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香雙秀 渺筆可言

2020-06-08 15:24董橋徐本一
中國篆刻·書畫教育 2020年5期
關鍵詞:書法

董橋 徐本一

張 秀

女,1962年7月生于湖北武漢,湖北省博物館研究館員,湖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2014年出版《秀墨妙筆——張秀張白渺書法集》,舉辦《秀墨妙筆——張秀張白渺書法展》,2013年獲屈原文學藝術獎,2011年出版《秀本色——張秀書法作品集》,舉辦《秀本色——張秀書法作品展》, 2010年獲全國第三屆扇面書法藝術展獎,2007年獲全國第八屆藝術節群星獎,2007年獲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書法創作獎,1989年出版《曾侯乙墓編鐘銘文》摹本,1986-1989年8次獲青藤杯等全國書畫大賽頭獎。

編寫《寫字》全日制小學課本等教材和字帖300余本,在《中國書法》等雜志發表《楊守敬的學術與書法》等論文20余篇;18歲起即為屈原祠、黃鶴樓、武當山、東湖等名勝古跡書寫碑文。

作品追求清雅古樸、勁秀逸美的風格,富于荊楚文化底蘊和書法氣息。其字結體方整,中宮舒展,外密內疏,字里行間,沉靜柔婉、清雅超脫卻又不失圓渾厚實,足見瀟灑與雄強;筆法氣韻,明快瑰麗、秀美綻放而又似有鐵線游走,更顯古樸與風骨。著名學者張中行先生和董橋先生先后著文《閨秀小楷》和《張秀本色》,評價張秀小楷“十足明清閨秀風格,秀麗柔婉之外又加一些剛勁明快;兼收一些隸意;還有一些唐人寫經??傊苊??!逼渥直环Q之為“秀體”。

張白渺

女,1989年11月生于湖北,湖北省藝術研究院青年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戲劇戲曲學碩士,曾赴臺灣世新大學訪學,師從戲曲學家梁燕教授、周靖波教授和臺灣兩院院士曾永義教授。2014年在湖北省圖書館舉辦《妙筆秀墨——張秀張白渺書法展》,出版《妙筆秀墨》書法集,獲第三屆全國硬筆書法大賽和第八屆中國藝術節書法大賽一等獎。

《藝術中國》《香港書畫報》《書畫印》和《珠海特區報》等報刊分別以4-8個版面或整版進行專題報導,并登載其書法作品、文章及評論。在湖北美術學院和華中師范大學舉辦《妙筆寫韻味》等講座。在《廣東戲劇》《炎黃》等期刊發表論文數篇。2017年至今在《書法報·硬筆書法》開設“渺思微語”專欄,發表書法評論文章和散文隨筆多篇。其書法作品在“榮寶齋”拍賣,并被中外博物館、圖書館及收藏家收藏。

其蠅頭小楷清靜秀雅、婉約淡泊、流暢自如、筆法自然,蘊涵文征明筆墨情趣;行書清和大氣、嫵媚靈動、墨斷意連、一氣貫注,沁潤明清筆意;大字清新古樸、別致有趣,含碑碣之渾厚,蘊古帖之情韻;其自撰詩、文、聯以書法作品呈現,文采豐潤,筆隨情走,散淡靈秀,輕松自在,文與字融為一體,給人天然渾成之感。湖北省書協主席徐本一先生評價其“蠅頭小楷尤見其佳,直逼明人,令古之女書手瞠目乎其后矣”?!靶∽志晷?,大字骨鯁,皆能循舊軌而前行。雖從明代諸賢入,而侵侵然不激不厲,上溯古源,自信而遞進。藝文雙修,詩墨相輝,大道通衢,前程無量也?!?/p>

張秀本色

睽遠經年,書法家張秀武漢寄來一冊書法作品集,真謝謝她。湖北美術出版社新印,書名《秀本色》三個行草漂亮極了。扉頁上題“董橋賢兄雅正。辛卯年夏張秀贈”。劉永澤、陳方既寫序一和序二,接著選登張中行的《閨秀小楷》和我的《張秀那一手閨秀小楷》。好多年前的舊文字了,一霎眼。張秀寫后記說我是她沒有見過面的遠方朋友,她讀我的書通篇繁體字覺得高興,久違的熟悉,遙遠的親切。中國傳統書法藝術寫成簡體字破了法度,書法家不舒服。張秀多年前跟我通信句子文白夾雜,筆畫盡量繁體,省得字不像字。這冊作品集里她寫的許多跋文也不避白話,讀來比全篇文言文加倍動人?!靶惚旧贝笞帜嵌晤}跋這樣寫:

