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好故事的新聞人
——記踐行“四力”先進個人、呼和浩特日報社采訪中心副主任云靜

2020-06-13 06:33
內蒙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2020年3期
關鍵詞:新聞獎四力內蒙古

不忘初心、踐行“四力”,做無愧于黨和人民的新聞工作者是云靜一直以來的目標。作為一名奔走在采訪一線16年的“老兵”,她深耕細作、敢打敢拼,用一篇篇有溫度、有品質,有影響力、有傳播力的新聞作品擔負起使命任務。

“我是記者,就得到現場”

好新聞都是靠腳走出來的,云靜對這句話有著深刻的理解。在呼市晚報社會新聞部工作的10年間,她跑過“馬路黑洞”、采訪過街頭假乞丐、幫消費者維過權、監督過小巴士超載問題……在兩名兒童溺亡于工廠水池事故中,她幫著家屬四處討說法; 26歲女子因醫療事故喪生,她不懼醫院刁難跟蹤報道。那些年,云靜不僅會接到市民打來的新聞熱線,還常常接到恐嚇電話,而她卻和同事打趣說:“沒接過恐嚇電話的熱線記者不是好記者?!?/p>

新聞熱線就是命令,面對突發事件,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不管是狂風暴雨還是冰雪交加,第一時間出發是鐵的紀律。夜晚的托縣黃河段翻船事故打撈現場,冰雪中的武川公路軍民聯手大營救現場,38度高溫下的消防員撲救大火現場,危險中的緝毒民警抓捕毒販現場都留下了云靜采訪的足跡。

10年前,通往武川的公路還是盤山路,雪后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冬天的一個午后,云靜接到熱線電話,要立即趕赴呼武公路車禍現場采訪。母親勸阻道:“路滑危險,人家都發生交通事故了,你們還去,多危險啊,別去了!”“我是記者,就得到現場,別說武川,伊拉克都得去!”云靜拋下狠話便出了門。多年后,當她也成為母親,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云靜深深理解了母親的牽掛與擔憂,內疚不已。

轉到呼市日報時政部后,面對重大主題宣傳,云靜不辭辛苦深入基層,挖掘最具代表性、最受群眾歡迎、最具表現力的好素材、好新聞。土左旗鹽堿地里種水稻,脫貧攻堅第一書記在國貧縣武川縣助力鄉親脫貧摘帽,自主創新振興實體經濟的內蒙古裝備制造企業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這些來自基層的好新聞向讀者講述了首府砥礪前行、奮進新時代的精彩故事。

“干這行,我從不后悔”

從事采訪工作十多年來,云靜有過感動的瞬間,有過后怕的時候,回想過往,她說:“干這行,我從不后悔!”

云靜是單親家庭的獨生女,母親身患絕癥,只有她一人忙前忙后照料,卻從沒有因為家里的事耽誤工作。母親化療期間,云靜像是上足了發條的鐘表,常常是一早帶著母親去單位,讓老人在車里等著,她處理完緊急工作再陪同母親去醫院,在病房里等待時趕緊拿出筆記本寫稿子。

憑著記者對新聞的敏感,云靜在醫院發掘了一條好新聞。一對80后夫妻,婚后10天丈夫查出了癌癥,妻子不離不棄、悉心照料。稿子發布在《呼和浩特晚報》2011年5月7日頭版,主圖很特別,是夫妻倆在病房走廊里牽手而行的背影。這篇稿子吸引了很多人關注,有人為這對夫妻捐款,有人愿意提供待遇好一點的工作,當地民政部門為患病的小伙兒辦理了低保,如今這對夫妻已經有了孩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這篇報道不僅弘揚了正能量,還幫助夫妻倆渡過了難關,云靜說:“這就是記者職業的價值?!?/p>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大年初五,回包頭探親的云靜把孩子托付給丈夫,獨自返回呼和浩特投入到工作中,每天跟隨疫情防控督導組四處采訪,疑似感染者居住的隔離酒店、出現疫情的小區……這些大家最怕去的地方,云靜沒有一絲退縮,一連工作26天。在疫情面前,她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屬于新聞人的答卷。

這些年來,云靜憑借著不懈努力,先后多次被單位評為年度采編狀元、先進工作者、優秀環節干部。她采寫的《摘掉貧困帽歡喜過大年》獲得2018年度內蒙古新聞獎一等獎;《讓專題詢問“問”在百姓心坎上》獲得2016年度中國城市黨報新聞獎一等獎;《836名流動黨員一個也不能掉隊》獲得2016年度內蒙古新聞獎二等獎;《自主創新不停步“小瓷瓶”搶占大市場——“精誠”解析“內蒙古制造”絕緣子高壓“密碼”》獲得2017年度內蒙古新聞獎二等獎……面對榮譽,云靜感恩每一位幫助過自己的人,她說:“榮譽不是個人的,應該屬于報社團隊!”

未來,云靜將繼續踐行“四力”,用腳力丈量新聞現場,用眼力觀察百姓酸甜苦辣,用腦力探求社會精神力量,用筆力感染更多受眾,做新時代的優秀記者。

猜你喜歡
新聞獎四力內蒙古
巧解四力平衡問題——提高科學思維能力,促進核心素養的養成
內蒙古鋼琴教育的“憂”和“思”(上)
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公示
湛江市文藝骨干 “四力”培訓班在徐聞舉行
內蒙古:籠罩在年味中的村莊記憶
河南10件作品獲第27屆中國人大新聞獎
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48個廣播作品入選
閆錫聰
荷花情
修煉學校管理“四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