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MMP-3、IL-1水平與老年前牙種植修復骨壁吸收的相關性

2020-06-13 12:10張雪劉艷麗秦媛王慧波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0年11期
關鍵詞:牙槽骨前牙種植體

張雪 劉艷麗 秦媛 王慧波

(1唐山中心醫院,河北 唐山 063000;2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3杭州市口腔醫院)

口腔種植是聯合組織工程學與仿生物學共同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臨床在口腔疾病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如牙槽骨嚴重吸收、前牙缺失等〔1〕??谇环N植技術聯合了口腔外科學、材料學、修復學及醫學美容等多學科,通過各項技術,幫助牙頜缺損的患者恢復咀嚼、語言等生理功能〔2〕。種植修復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且取得了可喜進展,與傳統的修復方法相比,其在美觀與功能修復上已備受廣大患者推崇〔3〕。相關報道顯示,前牙種植修復術后牙槽骨壁吸收的高峰期為術后1個月,術后6個月趨于穩定,而在此期間,牙槽骨重建往往伴隨著白細胞介素(IL)-1與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MMP)-3等因子的變化,該時期內種植體周圍組織抵抗細菌感染的能力相對較低,一旦細菌趁機入侵,導致局部組織感染,容易造成骨植入界面喪失,對種植骨的整體效果造成嚴重影響,導致骨質吸收紊亂,降低手術療效〔4~6〕。但目前臨床針對IL-1、MMP-3等炎癥因子對口腔種植修復骨吸收之間的相關性研究甚少,本研究探尋老年前牙種植修復骨吸收與血清IL-1、MMP-3之間的相關性,旨在促進臨床老年患者在前牙種植骨壁吸收過程,提高手術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納入對象 本研究嚴格遵循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審核標準,且在翻閱、整理患者病歷資料前均經過患者及家屬同意?;仡櫺苑治鎏粕街行尼t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接受前牙種植修復的100例老年患者臨床資料。根據整理患者病歷資料,按照種植術后患者種植骨整合情況進行分組,將整合吸收良好的87例老年患者納入整合良好組,將整合吸收不良的13例老年患者納入整合不良組。其中整合良好組男45例,女42例;年齡61~78〔平均(69.85±6.78)〕歲;種植牙顆數2~4顆。整合不良組男6例,女7例,年齡61~78〔平均(69.85±6.78)〕歲;種植牙顆數2~4顆。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均衡性良好(P>0.05),研究有可對比性。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首次接受前牙種植修復治療;②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①伴牙周組織病變者;②凝血功能異常者;③伴骨質疏松、肝功能受損等系統性疾??;④治療前1個月內服用糖皮質激素、消炎藥、免疫調節制劑等藥物;⑤治療前3年內伴吸煙史;⑥伴嚴重的感染性疾??;⑦伴嚴重營養不良者;⑧伴惡病質,如腫瘤者。

1.3方法

1.3.1骨壁吸收測量 二期手術測量:種植6骨緣后進行翻瓣,觀察種植體周圍骨壁吸收情況,測量種植體頸部上緣唇腭側上頸部中心處和與之相對應的唇腭側牙槽嵴邊緣之間的垂直距離,標記為骨緣上或骨緣下,當種植體在骨緣下時,將數據記錄為負值,上緣時為正值。兩次測量均由同一位醫師進行,每次均測量3次,并取其平均值。

1.3.2炎癥因子檢測方法 術后3個月,患者復查時,于空腹狀態下抽取10 ml肘靜脈血,在3 000 r/min的速度下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保存于-20℃冰箱中保存待檢,采用日本OLYPUS公司生產的OLYPUS 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經雙抗夾心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IL-6水平;MMP-3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試劑盒選自上海西塘生物有限公司。

1.3.3整合效果判定標準〔7〕根據種植術后是否出現不適、種植體是否松動等情況聯合判定整合效果。整合良好:種植牙穩固、無松動,患者未出現不適反應;X線示種植體周圍未見陰影,與骨壁吸收良好。整合不良:患者種植術后種植體出現松動、破裂、畸形等。

1.4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血清IL-1、MMP-3因子水平表達情況與唇側、腭側骨壁吸收情況,并分析其與老年患者種植術后整合情況相關性,骨壁吸收與整合情況之間的相關性。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雙變量Pearson相關性檢驗。

2 結 果

2.1兩組骨壁吸收情況比較 整合良好組唇側骨壁吸收值明顯低于整合不良組,腭側骨壁吸收值明顯高于整合不良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兩組血清IL-1、MMP-3水平比較 整合良好組血清IL-1、MMP-3因子水平均明顯低于整合不良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1 兩組骨壁吸收情況比較

表2 兩組IL-1、MMP-3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3IL-1、MMP-3與老年前牙種植修復唇側骨壁吸收情況相關性 IL-1、MMP-3水平與唇側骨壁吸收呈正相關(r=0.296、0.362,均P<0.001)。

