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磁共振成像評價老年惡性胸腹膜間皮瘤在臨床治療中的反應與CT影像對照

2020-06-13 12:10林竹強三亞市中醫院放射科海南三亞572000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0年11期
關鍵詞:胸腹胸膜腹膜

林竹強 (三亞市中醫院放射科,海南 三亞 572000)

臨床中間皮瘤分為腹膜間皮瘤和胸膜間皮瘤,胸膜間皮瘤屬于原發性腫瘤多為良性,彌漫性較少。但近年來隨著老齡化及社會的不斷發展,胸腹膜間皮瘤發病率呈顯著性升高,患此疾病者多為老年人,且經臨床確診后均為惡性胸腹膜間皮瘤〔1〕。臨床證實導致惡性胸腹膜間皮瘤發病的主要因素為石棉長期暴露造成發病率升高,且此比例明顯高于石棉未暴露者,慢性炎癥刺激、放射性物質、亞硝胺及猿病毒感染等均有可能引起惡性胸腹膜間皮瘤的發生〔2〕。早期惡性胸腹膜間皮瘤未發病時無任何癥狀,臨床診斷中極易造成誤診,因此結合影像學檢查治療極為重要〔3〕。本文中惡性胸腹膜間皮瘤老年患者分別采用CT與磁共振成像(MRI)進行臨床診斷,結合影像結果制定治療方案,并比較兩種不同檢查方法制定的臨床治療方案。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經三亞市中醫院確診為惡性胸腹膜間皮瘤的老年患者24例,根據不同檢查方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2例,納入者均經病理組織學和細胞學確診。實驗組中男7例,女5例,年齡56~78歲,平均(66.13±2.18)歲,惡性腹膜間皮瘤3例,惡性胸膜間皮瘤9例;對照組男9例,女3例,年齡57~79歲,平均(66.32±2.17)歲,惡性胸膜間皮瘤8例,惡性腹膜間皮瘤4例。兩組年齡、性別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本情況對比

1.2方法 所有患者行CT檢查,具體方法如下:采用螺旋CT,層后為2.5 mm,重建間隔為0.6 mm,管電壓為120 kV,電流為200 mA。

在進行CT檢查后,患者均行MRI,具體方法如下:采用磁共振(MR)診斷儀對患者進行檢查,采用體部線圈,T1加權像(T1WI)(500~900 ms/10~40 ms)采用了心電門控、SE序列、矩陣192×512或256×512、4次激法、視野(FOV)30~50 cm及半傅立葉轉換技術,層厚定為5~8 mm,層間距為1~2 mm,對于軸面、矢面及冠狀面的圖像進行獲取。T2加權像(T2WI)則采用了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進行掃描(3 000~7 000 ms/90~120 ms,回波鏈為8~25,矩陣為192×256或160×256),患者均采用靜脈注射(Gd-DTPA 0.2 ml/kg,在靜脈注射后,行增強T1WI。實驗組根據MRI影像學診斷結果制定臨床治療方案,對照組根據CT進行制定治療方案。

1.3觀察指標 比較CT與MRI的影像學特點及臨床應用意義,并分析兩組患者經兩種不同方案制定的治療方案有效率。治療效果評定標準:顯效:經治療后患者病癥得到緩解,胸膜或腹膜鈣化及增生均明顯減輕;有效:患者經治療后病癥得到部分緩解,胸膜或腹膜鈣化及增生等較治療前減輕;無效:患者經治療后病癥無明顯改善,且存在惡化?;颊叽婊顣r間根據組織學死亡(d-d)和癥狀死亡(s-d)進行評定。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4.0軟件行t、χ2檢驗。

2 結 果

2.1MRI與CT在老年惡性胸腹膜間皮瘤中的應用效果 MRI對惡性胸腹膜間皮瘤中的鈣化情況檢出率明顯低于CT,但其鈣化形態及淋巴結和膜增厚情況明顯優于CT,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1。

CT影像顯示,左隔胸膜 明顯增厚,左隔角消失,但是關于是否有膈肌破壞難以確定

MRI掃描像顯示,左隔胸膜增厚情況顯著,左膈肌破壞,腫瘤組織侵入了膈下及肝上緣(箭頭所示)

經CT掃描,右隔胸膜的增厚情況明顯,并且伴有積液,不能夠排除外膈肌破壞

MRI掃描像顯示,右側胸腔有彌漫性胸腔增厚,且呈不規則結節狀,右隔胸腔增厚明顯,且伴有積液,右隔肌完整

2.217例惡性胸膜間皮瘤患者CT、MRI發現及MR信號特點 MR信號特點見表2。兩種檢查所得到的影像學指標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7例惡性胸膜間皮瘤患者CT、MRI檢查結果及MR信號特點 兩種檢查所得到的檢查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MR信號特點見表5。

表2 惡性胸膜間皮瘤患者MR信號特點 (n,n=17)

表3 惡性胸膜間皮瘤患者CT及MRI表現〔n(%),n=17〕

表4 惡性腹膜間皮瘤患者CT及MRI表現〔n(%),n=7〕

表5 惡性腹膜間皮瘤患者MR信號特點〔n,n=7〕

2.4兩組臨床療效及預后比較 實驗組顯效及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6。實驗組患者存活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7。

表6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n,n=12)

表7 兩組預后比較個月,n=12〕

3 討 論

據相關調查顯示,每100萬人群中有5~8例患有惡性胸腹膜間皮瘤,屬于臨床上罕見腫瘤,其發病原因為間皮或向間皮細胞分化的間皮瘤細胞〔4~6〕。惡性胸腹膜間皮瘤在臨床上常見的發病人群為中老年人,是一種能夠致命的惡性腫瘤,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惡性胸腹膜間皮瘤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7~10〕。早期胸腹膜間皮瘤未發病期間不具備任何臨床特征,但患者常伴有胸悶、腹痛及腹脹等情況,臨床中極易誤診,從而導致患者未能及時就診造成病情加重,形成惡性胸腹膜間皮瘤〔11~13〕。有研究〔14〕表明,惡性胸腹膜間皮瘤在經細胞學與影像學診斷率僅為50%,此疾病在術前診斷極為困難。近年來有學者〔15〕指出,病理組織學和免疫組化可提高惡性胸腹膜間皮瘤的診斷率,但仍需影像學配合才能確診。

臨床中惡性胸腹膜間皮瘤多應用CT進行檢查診斷,并根據診斷結果制定治療方案。臨床顯示,MRI也可應用與惡性胸腹膜間皮瘤的診斷中,且效果明顯優于CT方法。

綜上,依據MRI影像學制定的臨床治療方案可有效增加患者生存率,提高患者預后,MRI應用在惡性胸腹膜間皮瘤的治療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且此方法還可清晰觀察到患者間皮瘤具體形態,為臨床醫師進一步治療提供了有利依據。

猜你喜歡
胸腹胸膜腹膜
多層螺旋CT鑒別惡性胸膜間皮瘤與胸膜轉移瘤的應用價值
胸腔鏡下胸膜活檢術對胸膜間皮瘤診治的臨床價值
惡性胸膜間皮瘤、肺鱗癌重復癌一例
聯合檢測胸腹水sHLA-G、MMP-3、LDH對良惡性胸腹水的診斷價值
GDFT聯合小劑量甲氧明在胸腹聯合腔鏡食管癌根治術中的應用
成人胸膜肺母細胞瘤1例CT表現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在胸腹水細胞計數中的應用研究
活血化瘀藥對腹膜透析腹膜高轉運患者結局的影響
山莨菪堿在腹膜透析治療中的應用
新生兒腹膜后膿腫2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