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一個家族的取舍

2020-06-09 12:20李明
旗幟文摘 2020年4期
關鍵詞:大義后人家國

李明

一個家庭精神生活的傳承,是靠這個家庭里面傳承下來的那些故事來承載,這就是家風。家風與家風之間的相互補充和鼓舞,最終就會變成一個國家的社會風氣,這也就是家國情懷最實際的心理關聯。

我們常說家是講愛的地方,那會不會“親親相隱”鑄成大錯?因為家人之間彼此呵護、遮風擋雨,就可以不講道義,不守規矩?答案是否定的。愛,不但不會讓人失去規則,反而會讓人更有分寸。越是深沉的愛,越能夠教化家國大義。岳母刺字“精忠報國”,便是最好的例子。

義的繁體字是“義”,從“我”,從“羊”?!拔摇贝砦淦?,“羊”代表犧牲??梢哉f從本義上,“義”就有舍己為人,舍小為大的意蘊。一個家族里面,值得傳承的故事,除了相親相愛,替人遮風擋雨的愛意之外,恐怕就是這讓人蕩氣回腸、坦坦蕩蕩的堅守。一個歷史久遠的家族,必然有其不敢茍且的規矩。這個規矩就是這個家族在面對誘惑時的取舍,正所謂“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為了愛自己的家人,去傷天害理、禍及他人,必然不會成為一個值得尊敬的家族風氣。

在安徽桐城有一條巷子,名叫“六尺巷”,據說這名字來源于一段美談。清朝康熙年間,禮部尚書張英在朝為官,有權有勢。一日他收到家書,說鄰居要擴建房屋,地基越界了,兩家爭執不下,到縣衙打官司。家人希望他運用自己的權勢干預此事。張英在回信上面題了一首詩:“千里修書為堵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p>

家人收到信后領會到其中大義,主動讓出了三尺。而鄰居為此羞愧難當,也讓出了三尺,于是便有了這“六尺巷”。這六尺之巷,豈是一條巷道而已?那是兩個家族謙讓美德世代流傳的見證。有了這六尺巷,我們可以想象兩家的后人面對義利之爭都會有所取舍,絕不會仗勢欺人,絕不會不講道理。兩家的后人也都會以自己先人的智慧和胸懷為榮,也必然會讓后人傳頌這個家風故事??此苾杉业脑郝涠夹×?,其實兩家的格局都因此更大了。誰能說,祖先的這份大義不是出于對后人的深愛呢?

所以,如果父母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教給他們取舍的智慧。不知取舍就會行事無當,造成大錯,害人害己。教給孩子取舍的智慧,枯燥的說教并不是最佳的選擇,運用孩子尊敬的祖輩流傳下來的故事,再結合自己的言傳身教,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取舍的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是非的觀念,是一種身體力行的體驗。孩子懵懵懂懂的時候,做了不合規矩的事情,父母本該立刻教育,有人卻因為孩子稚嫩的樣子可愛而發笑。試問這樣孩子如何學得會是非觀念呢?孩子怎能不感到被鼓勵,從而繼續做出不合規矩的事情?等到孩子長大成人,習以為常再去教育,談何容易!

如今常見有關“熊孩子”的文章,講孩子犯了錯,父母反而為孩子撐腰。這種做法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孩子失手犯錯,雖非故意,父母也一定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身體力行地向受害者道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是非的堅守。如若孩子故意犯錯,絕不能因為年紀小而為其辯護開脫。父母要為孩子承擔其所承擔不了的責任,示范給孩子家族的取舍。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他所生活的這個家庭不缺愛,也不缺對“正義”的敬畏。

家國大義的傳承,舍生取義的精神,可以讓一個家族有浩然之正氣,綿延千年而讓人世代敬仰。

(本文選自:婚姻與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0年03期)

猜你喜歡
大義后人家國
“能見大義”的楊明義
家國情懷的鄉土文化“軟著陸”
老樹
立足“小我” 彰顯“大我”——家國情懷類作文如何避免同質化表達
誰咬得更厲害
左宗棠棋前明“大義”
左宗棠棋前明“大義”
后人可畏
伏生傳《尚書》
居安思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