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25軍“軍魂”吳煥先血灑涇川

2020-06-09 12:20盧振國
旗幟文摘 2020年4期
關鍵詞:軍魂羊圈長征

盧振國

背水之戰:血灑王母宮原

1935年8月,孤軍遠征的紅25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西出秦嶺,馳騁隴南隴東,占領兩當,進攻天水,北渡渭河,繼而連克秦安、隆德縣城,翻越六盤山高峰,與敵第35師展開激烈戰斗,一日之內突破瓦亭峽、三關口、蒿店等地防線。敵軍節節敗退,紅軍直逼平涼城下。

8月20日,紅軍忽又繞過平涼,經縣城以東四十里鋪南渡涇河,沿西(安)蘭(州)公路冒雨東進。這天,敵35師三個步兵營跟蹤尾追,紅軍搶占馬蓮鋪打虎溝高地,將敵全部打垮,殲敵一個多營。敵師長馬鴻賓親臨馬蓮鋪督戰,躲在一個農家院內,險些被紅軍生俘。8月21日,紅軍繼續沿公路冒雨東進,抵達涇川縣城以西的王村。手槍團偵察報告:敵35師騎兵團和104旅208團,時已集中于涇川縣城。紅軍東去道路受阻,被敵重兵堵截住了。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紅25軍處于進退維谷之地。因連日大雨,公路以北的涇河水漲勢迅猛,無法徒渡轉道北上,而公路南側又是一道綿延百里的黃土高原,部隊回旋余地狹小,且有被敵圍追夾擊的危險。因此,軍首長決定暫時撤離公路,翻越黃土高原,渡過涇河支流汭河,佯作進攻靈臺,給敵造成企圖“奪路入陜”的錯覺,實則準備西去攻打崇信縣城,繼續扭住西蘭公路,進一步牽制敵軍,以探聽中央紅軍長征北上的消息。

地勢突兀的一道黃土高原,位于涇河與汭河之間,自西向東蜿蜒而來,于兩河的匯流處,形成一座圓錐形狀的古崖斷壁。崖頂上,開鑿于北魏年間的王母宮石窟,有大小佛像百余座,西王母雕像坐落其中,故名“王母宮原”。

部隊上原后,軍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并轡而行,從四坡村、掌曲到羊圈洼,徑直來到一所獨門獨戶的農家大院門前。院內恰好有座一間二層高的小土樓,土木結構,外觀簡陋,但可登高遠望。兩人歇馬進入院內,都不由將目光投向這個現成的“制高點”,即刻派出兩名隨身衛士,帶著望遠鏡登上樓層,特別叮嚀注意觀察四周的敵情動態。

這是一家比較富裕的農戶大院,內外十分寬敞,房屋也多,牛羊豬圈,一應俱全。進得門來,大院屋內空落落的一個人沒有,分明是聽信了什么反動謠言,跑出去躲紅軍去了。吳煥先馬上吩咐少先隊長程啟文就近宣傳群眾,出動“肉告示”動員房東回來,就說紅軍只是就地休息一下,立刻就走,不會停留的。與此同時,吳煥先忙又召集幾位領導人,抓緊開了個“碰頭會”,分析研究敵情,部署部隊行動。

會后,軍首長即按照各自分工負責之決定開始行動:軍長程子華乘擔架(因傷勢未愈)率手槍團和第225團,先行下原徒渡汭河,并相機占據有利地形,向涇川縣城方向實行警戒。軍政委吳煥先和副軍長徐海東就近察看了羊圈洼、掌曲兩處村落的溝道、地形地貌,共同認定了幾個可占據的制高點。隨后,吳煥先叫警衛員牽著馬韁,經由東王家村的一條泥濘小路,急匆匆向汭河岸邊趕去。徐海東留在原上,負責指揮第223團依靠鄰近四坡村的掌曲、羊圈洼兩處村落,部署各營連兵力,居高臨下掩護全軍渡河。

