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古村塔尓坡

2020-06-09 11:57肖壹
旗幟文摘 2020年4期
關鍵詞:塔爾道教道家

肖壹

位于中原地帶的山西省臨汾市,自古便有“華夏第一都”的美譽,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同時也是黃河文明的搖籃?!兜弁跏兰o》稱“堯都平陽”,說的就是臨汾??梢?,這里作為上古時期的重要文化發源地,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既然作為發源地,歷史有多長呢?答案是2500年?;厮葸^去,那是亂世出英雄的春秋戰國時期,一代代名人英豪在這個時候綻放異彩。其中,與臨汾有關的名人,便是老子李耳。2500年前,李耳云游天下,走到平陽(今臨汾)時下榻于此。臨汾的千年文明,便是在此時拉開了序章……

風水寶地云丘山陰陽交和盛景難卻

云丘山位于陜西省臨汾市鄉寧縣,地處呂梁山與汾渭地塹的交匯之處。古語云:“晉南靈巖,河汾妙境。圣地云秋,山水鐘靈臻上善,人間仙境,陰陽交太至中和?!闭f的正是它。

相傳,老聃李耳云游天下時路過此地,見云丘山溝壑縱橫、山嶺奇峻,是參禪悟道,修身養性的好地方,便在此盤桓下榻。后世道家子弟聽聞大名,紛至沓來,發現此地的風水極其適合清修,便在附近的山谷中辟谷修行。其實,早在炎黃時期,云丘山就美名遠揚了。唐堯三代君主曾稱之為“望岳”,羲和也選擇在此觀天測地,才有了傳承至今的“二十四節氣”。儒、道、墨三家集合,以“中正”為核心的中和文化在云丘山生根發芽。中華道教里名氣較大的龍門派也在此延伸傳播,使云丘山成為了與“南武當”齊名的道教圣地——“北云丘”。但走到今天,如果對遠道而來的游客提及“云丘山”,他們或許并不熟悉,但叫它的古稱“昆侖”便不再陌生了。云丘山地處晉南,在古時被稱為“昆侖”,在道教的演變發展中,它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老聃之后的道教大家莊子,在《逍遙游》中也提及過云丘山,稱“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相較于中國其他名山,云丘山的山勢并非奇絕險峻,取而代之的一番景致是丘陵綿延,鐘萃神秀。近看,特異的喀斯特地貌和石山森林構成了各種奇峰異景;遠看,云丘山千峰連綿的山勢酷似人形。這些山峰由于與道家淵源頗深,名聲頗大的幾座名山險峰都與道家有關。例如云丘山神龍嶺的最高峰叫玉皇頂,就是宋元時期山巔上修建的一座尖頂寺廟。建筑分為三疊式,層層壘疊,一層為道士居所,二層為星斗殿和無梁殿,三層為玉皇閣。星斗殿內供奉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在道教文化中,南斗主“生”,北斗主“死”,這是將生與死中和起來。而再高一層的玉皇閣長6.4米,寬4.6米,高15米,為一座十字歇山頂的閣樓,四周圍以漢白玉圍欄,供奉了玉皇大帝和日月二神,顯示出道教觀念中的最高崇拜。

云丘山神龍嶺的第二座高峰為祖師頂,祖師指的就是道家“祖師”真武。傳說,真武把前臨汾河彎后接筆架山的山頂選作修煉道場。經過42年的修煉,真武功德圓滿,白日升仙。得道成仙后,玉帝命真武震懾北方,統攝玄武之位,后被人們尊為平安之神。宋元時期,人們為了紀念真武的功德,修建了三層祖師殿。祖師殿最有文化色彩的是它的臺階。此臺階共35階,加上最后一層的祖師殿,一共36階,代表了道教的三十六重天;且臺階的角度有75度,爬坡而上一步一跪,極顯對祖師的崇敬。除此之外,云丘山還有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三道門檐建筑。一天門相當于天庭南天門,是進入天庭的唯一通道,門口的巨靈神神像手持寶塔和寶圈,駐守在此。在當地文化的語境中,寶塔象征丘陵,寶圈象征云霧。只要踏過一天門,就進入了云丘山仙境,可與天公問道。另外,供奉四大金剛的二天門和供奉風雨雷電四神的三天門,也有著不同程度的道家色彩。