古樸典雅、秀麗柔婉、剛勁明快、清新自如乃書法之本色,亦是人之本色。秀乃吾之名也,因本人生于農歷六月,起名秀,六月六,看谷秀。秀為動詞,意為抽穗揚花,寄托了父母的殷切期望。而今,秀的動詞含義,源于英文show(顯示)的音譯之意,漢字借英文之意,依音譯字,可謂妙用,真是一絕。庚寅菊秋張秀于東湖。

好多年前張秀給我寫過一幅《蘭亭序》,字字楚楚,至今深愛。這回在作品集里看到半張信箋臨寫小行書《蘭亭序》,流暢,剛勁,自如,實在動人。跋文說那是一個深夜突發的奇想,多時所思所得傾注羊毫筆下,寫完了感覺痛快,仿佛解脫,“總之很爽”,隨手壓在辦公桌的玻璃墊下,日子久了又給茶水滲過留下茶漬,像“做舊似的,挺有味的”。這幅字古今呼應,最可玩賞,萬一流入拍賣市場我一定重金競投。中國大陸金錢泛濫,歷代書家翰墨價錢都成斗富指標,張秀這樣典雅這樣自如的小紙片難得一遇,豪門不要我偏要。到底是講究創意的書法家,她的作品里連冰心的《寄小讀者》都寫,四張詩箋工楷抄了一篇《通訊七》,秀麗不輸俞平伯不輸張充和。張秀一九八三年二十一歲寫的范仲淹《岳陽樓記》一筆一筆繡得工整,去年寫小跋說那時候“只知道將字的結構和章法把握好,認為一幅作品只要字寫漂亮、勻稱、大小一致就好,就滿足了,當然也就說不上有什么風格了”。我不懂書藝,年紀大了還膚淺,老早忘掉歐陽詢忘掉顏真卿忘掉褚遂良也忘掉先父命寫的何紹基,也想著結構章法配搭得漂漂亮亮已然可觀,寫久了寫多了不難寫出風格。多年來愛讀拙著的人看到我的簽名錯以為我是書法家,寄來典雅的詩箋精貴的宣紙要我題字,害我惶遽三天趕緊寄還佳紙懇求體諒。有些朋友太熟了我沒好意思方命,屏息落筆,苦過受刑,掛起來一看結字運筆都乏主宰,丑得不得了,美麗的至交沈茵厚道,安慰我說:“不丑,不丑,像五四時代老作家的字,清貴!”還說人家稀罕胡適墨寶,誰還計較胡先生書法是不是學過鄭孝胥!胡先生那手字是娟秀的東坡體,少了雄渾多了清暢,我最愛看,早年南洋有個會館集他的字做招牌也很氣派。臺靜農的字十足倪元璐,我也喜歡,那是臺先生那一輩人的修煉,我這一代人半新不舊,從來沒有那份能耐。臺北一位大學問家告訴我說,臺先生國學修養深,字也隨之大佳,溥心畬倡言詩詞寫得好畫自然也好,道理一樣。

張秀不同,是晚輩,用功用得深,舊學底子比我們交往那些年還要再厚,新學知識也不淺,難怪書藝又上了兩層樓,作品集里不少作品都多了幾分大家風范,都解開了閨秀發簪邁進英文說的“放下頭發”的境界。做學問做藝術做到了“放下頭發”才做得到張秀要的自如和本色。她寫《學書偶想》說書法要激情要沖動要忘情,那是對的:誰愿意看到清清秀秀一個書法家鎮日枯坐案前臨碑臨帖臨到變成不長胡須的王羲之!讀完這冊作品集我高興張秀筆底乾坤那么舊也那么新。舊,她的毛筆徘徊在唐詩宋詞元曲的燈火闌珊處,臨古而見銷融。新,她的感情在亦干亦濕的筆路上踩出了現代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一步一回眸,剛媚如《本草綱目》的百草千花,凌空如摩天樓臺的無畏無悔。我還高興張秀好像不寫太草的草書。草書難讀,世人不懂,不合時宜。喬旸前幾天從上海給我寄來新印祝允明《草書杜甫秋興八首卷》,認識的幾個字確實好看,不認識的那些字也懶得費神核對原詩了。真要我珍藏我情愿珍藏張秀那幅高駢詩,一句“滿架薔薇一院香”輕易換回了一個仲夏的牽念。

