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與法治教學促進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對策

2020-06-09 12:14賈凌超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0年6期
關鍵詞:留守學生心理特點道德與法治

賈凌超

[摘? ?要]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法治教育一直是中小學教育體系中的“短板”。在中學教育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對學生性格的養成和學生心理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地區,教師開展道德法治教育時,要針對當地實際和學生特點,在掌握留守學生心理和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教學應該采取符合留守學生心理特點的方式,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的效率,為留守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心理特點;留守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33.2?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18-0031-02

在初中教育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個性特點的關注。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轉變的重要階段,學生身體、心理等各個方面都在發生變化,而且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量流動人口從農村走進城市,一些學生長期與父母分離,加之不良社會因素的影響,逐漸使這些留守學生的心理發生了變化,進而影響其健康成長。道德法治課程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我國長期以來法治教育的缺失,并且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以道德與法治課程為載體,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將思想教育與留守學生的心理教育有機結合,密切關注留守學生的心理波動,從學生的健康心理養成入手,在尊重學生個性心理的基礎上,幫助其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使其盡快適應初中生活,為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留守初中生心理分析

初中生還不具備很強的自控能力,尤其是在生活、學業上。如果有父母在身邊,就能從外部加強對學生的約束,但留守學生長期離開父母,無法得到有效的外部約束。他們長期松懈、自我放縱、缺乏自律,所以,在學業上往往成績較差,生活上也容易形成抽煙、上網等不良習慣,有的甚至走向了犯罪的邊緣。就一些留守學生而言,他們“在校五天敵不過在家兩天”“在校十小時敵不過出校一小時”。留守學生往往由祖父母照顧,祖父母年齡較大,文化水平又不高,無法有效地輔導學習。另外,中國的老人普遍過分溺愛孩子,管嚴了害怕未來被怨恨,多數存在放縱不管的情況。還有一部分學生,在缺少關愛的情況下,出現自閉、內向的問題,他們缺少傾訴的對象,把話都窩在心里。因此,留守學生對父母的感情是比較復雜的,一來他們希望見到父母,得到父母的關愛,希望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二來他們因為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對父母會存在怨恨,長期下去,會失去存在感。盡管很多留守學生有較強的進取心,但是由于缺乏關心關注,他們性格上會出現孤僻、自閉的現象。尤其明顯的是,留守學生在言談舉止中表現得相對幼稚,而且他們的人際關系并不太好,這常常給教師的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

作為中學思想、心理輔導課程的道德與法治課,對初中留守學生身上出現的一些問題能發揮多重的作用,有效干預學生的心理偏差。當然,學生個性不同,身上表現出來的問題也不同,所以,教師不能把留守學生的問題一概而論。對于留守學生表現出的一些共性問題,教師在日常管理中應該重點關注。學生都有個性特點也有優缺點,即使表現再差的學生,在某些方面也有閃光點。教師應該善于捕捉學生表現出來的個性化心理特點,進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促進農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對策分析

其一,不斷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形成一支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在教學實踐中升華自己的專業能力。在對初中留守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思想教育時,教師要深入了解每一個留守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特點,只有在實際調查的基礎上,才能深入系統地了解留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展開科學有效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輔導。法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對抽象的概念,但在教學實踐中又是具體的,那么,如何采取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法治教育形式,如何改善教學效果,是當前法治教育工作者面對的共同難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核心在于教師要具備牢固的法律基礎,有豐富的法律知識,還要具備高超的教育藝術。因此,在初中留守學生中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需要教師具備專業的知識素養,還要求其耐心地與學生溝通交流,隨時關心留守學生的心理狀況。作為教師,要能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為留守學生排解心理和思想障礙,為學生心理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其二,為學生選擇最適合其實際情況的教材,對留守學生開展科學有效的教育。留守學生較為自閉,不愿與人溝通,這是他們的心理共性。教師應該引導留守學生參與到教學中,隨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進而增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同時,教師也應該增強教學的藝術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感受到關愛和快樂,教師不僅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用洞徹心靈的力量讓學生感受到愛。當然,這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種挑戰。教師要將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將教材案例活化為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感受道德與法治教育跟自己的生活很近,甚至就是自己的生活。

其三,道德與法治教師要適時進行教學反思,讓關愛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關愛和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初中留守學生長期與父母分離,他們缺少家庭的關愛,有的性格孤僻、自卑,有的高傲、目中無人、唯我獨尊。在學習上,他們往往“毛病”纏身,沖擊既定的管理體系。實際上,他們的行為是希望得到教師更多的關心,讓同學更加關注自己,以此來撫慰自己的心靈。因此,教師應該理解留守學生的“異?!毙袨?,用愛來感化這些學生,只有真心才能自然流露出對學生的關愛之情,進而不斷讓學生感受到關愛和關注,不斷改變自己。

綜上所述,初中留守學生確實存在一定的心理和思想問題,而道德和法治課對學生的心理和思想有多重作用,教師在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同時,要系統掌握留守學生的心理情況。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針對他們的心理問題,設立不同的干預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并用自然流露的關愛,讓學生隨時感受到溫暖,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 ?參? ?考? ?文? ?獻? ?]

[1]? 陳都.要想獲得課堂實效必須真正重視學生主體[J].課程教育研究,2013(26):74.

[2]? 葉雪娥.把握討論契機 提高課堂實效[J].課程教育研究,2014(36):153.

[3]? 陳小燕.找準引導時機 提高課堂實效[J].小學教學參考,2015(1):52-53.

(責任編輯? ? 譚斯陌)

猜你喜歡
留守學生心理特點道德與法治
掌握學生心理特點 有效開展寫字教學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
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宮外孕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