當時,先頭部隊已渡過河去。當吳煥先指揮軍直機關分隊、全軍的騾馬擔架、輜重行裝以及隨軍行動的傷員病號,緊隨先頭部隊渡河時,因山洪突發河水猛漲,有幾個戰士不幸被激流卷走。手槍團事先用白布在河面上捆的一條固定渡河繩索,也被山洪吞沒,卷走了。擁在北岸等待徒渡的千余人馬,處于進退兩難的困境。

危急時刻,王母宮原上響起了槍聲。敵35師208團千余人馬,趁紅軍徒渡汭河之際,由涇川縣城沿著王母宮原突襲而來。位于最前沿的223團第3營,首當其沖與敵接火。第3營8連連長帶領的一個排哨,因下雨視線不清,發現敵人遲了。敵人一窩蜂地沖上陣地,并趁勢向紅軍所在地展開進攻。第3營各連排班,就地憑借房屋、土墻和有利地形地物,奮勇抗擊進攻之敵。為配合第3營抗擊敵人,團直重機槍連連長戴德歸,命令各排架起機槍,集中火力向敵人掃射。他把一挺重機槍就近架在窯沿頂上,操作射擊,接連打退敵人幾次進攻。該連2排6班董班長,發現射線不夠開闊,就叫兩個戰士把機槍“扛起來”,由他瞄準射擊。董班長身負重傷,仍憋著一股子狠勁,嘴唇都咬出血來,堅持把子彈射完,側身倒在血泊中。

戰斗打響后,槍聲就是命令。吳煥先立刻率領交通隊和學兵連百余人,分別從兩條羊腸小道一鼓作氣沖上原頭,直插到敵人側后,從側翼向敵人猛烈開火。他一邊指揮占領制高點,一邊向戰士們振臂呼喊:“同志們,堅決頂住敵人!決不能讓敵人靠近河邊,打!狠狠地打!”敵人只顧發動進攻,哪想到從側后殺出一支奇兵,被抄了后路,頓時亂作一團,官兵各不相顧,四下潰散。與此同時,徐海東指揮223團第1、2營,集中兵力從正面發起反擊,對敵形成夾擊之勢。激戰中,2營司號長周世忠眼疾手快,對準一個騎馬奪路奔逃的敵軍官,兩槍將其擊倒在地。經驗尸認證,恰是敵團長馬開基。他胸前的一塊懷表被子彈擊碎,身上的私人圖章也被紅軍繳獲。在一處被稱作“雙冢子疙瘩”的高地上,指戰員看到吳煥先負傷在地,更加激起對敵人的無比仇恨,殺氣更盛,如同趕羊似的將敵人壓到一條大洼溝內,手榴彈亂炸一陣,敵人死傷慘重。

徐海東在1962年的訪談紀要中說:“那天是223團3營在最前沿警戒,8連連長帶的一個排哨,全部被敵人打掉了。我們已經把敵人抵住,后來聽說政委犧牲了,大家都打紅了眼,把敵人一個團幾乎全部消滅了,跑出去的只有70多人?!?/p>

長征中,紅25軍經歷過兩次極為險惡的浴血苦戰,吳煥先每次都身先士卒,舍生忘死,屢建奇功。一次是雨雪交加的獨樹鎮戰斗。在先頭團隊作戰失利的危急關頭,吳煥先從一個戰士身上抽出一把大刀,奮不顧身沖上前去,指揮部隊抗擊敵人。他向指戰員大聲疾呼:“同志們,堅決頂住敵人,決不能后退!這是生死存亡關頭,共產黨員跟我來!”經過幾番鏖戰,入夜后得以轉危為安,繞道進入伏牛山中。另一次是長征進入陜南的庾家河戰斗。戰斗中,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都身負重傷,吳煥先臨陣指揮部隊英勇反擊,以刺刀、手榴彈與敵拼搏。戰至黃昏,經過20多次反復沖殺,終將敵軍擊潰。