2.4血清IL-1、MMP-3與老年前牙種植修復腭側骨壁吸收情況相關性 IL-1、MMP-3水平與老年前牙種植術后腭側骨壁吸收呈負相關(r=-0.094、-0.121,均P<0.001)。

3 討 論

口腔種植學技術為推動臨床口腔醫學發展帶來革命性變化,該項技術的出現與發展為臨床諸多牙列缺失、缺損等患者的治療方案提供了更多選擇,其作為一種修復方法,在臨床已取得顯著成效〔8〕。但種植牙術后因個體不定因素的存在,影響種植體周圍支持組織的吸收與破壞,最終影響種植體效果,因此,有效篩查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并積極防治,對促進老年患者前牙種植術后良好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分析其原因為:IL-1屬于促炎因子一種,主要來源于巨噬細胞,其能夠有效刺激血小板生長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生成,促進T細胞生成IL-2,在免疫應答與組織修復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當其參與免疫調節時,局部水平降低,促進T細胞與抗原呈遞細胞活化,刺激B細胞增殖并分泌抗體;當其水平升高時,誘導并加速肝臟急性期蛋白合成,促進超敏C反應蛋白合成,導致炎癥細胞聚集、黏附,誘發炎癥反應〔9,10〕。老年患者前牙種植術后,牙槽骨改建吸收過程主要分為活躍期與穩定期,活躍期諸多成骨細胞從軟組織中侵入骨-軟組織交界處,機體防御系統被動激活,IL-1等大量炎癥因子迅速向局部聚集,此時破骨細胞受到強烈刺激,加速牙槽骨吸收〔11,12〕。MMP-3是內源性肽酶,來源于巨噬細胞、多形細胞、內皮細胞等多種細胞,是MMP成員之一,可以在局部炎癥區域產生,并趁機釋放入血,通過激活其他MMP成員,如MMP-13等,降解如膠原蛋白等細胞外成分,進而加重炎癥反應〔13〕。骨改建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骨組織內的膠原主要以Ⅰ型膠原為主,其中涉及諸多細胞與基質成分的組成,MMP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MMP是降解細胞外基質諸多成分中最重要的一組蛋白酶,幾乎能夠導致一切細胞外基質降解,在機體生理與病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MMP的活性與牙周組織的降解與破壞關系密切〔14〕。骨骼是重建過程中較為活躍的結締組織,蛋白酶在降解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MMP在骨重建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清除骨組織表面尚未鈣化的類骨質,幫助破骨細胞在其表面的黏附,最終促進骨吸收。趙瑩等〔11〕研究通過觀察26例慢性牙周炎伴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血清及齦溝液中MMP-3表達情況,并探尋MMP-3與該病的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血清中MMP-3水平與臨床附著喪失呈正相關,即血清中MMP-3水平越高,牙齦臨床附著喪失越高,整合吸收效果則不理想,其與本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唇側骨壁吸收情況反映的是唇側牙齦退縮情況,當唇側骨壁吸收值越高,造成唇側牙退縮嚴重,嚴重影響前牙種植美學修復初衷,嚴重者直接暴露種植體,造成種植失敗〔15,16〕。因此,種植體植入后唇側骨壁厚度對后頸部牙槽骨高度的吸收變化尤為重要,當種植體植入后唇側骨壁吸收值越低,骨壁厚度越厚,牙齦退縮越嚴重,反之,唇側骨吸收值越高,頸部骨壁厚度越薄,垂直骨吸收越大,牙齦退縮越嚴重,種植術后很難滿足唇側相對豐滿的牙槽形態,嚴重影響美學效果〔17〕。牙槽骨組織作為牙齒周圍支持組織中最重要的組織結構之一,骨結合是決定種植牙是否成功的基礎,種植術后種植體四周骨組織的質與量有效維持,將直接決定種植牙的基本功能與是否能夠存續,其決定著種植牙是否能夠成功。潘祁等〔18〕通過開展前瞻性研究,通過觀察86例口腔種植修復的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表達情況,并分析其與患者種植骨整合效果之間在相關性,結果發現整合良好組患者血清中IL-1、IL-6、TNF-α、CRP等炎癥因子水平均明顯低于整合不良組,種植術后通過觀察患者上述指標水平,并對高危人群進行有效干預,其能夠促進良好預后,與本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故臨床可在患者行前牙種植術后通過篩查術后血清中IL-1、MMP-3水平,并對高危人群進行合理、有效干預,顯著促進患者前牙種植術后良好預后。但本研究仍具有一定不足之處,本次研究為回顧性研究,且因時間、物力、財力等各方面因素,納入的樣本數量較少等,均會導致本研究結果可信度相對較低。希望在未來能夠就此展開多中心、大樣本的前瞻性研究,來提高本研究數據的可信度。

猜你喜歡
牙槽骨前牙種植體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討
種植體折裂的臨床分型與臨床治療方案
托槽類型對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轉矩控制的比較
翼突種植體植入術的研究進展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進展
牙周膜干細胞BMP-2-PSH復合膜修復新西蘭兔牙槽骨缺損
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臨床中的應用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療效
牙齒松動,越拖越難治
磨牙根柱對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