再往后,明清時期儒道佛三教趨于合一,云丘山又分別始建了五龍宮和八寶宮,祥瑞晉南土地。在汾河的孕育下,云丘山逐漸演變成了“河汾第一名勝”。

千年古村塔爾坡道民結伴精絕農耕

雖然云丘山仙氣十足,山中的塔爾坡古村卻有濃厚的煙火氣。

塔爾坡,原名榻耳坡,名字與春秋時期老聃在此下榻休息有關。后世道家弟子慕名前去,當地山民和修行的道士結伴而居,漸成村落。時間一久,世世代代的先民和道家子弟在汾河的灌溉下,于塔爾坡神仙峪開荒種地,孕育出了燦爛的農耕文明。塔爾坡古村既與道教淵源匪淺,長久發展的過程中,村落里自然留下了許多道教的痕跡。老子下榻后,云丘山的道教日益興盛,明清時期道法大派全真教龍門派,在塔爾坡村北部山坡上的玉蓮洞開宗創派,五龍宮即是該門派建造的??梢哉f,龍門派在塔爾村的文化傳承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也是當地遵循道教,主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客觀條件。

回到農事上來,塔爾坡悠久的農耕文化,可從人們家中豐富的農具窺見一斑。塔爾坡村有一個人人皆知的“小型博物館”,它曾是塔爾坡村村長的家。經歲月流轉,村長的家成為了一處展示古塔爾坡民風民俗的博物館。館內陳列著村長一家曾使用的各種家具、農具以及一些手工藝品,極具歷史研究價值。

犁、耬、耙、耱、耩,是山中的塔爾坡村民使用的基本務農工具,和其他農耕地區并無太大分別。不過,塔爾坡的石碾和石磨,顯示出了晉南地區獨特的地理特點。直到現在,都還有村民在使用石磨磨面,云丘山花饃、豆腐、辣椒面等食品的加工均通過石磨產出。受道家文化熏陶,云丘山的花饃大致可分為三種:節氣饃,用于敬奉天地,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紅白事過事饃,用于祭祀祖宗、鬼神以及走親訪友等人際交往;食用饃,用于人們日常吃食。因此,一方面塔爾坡的花饃被賦予了神話色彩,當地多彩的饃文化是道法推動農耕文明發展的重要表現。另一方面,它又說明了自羲和在云丘山觀測天時制作歷法后,當地糧食富足起來。經人們加工后的花饃,不只是敬奉天地神靈的貢品,而是晉南地區尋常百姓家都常見的口糧。

除了飲食,塔爾坡的民居亦有自己的特點。在這里,依山而建大大小小的院落有二十多個,這些院戶之間常有暗道相通,形成了迷宮一般的建筑形態。它們或為石木造的窯洞,或為石木結構的瓦房,是現存古民居的活化石。而如今的塔爾坡村人也多住在石頭搭建的瓦房之中,房前有寬敞的庭院,大的可以容納幾十人,小的容納八九人也綽綽有余。每家每戶都修筑面積不小的庭院,同樣和道家文化在這里傳播脫不開干系。由于長期和道家比鄰而居,道士們的生活習慣對村民的影響非常大。受道士影響,人們也開始練武,在門前的庭院中強身健體。并且,云丘山周邊居住的人們還擅長在山中尋找草藥作為茶飲,既可以醫病,又可以養生。

從民居往外走,可發現村中還存有許多古樹。其中可考最古老的一棵是槐樹,栽于隋朝。此外,還有唐朝的槐樹,元代的皂角樹以及樹齡上千年的金錢樹,都能在塔爾坡村尋得蹤跡。這些古樹樹干粗大,枝葉繁茂,見證著塔爾坡村人的世代生息。

