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影響有效課堂的三要素

2020-06-09 12:09林愛珠
天津教育·下 2020年4期
關鍵詞:有效課堂教學要素教材

【摘? 要】我認為有效課堂的實質就是:教材內容+教師水平+幼兒學情的問題。其中,教材內容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這應是上層設計的規劃范疇,對于普通教師來說,教師水平決定怎么教的問題,幼兒學情影響了幼兒怎么學的問題,只有教與學的步調一致了,才能做到教學相長,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本文從教材內容、教師水平、幼兒學情三個方面來說明影響有效課堂的三個要素。

【關鍵詞】有效課堂教學;要素;教材

有效課堂如今已成了一個時髦的話題,在各地幼兒園間掀起了一股裸課之風。盡管廣大教師們向課堂要了這么多年的效率,我發現教師大多是以教學技巧為探索方向,而對于決定課堂效率的基本要素——教材內容、教師水平、幼兒學習情況等要素反倒無人問津,也無人敢提出異議,從而讓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經常陷入迷惘的尷尬之境。經過深思,我認為有效課堂的實質就是:教材內容+教師水平+幼兒學情的問題。其中,教材內容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應是上層設計的規劃范疇,對于普通教師來說,教師水平決定怎么教的問題,幼兒學情影響了幼兒怎么學的問題,只有教與學的步調一致了,才能做到教學相長,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本文從教材內容、教師水平、幼兒學情三個方面來說明影響有效課堂的三個要素。

一、有效課堂得益于有效教材

教材是教與學的主要載體,是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其地位與作用不言而喻。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更注重幼兒的思想、興趣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我國幼教研究的方向把焦點放在了源頭上——編教材,于是教材如百花齊放,南京版、上海版、廣東版、福建版,縱觀各省編制的教材,每個省有每個省的地域特色,優點有很多,但也存在缺點,其中很大的一個缺點就是有些教材缺乏有效性,沒有明確地告訴教師“教什么”。例如,科學課“發光的物體”,教參給予的目標是:發現生活中會發光的物體,了解發光的作用。然而綜觀通篇教參,只簡單列舉了人造發光體的作用,而自然發光體與動物發光體的作用在教參中卻沒有提及。這樣導致教師上課的時候,只講人造光的作用,而自然發光體——輸送溫暖、光合作用、肥沃土地;動物發光體——求偶、捕食、嚇唬敵人的作用卻不懂得說。特別是新教師,她們甚至不知道怎么說,根本達不到本節課的目標,這樣的教材是不完整的,是有欠缺的教材,那么也就談不上有效課堂了。再如,大班有一節科學課“會翻跟斗的機靈猴”,教材給了一張機靈猴的圖片,但是沒有標上尺寸,我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幼兒的作品基本上都不會翻跟斗,隨便玩一下就扔在了一邊,后來經過我一再實驗,終于在第六次摸準了尺寸,幼兒做出了會翻跟斗的機靈猴,那高興的表情我至今難忘,如果教材上有標尺寸,相信第一次的課堂就能達到目標??偟膩碚f,如果教材內容缺失,上出來的課是殘缺不全的,效果自然就差強人意了,成了毛病較多的低效課堂,所以說一節好的課選擇教材內容很重要。

二、有效課堂取決于教師水平

曾經讀過周彬博士的《課堂密碼》一書,他在第一輯中說道:“連學科知識都不理解的教師,肯定是不合格的教師;雖然理解學科知識但卻講不清楚的,必然是低效課堂”。是的,我也認為有效課堂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的水平,教師的水平決定著“怎么教”的問題,但不管“怎么教”,每一個教師的課堂效果絕對不可能是一樣的,回望一些教師課堂低效的狀況,教師的能力水平低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教師的專業技能

有效課堂教師的專業技能至關重要。試想:一位常被學科領域中正常的知識難倒的教師,又怎能上得出有效課堂?特別是音樂課,不識譜、跑調、不會彈琴的教師你能說她的教學活動是有效的嗎?這樣的課,幼兒怎會有興趣配合。有效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下是空話。

新時代有效課堂教師們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能力也很重要。如今的課堂已離不開多媒體的輔助,教師們下載、制作和運用電子課件上課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課件的直觀、生動、有趣能使幼兒愿學、教師省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掌握這項新的教學技能,是打造有效課堂的新式武器。