書法我一生偏愛楷書行書,尤其小楷書小行書,真本領,真性情。草書筆走龍蛇,都造作、都矯情,擺出假名士瀟灑的樣子其實滿肚子是機關是密圈。小時候家中大人天天叮囑寫字一筆一劃有頭有尾才富泰,才長壽:字無福相,人無福氣。我從來信,老了還信,不寫難認的蓬頭草字,一見俞平伯沈尹默張充和眉清目秀的小楷忍不住都想要。張充和寫的工尺譜小冊頁我癡心愛慕,張先生一邊點頭讓給我珍存一邊說:“你不唱昆曲,要工尺譜做什么?”我說我癡戀您的小工楷!相隔兩代人,張秀的小工楷隱隱然蕩漾著張充和的墨影韻致,隨便寫在細花紈扇詩箋,一幅李清照詠白菊《多麗》頓時雪清玉瘦,無限依依,醉得倒幾代讀書人!這款手繪朱欄暗花詩箋我家掛了一對沈尹默給張充和寫的《虞美人》三闋,沈先生秀穆的小行書字字解語,客人每每駐足多看兩遍,不忍忘情。北京譚然用舊紙替我做了好幾款,真精致,不舍得糟蹋,改天選一張求張秀賜一闋漱玉詞陪我老去也好。

董 橋

東湖一荷 素波千頃

“東湖一荷”乃女書家張秀一閑章耳。我問其意,答曰:居于斯,觀于斯,工作于斯,亦摯愛于斯也。伊生于六月,荷花為六月時令之卉,取清妍芳馨以為征象,豈不是東湖一遍翠綠萬柄荷蓋搖動之中亭亭玉立之謂哉!于是我想,張秀其書亦可以清婉之品許之。

中國書法自晉唐達到高峰以來,法的概念首以筆法為要。而筆法以筆力為先,眾妙攸歸,務存骨氣,而“清”正是骨法用筆的內蘊。清,既是筆法構成性的直接體現,也是書法審美性的概念。張秀以顏楷立基,正是剛正清健筆法的取向。而學歐陽詢之清峭,又效虞世南之清潤,似兩者又調和兩者,介乎兩者之間,得清之法習成于手而霑洽于心矣。觀其大字每每以顏魯公面目顧盼左右,大筆濃墨,又有化北碑刀痕為筆跡的轉變,然而,嚴重挺健之中仍不乏清朗之氣。而小字更為其擅長,泛濫晉唐直至元明清之小楷流變,參以碑版清勁之意,津津揮運于彩箋素帛之上,珠圓玉潤,氣秀色妍。咫尺筆陣,萬里乾坤,品小而象大,筆簡而情溢,深得千年以來小楷書傳統文脈之神髓。這種小楷書所表現出來的婉約簡靜的風貌,在其“清”的審美觀照下,被結合與滋養了起來。

張秀清婉書風的形成,在于其數十年不間斷的孜孜以求,潛心修研。觀者可以清晰地從其作品中讀出一種書寫背后的時間與空間的真實性。任何矯情與作偽都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遮掩,任何非創作者主體性因素在藝術真實尺度面前顯得多余與無力。這就是中國書法所重視的功力的光澤。如果說功力指向形的直接性,那么天然更是心性敞開后的秀地麗天。張秀已經從案頭操持的困頓與疑惑中歸向了功性雙修的暢達與淡定。瑜珈功式的運動與冥想,不僅解放了她的肢體,也使書寫沉浸在一片晶瑩透剔若無所思的心境之中,使其書法有了更開闊的天地。

