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協同創新服務無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路徑研究

2020-06-09 12:03宋佳音廖春苗
參花(下) 2020年6期
關鍵詞:校企協同

宋佳音 廖春苗

摘要:無錫文化旅游產業基礎深厚,發展前景廣闊。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無錫的文化旅游領軍企業與地方高校攜手合作,發揮雙方的資源優勢,為推動無錫文旅經濟發展、助力高校培養高質量應用型設計人才貢獻力量。本文以無錫太湖學院藝術學院與“靈山勝境”的校企合作模式為研究對象,闡述校企協同創新服務無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校企協同 服務地方 文旅產業發展

一、校企協同創新服務無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背景

(一)無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文化旅游是指通過旅游實現感知、了解、體察人類文化具體內容之目的的行為過程。文化旅游將旅游、文化、創意三者高度融合,以文化特色為關鍵,以創意創新為手段,以旅游體驗為形式,三者融合開啟了旅游的新時代。通過文化創新豐富了旅游的內涵和形式,促進了旅游消費升級,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無錫文旅產業基礎深厚。無錫地處太湖之濱,旅游資源豐富,有歷史文化名城之美譽?!笆濉睍r期是無錫市旅游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質效提升的關鍵時期,圍繞“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新無錫的總體目標,無錫文旅產業進一步轉變發展理念,深化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提升“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城市品牌形象。2019年,全市旅游總收入達2062.90億元,比上年增長5.7%。

無錫文旅產業發展前景廣闊。2019年,無錫成為全國第14個萬億GDP城市,發展文化產業是必然的選擇。無錫的影視傳媒、創意設計、文化旅游、文化制造等文化產業基礎好,前景廣。2019年7月,無錫市政府發布了《無錫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和《關于推動無錫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擬定目標到2021年無錫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力爭達5.5%以上。提升無錫文化產業的含金量,助力文創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是抓手。通過旅游帶動人氣,激活文旅體驗經濟,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進而帶動創意設計、演出娛樂、數字影視等其他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二)靈山集團校企合作模式取得初步成功

“靈山勝境”是中國佛教文化旅游的標志性景區之一,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自1997年開園以來,“靈山勝境”累計接待了海內外游客6000萬人次,成為無錫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旅游景區之一。近年來,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方針政策引導下,靈山集團圍繞“文化旅游”產業核心,依托無錫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獨特的自然山水風光和吳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蘊以及企業多年來打造的佛文化旅游品牌特色,進一步明確了禪意休閑生活的旅游體驗定位,引導游客從初級觀光游向休閑度假游在理念上的轉變。在“旅游+”理念的引領下,靈山集團開展多元化經營,把目光聚焦到增強旅游紀念品的創新設計能力上,與地方高校設計專業開展以項目為導向的合作模式,依托高校創意創新設計活力,使靈山景區的旅游文創產品設計在行業中一直處于標桿領先地位。自2018年9月起,無錫靈山景區經營股份有限公司與無錫太湖學院合作,開展了一系列以“禪文化”為主題的旅游紀念品設計研發項目,通過打造旅游紀念精品,在視覺上進一步提升靈山景區特色,強化靈山品牌形象,帶動游客入園后的二次消費,通過設計創新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

二、校企協同創新在服務地方文旅產業發展方面的優勢

(一)校企協同育人為地方文化旅游產業儲備高質量人才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的人才,而高校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對社會、對企業有用的人才。校企協同、合作育人、定向培養是高校針對行業需求、企業要求培養高質量專業性人才的有效途徑。企業掌握豐富的市場第一線情況,充分了解行業現狀、發展趨勢和企業用人情況,通過與高校在人才培養、項目實踐、社會實習等各種渠道的合作,使高校充分了解文旅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生到企業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從而使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與企業需求緊密對接。企業積極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教學過程,有效地將職業培訓提前,為企業節省了人才培養的成本和時間。

(二)校企協同創新為地方文旅經濟發展增添活力

無錫太湖學院藝術學院自2002年創立以來,經過18年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和實踐,在人才培養以及服務地方經濟與文化建設方面形成了明晰的教學理念:以吳文化研究與傳承為視角,關注無錫及蘇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結合設計類專業特色,為蘇南地區文旅創意產業培養高品質應用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在產教融合培養文旅創意設計人才方面,先后與無錫靈山景區經營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旅游協會旅游商品與裝備分會、鳳凰畫材等行業領軍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項目合作,經過多年的不斷實踐和積淀,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養特色。

高校的優勢在于創新思維活躍、了解時尚潮流,又具備專業設計能力的大學生,能夠為文創產品設計帶來源源不竭的創意,能夠彌補企業自身技術創新研發力量不足的問題,降低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發成本。以“靈山集團”為代表的文旅企業的優勢在于,在經營過程中面向游客,直接掌握旅游消費市場的實際需求,在文旅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落地等方面也具有絕對優勢。校企協作,能夠最大限度地盤活雙方的優勢資源。在充分梳理本土及周邊地區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的基礎上,開展旅游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文化旅游品牌的創意策劃等雙邊協作,挖掘地方旅游特色,打造地方旅游品牌,傳播地方文化形象。

