云縣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浙江麗水)

猜你喜歡
富春江居圖富春山
龍門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為什么會分隔兩地?等
杭州 富春江邊富春山
富春江的綠
富春江的綠
富春山居圖
富春江之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