這次涇川四坡村戰斗,先頭部隊已渡過汭河,難以回援;后衛團隊背水作戰,情勢十分嚴重,如果被敵人占據原頭,壓到河邊,后果將不堪設想。在此時刻,吳煥先又一次身先士卒,率兵直插敵人側后。這出奇制勝的一招,終將敵208團千余人殲滅。然而,吳煥先卻不幸中彈犧牲,時年28歲。

作為重建紅25軍的領導核心,全軍公認的杰出領導者,深受紅軍指戰員愛戴和崇敬的軍政委,吳煥先的英勇犧牲,是紅25軍的重大損失,全軍將士萬分悲痛。

名垂青史:痛失軍之魂

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長征,和另一路先期到達陜北的先鋒勁旅——紅25軍的長征,黨和國家領導人評價如下:

毛澤東早在1937年2月就對《大公報》記者范長江講過:“徐海東(部)之由陜南經隴東入陜北,乃偶然作成中央紅軍之向導?!编囆∑?975年審查話劇《萬水千山》時也曾講過:“紅二十五軍長征北上的路線是正確的?!崩钕饶?986年題詞:“紅二十五軍的長征,是紅軍長征史上的光輝一頁?!毙煜蚯霸獛?988年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戰史》所寫的序言中說,紅25軍“西征北上的戰略行動,成為主力紅軍北上的先導,為把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建在西北建立了特殊的功勛”。紅25軍獨當一面,先期到達陜北,勝利完成長征,軍政委吳煥先功不可沒。

1985年,在紀念吳煥先烈士犧牲50周年的日子里,鄧小平題寫了“吳煥先烈士紀念碑”碑名,李先念題詞:“功勛卓著”,徐向前題詞:“赤膽忠心,英勇善戰”。經由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與胡啟立、胡喬木、胡繩等同志共同審定和修改的《吳煥先烈士紀念碑文》,明確論定“吳煥先同志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

2009年,在全國“雙百人物”評選活動中,吳煥先被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8月1日晚,中央電視臺在《人民英雄》欄目播出他的英雄事跡,題為《驍將英名留陜甘》。

吳煥先是重建紅25軍的領導核心,是紅軍指戰員公認的“靈魂人物”,長征中曾以“軍魂”享譽紅25軍。他的聲名,他的英靈,他的短暫一生,他的卓著功勛,被載入史冊,將永垂青史!

吳煥先犧牲后,紅25軍指戰員連夜將他的遺體抬過汭河,在鄭家溝鄭克昌家的上廳房料理后事。房東老人為自己壽終正寢準備的一口現成棺材,正好借來用以安葬烈士。軍領導決定在上廳房的屋檐下,臨時搭起一塊篷布,架了兩扇門板,停放好吳煥先的遺體。入殮儀式也極為簡短,一切都在默默無語中從速進行。軍領導、軍直機關成員及醫護人員都沉浸在無比悲痛之中,但又不能大放悲聲。

黎明前的夜空,陰云沉沉,僅由少數官兵參與埋葬,沒有興師動眾,沒有儀仗送行,也沒有挽聯悼詞。為保守軍事機密,一切行動都十分謹慎而又神速。

墓地,就選在汭河川道鄭家溝村東不遠處的南原底下,一塊草木蔥蘢的臺階地上,當地村民稱作“寶盒子”的僻靜處。

安葬了吳煥先的遺體,紅25軍指戰員化悲痛為力量,隨即西進金龍廟,威逼崇信縣城;南下什字鎮,逼近靈臺縣城;并在兩縣之間的幾處鄉鎮積極展開活動,每天派出手槍團搜集報紙,訪問往來客商,極力探聽中央紅軍的北上消息。由于條件所限,又無電臺聯絡,當時也很難獲得中央紅軍的北上動向。

與此同時,敵情起了很大變化:由蘭州乘汽車馳援隴東之敵第6師17旅時已到達涇川縣城;隴東防區之敵第35師,仍在從各地向涇川附近集結;陜甘邊之敵東北軍第51軍113師,時已至隴縣、馬鹿鎮等地;敵第3軍12師也從武山、甘谷等地向華亭方向移動而來,對紅25軍形成合圍夾擊之勢。由于敵情嚴重,軍首長考慮到部隊連日在大雨泥濘中行軍作戰已十分疲勞,傷病員也難以安置,再繼續無后方依托的行動非常不利,遂于8月31日晚由平涼以東的四十里鋪再次徒渡涇河,轉道北上,先與陜甘紅軍會師。