三、校企協同創新服務無錫文旅產業發展的路徑

(一)校企協同創新文旅創意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雙方共同制訂符合文旅創意產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優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構比重。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實踐教學環節課時,提高實踐教學總學時在整個課程體系總學時中的比例。

無錫太湖學院藝術學院在文旅創意人才培養中,形成了“三段式、四層次”的特色?!叭问健奔凑n堂教學、課外教學、實踐教學三段式。大一大二以專業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為主,培養學生對專業的系統性認識,打好堅實的專業基礎。在具備一定設計能力的基礎上,鼓勵大三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名師工作室和各類專業競賽,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進一步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到大四,公共課、專業基礎課課時減少,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加各類社會實踐、實習實訓和校企合作項目,通過這些實踐環節,深化學生對文旅創意設計師這一職業的認識,提升自己的崗位工作能力。

“四層次”即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創意設計人才的四個層次。首先是根據企業要求,相關專業教師將企業項目任務與相關課程內容結合,將項目成果與課程作業結合,通過課堂教學使所有學生對文化旅游創新設計有較為普遍的認識。其次,將課堂作業中的優秀作品設計者加入工作室,通過工作室教學進一步深化創意,發掘人才。無錫太湖學院藝術學院“校企融合靈山佛教文創設計研發工作室”于2018年9月正式掛牌,工作室通過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雙軌制,在工作室項目教學過程中為企業定向培養優秀人才。再次,將校企合作項目與畢業設計相結合,工作室的學員畢業設課題與企業課題直接掛鉤,通過導師的一對一精準輔導以及企業對優秀畢設作品的扶持,實現計創意的最終落地。最后,選拔優秀畢業生到企業實習和工作,向企業輸送經過四個層次培養,對于崗位要求和企業文化有深刻認識的優秀人才。

(二)校企協同組建“雙師雙能型”工作團隊

建立一支以企業導師和專業教師組成的,既有專業背景、創新能力,又有實踐經驗、職業素養的教學團隊。校企雙方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高校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豐富教師的社會實踐經驗,使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更好地把理論知識與市場實際相結合。教師在企業工作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導的雙重能力得到提升。企業選派優秀員工到高校深造,更新專業知識體系,轉變思維模式,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在學習中創新思維能力和專業知識儲備均得到提升。

校企共同組建的“雙師雙能型”工作團隊,在專業教學和企業工作中能夠發揮各自的優勢。企業導師參與到日常教學中,將企業文化和工作模式引入課堂教學,以企業崗位標準檢驗教學成果,切實提升應用型才人培養質量。高校教師在企業的文創產品研發過程中,在市場調研、方案策劃、設計創新、產品研發、銷售推廣等各環節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助力打造領軍型企業品牌。

(三)校企協作構建“協同創新”平臺

校企共建設計研發中心。研發中心的辦公環境、工作流程與企業保持一致,企業向高校提供必要的產品研發設備。校企雙方共同管理研發中心,定期開展以文創產品設計研發為導向的項目教學。一方面,通過研發中心這一平臺,對外對接企業需求、匯報項目進展;對內整合相關專業最優質的師生資源,溝通跨專業的合作,把控項目進度,實施項目管理,確保企業任務順利完成。另一方面,以研發中心為平臺,溝通科學研究、教學實踐和企業生產,項目成果以共享的形式參加專業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企業在行業中的影響力。通過研發中心將項目成果申報科研項目,有助于企業科研創新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無錫太湖學院藝術學院在立足無錫、面向長三角,培養文旅創意產業高品質應用型人才上的探索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與無錫靈山經營股份有限公司開展的校企合作成功模式,體現了地方高校助力本土文旅領軍企業建設發展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張紅英.無錫靈山景區智慧旅游的需求特征及營銷策略研究[J].中國商論,2015(36).

[2]沈潔.無錫跨境電子商務校企協同創新路徑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20(01).

[3]樊燕飛.應用型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構建研究[J].成都工業學院學報,2019(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無錫市科協重點軟科學研究課題“校企協同創新服務地方文旅發展路徑研究——以校企融合靈山佛教文創研發實踐為例”(項目編號:KX-19-A2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宋佳音,女,碩士研究生,無錫太湖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廖春苗,女,碩士研究生,無錫太湖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責任編輯 張云逸)

猜你喜歡
校企協同
中職烹飪課程“校企協同”開發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校企協同,提升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水平
面向新材料開發與應用的校企協同和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探討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校企協同視角下創新創業教育的分層培養體系探究
行業引領,校企協同,打造集團化辦學新模式
職教集團視域下校企協同機制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