古老婚俗傳承地中和佳節情定白頭

在原始社會,生殖崇拜是普遍流行的一種風習,它是先民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種外在表現。

1500年過去了,擁有千年文化的塔爾坡自古便有先民居住,歷史的脈絡并未斷連。在塔爾坡古村,后世為紀念這種原始的生殖崇拜,在村內修建了一座“中和廣場”。廣場上有一組巨型石雕,主石雕是伏羲和女媧的人首蛇身交尾圖,伏羲處東,女媧處西,恰好分屬陰陽。伏羲手持矩尺,女媧手持圓規,寓意天圓地方和社會秩序,充滿了道法意味。

相較于通過建筑雕刻來表現文化,云丘山存續至今的婚俗傳統,既大膽淳樸又充滿儀式感,是當地存續至今的眾多民俗中最有代表性的民俗之一。

同樣是在塔爾坡,男女如果相互喜歡,第一步要做的便是“挑花籃”。當地有一首與之相關的民謠是這樣唱的:“留只花籃在樹梢,等著哥哥鞭桿挑。挑著了,妹妹伴你度春宵?!笨梢娒耧L十分粗獷。據歷史記載,每年農歷二月初一,云丘山山門甫一開啟,散居在山中各處的男女便不約而同地涌到此處,參加一年一度的婚俗盛會。盛會上,手拿鞭桿的男子和手提花籃的女子皆為單身。那“鞭桿”的“桿”字,當地叫做“棍”,去掉外皮的棍子,即為 “光棍”。有學者考究,“光棍”一詞可能就起源于此。

盛會開始之后,歡快的音樂響起:男女雙方先是四目相對,若一見鐘情,女子隨后便從手中提的一對花籃分出一支鮮花懸掛在樹梢,男子將花取下挑于鞭桿,雙方即默認兩情相悅,進入戀愛階段。一段時間后,若兩人愿結連理,便可找尋媒人來主持“問名,訂婚,換貼,通辰,納聘”五個嫁娶流程。完成無誤后,再舉行迎親儀式“鳴炮三響,新娘上轎”,就完成了古村傳承已久的“六禮”儀程。

直到今天,這個藏在大山里的質樸村落仍然保留著這項傳統。逢人嫁娶的日子,是整個村子中最熱鬧的時候。迎親的隊伍浩浩蕩蕩,走在最前面的人舉著“禮擔”,象征著一對新人“有緣千里一線牽”的美好祝愿,隊伍后面的嗩吶手、鼓手演奏著歡快喜慶的樂曲,在紅轎子前和鳴。新娘出嫁時,娘家的舅舅在整個婚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舅舅需要把新娘抱上轎,新娘不能踩到娘家的土地,以免帶走娘家的財氣和運氣。上花轎后,媒人要把酒灑在花轎四周,驅趕邪祟鬼神。最后,迎親大隊就可以把花轎抬上,前往新郎家。并且,塔爾坡婚俗還有一個特殊的習慣,叫做“吃換碗面”。顧名思義,指的是夫妻兩人在新婚之夜要互喂面條。制作換碗面也大有來頭,要分別取娘家水和婆家面合煮制成,寓意水乳交融。吃面的過程中,夫妻二人要坐在洞房門檻上,面朝內,背朝外,相互交換吃下對方碗中的面條,寓意兩人今后要一同面對家庭的困難坎坷,相互扶持共度一生。

(本文選自:環球人文地理 2020年03期)

猜你喜歡
塔爾道教道家
母親的餐桌
漫畫道家思想
《莊子說》(二十五)
漫畫道家思想
道家道教研究
《莊子說》(十九)
那些有趣的奶酪們
和塔爾羊套近乎
全國首次道教刊物座談會在延安召開
中國道教學院將于2001年改建教學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