至此,從8月14日到31日,紅25軍的作戰行動切斷西蘭公路18天,進一步牽制了各路敵軍,積極配合了中央紅軍長征的北上行動。

紅軍樓”和“一盞馬燈兩塊銀圓”的故事

王母宮原戰斗后,敵35師師長馬鴻賓曾來到戰地視察,辨認過他侄子馬開基的尸體。隨從官兵在清理戰場時,獲悉羊圈洼張家大院曾是紅25軍軍部的指揮重地,以及搶救過一位紅軍首腦人物的消息,于是派兵包抄了張家大院。

一個滿臉毛胡子的軍官進門來不問青紅皂白,就給樓房主人張老八來了個五花大綁,推搡到一處墻腳處,由兩名士兵看押起來。敵兵屋里屋外、牛羊豬圈、雞窩茅廁進行搜查,樓上樓下翻了個底朝天。原以為可繳獲若干槍支彈藥、軍用實物等戰利品,結果連個子彈殼兒、只字片紙也沒有撈著。隨后才分別拷問張老八及其家人,追究那個身負重傷的紅軍首腦人物,問其軍職稱號、身高長相以及搶救情況。張老八一問三不知,渾身哆嗦,連聲呼喊冤枉。毛胡子軍官一陣拳打腳踢,張老八才說:聽人說紅軍來了鬧“共產”,大戶財主家招禍呢,自己和家人都不顧一切地逃了出去,連紅軍首腦見也沒有見過??伤侄嗔司渥?,說自己五更時分摸回家來,院子里靜靜悄悄的,沒一點動靜,只有掛在樓門口的那個玻璃罩子馬燈,還一閃一閃地亮著。

聽到這里,毛胡子軍官靈機一動,叫個大個士兵將馬燈拿下樓來。大個士兵跑上樓門口,不小心碰著腦袋,就勢使用槍托將馬燈砸落在地。毛胡子軍官氣得正要發作,忽然發現地上玻璃碎片中有兩塊銀圓,急忙上前撿了起來,裝在兜里,打了個手勢說:“撤!到門外集合!”然后,他把破爛馬燈當作戰利品提上走了。

后來,“紅軍樓”和“一盞馬燈兩塊銀圓”的故事,就在民間流傳開來,甚至添枝加葉,越傳越神。有關這個故事的原委,筆者根據多年編研紅25軍戰史積累的素材,經過一番考證,初步認定可能是軍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夏云飛當年留下的一個神秘“絕招”!

記得在一次座談會上,海軍航空兵原參謀長夏云飛講過他在長征中的任職經歷。起初在鄂陜邊總部第4路游擊師擔任政委。袁家溝口大捷后,該師隨紅25軍北出終南山威逼西安。后決定西征北上,在留壩縣江口鎮動員整編部隊,第4路游擊師280余人,被編入各個團隊。夏云飛當時調任軍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在雙石鋪,軍政治部主任郭述申指定他負責軍直機關單位的群眾紀律工作,并給他發了個隨身攜帶的錢袋子,吩咐沿途注意公買公賣,必要時將軍醫院當時實行戰地救護的情景加以回顧整理,予以補充敘述。

1937年春節期間,一個突如其來的傳說,在羊圈洼村子轟動開來:“紅軍娃!紅軍娃回來了,給‘紅軍樓拜年了!”不明就里的鄉民們,還以為是紅25軍回來了,都不由奔走相告,眉開眼笑。