清人李聯琇在談到詩作的境界時,有云:“詩之境象無窮,而其功候有八,不容躐等以進。八者:由清而瞻而沉而亮而超而肆而斂而淡也?!睍坊蛞嘤蓄惔苏?。以張秀之清婉仍有不斷演進之可能?!扒濉彪m以骨法用筆為要。亦需彌補其偏向,避免輕、弱、直、露、淺、薄、尖、刻之弊。以清氣為主導,以婉約為基因,從而在歷史縱橫參照下達到自己終極意義的風格。以張秀對書法的虔誠與為人的樸實,她清婉的書風一定會有更多向的融合,在以清為主調的風格流派中頭角崢嶸。

荷花,以清妍高潔的花品,歷來為詩人所吟詠。東湖是武漢的名湖;東湖的荷花,是武漢的名花。取“東湖一荷”之張秀,其譬有深意焉。詠荷花有名句:“胭脂雪瘦薰沉水”,我以為亦可以作張秀書品的意象。我亦居住在東湖之濱,現在再去觀看東湖的荷花,要生出更多的觀象與觀感了。

徐本一

渺筆可言

一路走來,有許多的不期而遇,有的留下難得的印跡。聽母親說,尚在襁褓中的我一望見堂屋中的對聯“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就興奮地手舞足蹈,咿呀而語,仿佛認識似的,這或許是我最早與書法的相遇,所展現出的興趣并非是佩服諸葛亮富有哲理的思情,而是熟悉出自母親之手的書法,因為母親當年懷胎十月還在揮毫潑墨,在娘肚子里我就在感受母親書寫的氣息,更有一脈相承的血液中傳承著母親書法基因,所以出生后見到母親的字就感到親切而激動。

如果說初次望到對聯時的那種激情是一種緣分,是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那么6歲拿筆寫字就是與書法的相識,每天午飯后享受母親的“書法甜點”:先讀碑帖,再臨一張字,從漢字結構,到作品章法,再到法書的精氣神;一年又一年,才知道書法還有內涵、神韻、情感… …對書法了解得越多,就越覺得其深奧,甚至有點陌生,但還是聽母親的話,去親近書法,在臨碑學帖中練其法則,品其原味,思其深意,悟其氣韻,雖然這一切仍在懵懂之中,但不時地還嘗到了一點樂趣。

記得初中時在書柜翻到了陳上岷老先生手書的楊守敬《學書邇言》,一手淡雅清寧的小楷吸引了我的目光,便記下了梁山舟學書三要:天分,多見,多寫;特別是楊守敬又增以的二要默誦于心:“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一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于行間?!逼犯?、學富就成了自己學書之心愿,可謂是初心。母親有時帶我去拜訪隔樓相望的徐本一老師,探望一江相連的陳方既和唐翼明老師,聆聽其書法教誨,銘記其書學思想,巧學其書寫經驗;特別是千里之行去拜見張中行老先生還記憶猶新,大師不經意的一番點撥真似醍醐灌頂,甘露灑心,讓人頓悟明了,眼界高了。

日積月累,不知寫了多少張字,雖獲獎不少,但心仍不甘,因離心愿還遠。時常想到蘇東坡作書不只是心手雙暢,還一目了然,不愧為一代大師?!拔視庠毂緹o法,點畫信手煩推求?!逼洹耙狻痹诠P先,法在自然,“信手”而書,寄情于一點一畫。被貶黃州的東坡先生寒食節惆悵孤獨,感嘆人生蒼涼,便遣興吟詩而書,將蕭瑟之情融入詩境之中,又寓于點畫線條之變,起伏跌宕,參差錯落,恣肆奇崛,痛快淋漓,一氣呵成《黃州寒食詩帖》。真是吾手寫吾心,詩書傳情,妙不可言。