(二)課堂的組織把控能力

教師們要牢牢記住課堂的主角是幼兒,教師能發揮的只是配角的作用。要知道,有好劇本,配角的功夫卻不行,那也不會有好的效果,特別是新課改,提倡“把學習交給幼兒,把責任留給自己”,教師要極力把自己變成配角,從臺前走向幕后,將主持轉化為支持,雖放手但不放棄,看似讓位然而不缺位。要在適當的時間,選擇適當的方法,拋出適當的問題,引出適當的效果。

(三)要有備課的能力

有效課堂還要求教師會備課、會編寫高質量教案。做一個合格的編劇,首先,要弄清楚教案的服務對象是幼兒,是以“生”為本,以方便“學”為出發點的,這是有效課堂的根本性轉變。其次,教案的編寫是為了方便幼兒的學,而不是為了方便教師的教,編寫教案和使用教案,是判斷一個教師教學功底深厚和教育技能優劣的試金石。如果把幼兒的課堂活動比作一出戲的話,那么這出戲精彩不精彩,就要看教師編的這個劇本有沒有戲了。劇本好、幼兒的戲多,那么課堂一定就能活起來,一定會有很多亮點;劇本不好,幼兒的戲和教師的戲不搭,課堂就會顯得很亂,會讓人無所適從,失去興趣,這堂課只能在混亂無序的狀態下進行。最后,有效課堂還要求教師會闡釋教材,要把教材嚴謹的、邏輯性極強的、抽象的知識,翻譯成幼兒能讀懂的、易懂的、通俗的知識。

總而言之,教師要明白備課的功能重在“導”,核心在“學”,只有明白這一點,教師才能實現帶著幼兒走向知識與技能的彼岸,才能達到有效課堂。

三、有效課堂立足于把握學情

有效的教學過程,要看幼兒學得怎么樣。大家都知道課堂教學是一個不斷變化、動態生成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是學習主體,如果我們對幼兒的情況一無所知,怎能應對現場生成的各種情況呢?因此,教師在備教材、教法和學法的同時,更要備好幼兒情況,根據幼兒的學情來設計教案,才能確保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把握幼兒已有的知識結構基礎

許多知識的學習是建立在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教師要充分了解幼兒已學過的知識,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結構基礎,找到新舊知識間的連接點,思考用什么教學策略,使幼兒在已有知識基礎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大班數學課“數字捉迷藏”,教師就要研究分析出幼兒已經學過的序數知識,了解幼兒對數的掌握程度,最后梳理出幼兒已經學習了序數、單雙數、相鄰數等知識,那么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這些知識基礎,先讓幼兒運用序數、單雙數、相鄰數的知識把捉迷藏的數字找出來。

(二)把握幼兒之間的個性差異

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思維水平和知識背景。教師要尊重差別、關注差別和正視差別,并針對差別有效地加以利用,創造出精彩的有效課堂。首先,要分析幼兒共性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特征,通過分析結果,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其次,要分析幼兒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使能力較強的幼兒發展思維,能力中等的幼兒掌握方法、能力較差的幼兒產生興趣。從而讓每個幼兒都有不同的收獲,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把握幼兒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師幼、幼幼多方交流共同發展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不僅有知識的傳遞,還有情感的交融,更有認知與情感的統一。怎樣讓幼兒對教學活動產生興趣?首先,要挖掘教學內容中容易感動幼兒的情感元素(動物、故事),把它融入教學過程中。其次,調動幼兒的情感態度,充分考慮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在哪些環節上遇到困難?哪些活動會挫傷學習的探究欲望?教師都要一一做好充分的預設,設計有效的問題,增強挑戰困難的信心和激發學習的興趣,促使幼兒自主、快樂地參與學習。最后,我想說的是,每一個課堂都是鮮活的,讓課堂變得更加精彩、更加有效,是永遠走在路上的問題,需要我們這些辛勤耕作的教師們用心去追求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陸曉旦.幼兒園有效課堂教學之我見[J]. 成才之路,2012(24).

作者簡介:林愛珠(1973.3-),女,漢族,福建省明溪縣人,大專,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責任編輯? 李 芳)

猜你喜歡
有效課堂教學要素教材
教材精讀
淺析構建有效課堂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初中英語課時教學目標定位與有效課堂教學個案分析
淺議新課標下創建初中英語有效課堂教學
2015年8月債券發行要素一覽表
2015年6月債券發行要素一覽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