原來是紅28軍軍長宋時輪、軍政委宋任窮領導部隊,在“西安事變”后由寧縣移防到涇川,與駐防平涼的東北軍第67軍聯合行動。紅28軍部分隊伍就駐在紅25軍長征時駐過的鄭家溝、百煙村一帶,從事抗日宣傳活動,同時也在擴充紅軍。當地有不少青壯年參加了這支隊伍。就在這時,曾經被安置在閻家小莊養傷的紅25軍戰士陳娃,乘機歸隊到紅28軍,還當上了新兵班的班長。

陳娃其實就是個紅軍娃,長征中被放在某連炊事班,隨身背個搪瓷盆子,一路跟著隊伍走。誰知在戰斗中被彈片擊傷腿腳,一步也挪不動了。老炊事班長將他背到閻家小莊,寄托在閻玉璽家里養傷。他在閻家待了一年多,好容易盼到紅28軍,這才高興歸隊了。紅28軍駐鄭家溝部隊領導,從陳娃當紅軍參加長征戰斗負傷的經歷中,更加了解到紅25軍在當地的征戰情況,欣逢新春佳節,于是決定帶領春節演唱小分隊前往羊圈洼等地,慰問看望村民群眾。陳娃被吸收到演唱小分隊,跟隨領導一同前往。

首先看望的就是羊圈洼的“紅軍樓”。部隊領導講明來意后,就讓陳娃作為紅25軍留下的一名戰士,向樓主人張老八一家和全村的老百姓,表示感謝、慰問并祝賀新年。

新春佳節,紅軍小分隊在張家大院演唱節目,給當地村民留下很深的印象。

陳娃跟隨部隊領導,還特意去了閻家小莊,拜望了全村男女老少,贈送了兩樣年禮。陳娃照例給閻玉璽一家敬禮、鞠躬、作揖、磕頭,似乎只有如此才足以表達他的感恩之心。他在長征中背過的那個搪瓷盆子,也留給這戶人家,成為全家人思念紅軍戰士的一件信物。

1982年12月,筆者在鄭家溝尋覓吳煥先烈士墓地時,有幸采訪過縣文化館何館長,他曾向筆者講過兩件事:一是陳娃的故事,二是“紅軍樓”的傳說。館長名叫何九如,筆名又新,是一位很有見地的文化工作者,對紅色文化底蘊深厚的“紅軍樓”情有獨鐘,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多方收集有關歷史資料,撰寫了一篇4500字的《紅軍樓》,發表在1982年編印的《曉鐘》刊物上。他將流傳于民間的口頭傳說,首先以紀實筆法撰寫成文,公之于世。

縣文化館的劉文君,還配了一幅插圖,上面明確標注:“紅軍樓,1982年7月19日寫于掌曲羊圈洼?!?/p>

文章開宗明義地寫道:“紅軍樓是我縣革命遺址之一,坐落在羊圈洼村,距王母宮山不遠,屬王村公社管轄。1935年秋,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長征時,軍部曾駐此樓,故稱紅軍樓。46年來被群眾原封未動地保存下來??h文化館作價收買,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p>

1984年6月,涇川縣人民政府將“紅軍樓”正式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在院內建立紅25軍革命遺址紀念碑。1999年,縣人民政府按原貌進行了加固修復。同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劉華清題寫了“紅軍樓”牌匾。2005年,中共平涼市委將“紅軍樓”戰斗遺址、吳煥先烈士陵墓命名為平涼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1年12月,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將其命名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歲月如歌。一所極為普通的農家院落小樓,歷史地見證了紅軍長征中一段感人淚下、催人奮進的戰斗故事:一朵凋落在隴東王母宮原的中國工農紅軍將領之花——吳煥先烈士的英靈,他的豐功偉績,將伴隨著鄰近處一所新式建筑——羊圈洼希望小學的讀書聲、歡歌聲,孩子們胸前飄動的紅領巾,永遠綻放在后人的心中。

(本文選自:黨史博覽 2020年03期)

猜你喜歡
軍魂羊圈長征
讀《大國軍魂》有感
紅軍長征起止于何時?
智珠二則
智珠
無頭兵馬俑
立體羊圈
亡羊補牢
洪水漫家園軍魂筑長城
南中國海軍魂
農莊里的羊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