東坡大師將才情四溢的詩文書畫融于一紙,留下千古杰作,成為后輩楷模?!盁o論是王羲之的《蘭亭序》,還是顏真卿的《祭侄稿》,或是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之所以成為書法經典作品,是因為所書之文同樣出自書家之手,他們滿含激情書寫的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所以寫起來才那么得心應手,那么流暢自然,哪怕是涂抹,也是信手為之。試想一下,假如他們是書寫別人的文章,也會飽含同樣的深情,寫出這傳世之作嗎?” 這是母親《學書偶想》之問,回答是不言而喻的,雖然我們不能去假設歷史,但相信書家在揮寫自己心靈獨白時情更深,意更濃,心更誠。的確,書寫自撰聯和詩文時,親切之感欣然而來,不只是熟悉,還有那潛于其中的一絲情感,一份祈盼,想用筆去說出心里話,于是調動起隱在心里藏在胸中的激情,一腔熱血將氣息傳遞到手臂直至指尖,揮筆傾灑在紙上,發出心底之聲,盡管是默默的,聽不見,但要用眼去讀,用心去聽?!杜c董橋先生字外相逢》就是這樣隨心而作,既是《書法報·硬筆書法》“渺思微語”(我的專欄)里的小品文,也是書展中的小冊頁,挺有意思的,也有點意義。

走過2019,走進2020,與一個寓意為愛你的歲月不期而遇,與一個有歷史故事的曇華林巧然相會,難免思緒萬千,心有所愿,但不管怎樣,初心依舊,渺筆可言。還是白居易在《畫彌勒上生幀記》里說得好:“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焙喲灾翰煌跣?,方得始終。

也許有一天,還會在曇華林偶然相逢!

己亥冬至,張白渺

墨香一掬? ?書影三春

文字承載記憶,書法發抒性情,中國人在文字的存有上多出了書寫的愉悅與美意,在此中心靈得以滋養而豐盈。

張白渺出生時,已經改革開放了。當時張建偉張秀夫婦住在湖北省博物館內的宿舍里,一排平房中的一間。是父親或是母親抱著襁褓中的白渺,父母親的喜悅引發出白渺小嘴的嘖嘖聲。屋里墻上掛著母親的間距,懷里的白渺四顧張望。但屋里有些仄小,有些暗淡。抱出來站在門口,陽光燦爛些,門簾是藍底白花的土布,兩側貼著紅對聯,是母親的手筆,父母女兒三人同框,一幅色彩鮮亮的家居圖相。當時沒有手機可實時即拍,倒是我的眼睛留存了這一瞬間。這段回憶是白渺自敘引發的,她說她從小就看著母親的書法滋潤長大的,是什么時候開始感覺到的,莫非就是在襁褓中的那一天。這種記憶從她自己口中說出來,就不尋常了,尤其她今天的書作,愈發透出了一種娟秀的靈氣,好像正是從她雙眸開始轉動時就萌發的。

眼睛得到了,可以傳之于心,再傳之于手,心手相應,眼睛為之豁明。白渺的書法,隨著年齡年級的增長而層層提升,沒有辜負父母親的期望,也沒有在沓匝的時俗中跌落,以清純之心揮清勁之筆,標領了時勢的風雅。

所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風致。白渺即使與其父母親一代相比也已經大不相同了。白渺學業順利,從學傳媒專業到戲劇碩士畢業,所從學從業能與自己內心企盼保持一致。為文為書,也由自己內心真情實感所生,無更多的羈絡能阻止心靈的駿馳。

在白渺自作文中,可領會感受到她的遐想。"莫若于清靜處習字,更順四季交替,享沐春暉而書,不求暢而自暢",這是她書寫時心態的流露。"若每日以洗筆水澆花灌木,使其常品墨香,識墨味,日久天長,満肚墨水不亦樂乎,所開之花皆墨色,宛如國畫,所結之果皆青果,潤似墨塊,可謂于草木得靈性"。這是花仙子的夢境。

無憂無慮,樂游安行,是這個時代對一部分人的眷顧,而白渺恰恰在其之中。她的文或書,都是春天氣息的,是花蕊開放時一霎百態。雖然她自度春夏秋冬的景況,那只存于她的文字想象中,人生的真實境遇對她來說還很漫長。

小字娟秀,大字骨鯁,皆能循舊軌而前行。雖從明代諸賢入,而侵侵然不激不厲,上溯古源,自信而遞進。藝文雙修,詩墨相輝,大道通衢,前程無量也。

鳳箋細寫娟娟字,文硯長吟脈脈情。白渺的書展使我看到了新生代別樣的情懷,祝福白渺保持初心,方得始終!

庚子將臨之春于鵬城,徐本一

猜你喜歡
書法
書法篇
書法
書法欣賞
書法
書法欣賞
我愛書法
書法鑒賞
書法
書法十佳
書法欣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