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級語文教學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探析

2020-06-15 06:38吳志桃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0年65期
關鍵詞:底蘊人文責任

吳志桃

信息現代化時代,必然要有相應較高素養的人才跟進。學科核心素養就在這種環境中“萌芽而扎根生成”。一個初中生是否具有核心素養,是左右其未來發展的重大要素。如何利用有限教學資源,立足教材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問題,是語文教師需要踐行的重要“課題”。在新時代教育下,在中考的指揮棒下,如何從七年級開始利用語文課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真實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作用,本文作了以下研究。

一、確定七年級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對“小升初”的七年級學生來說,這是個大的轉折——要面對新教材、新教法、新語文思維方式。要培養七年級學生的核心素養,初中語文老師應主動做好與小學語文的銜接過渡,減少新舊知識、教法的巨大“落差”,讓其更有信心學習好語文,更有動力學好語文。七年級語文統編教材內容,有描繪絢麗多姿的四季美景、有抒發親人間真摯動人的感情……有不同時代少年兒童的成長經歷,其內容豐富且有教育意義。七年級新生一入學,在第一節課上,筆者就把六大核心素養中的“人文底蘊”“責任擔當”和“學會學習”,確定為七年級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與此同時,結合教材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適當培養七年級學生“健康生活”和“生活實踐”等方面素養,讓學生全面發展。

二、積極“開發”教材中所蘊含的核心素養內容

首先,“人文底蘊”素養?!渡⒉健?,內容雖是一家三代人日常散步的分歧,平淡無奇,但流淌著中國式濃濃的親情,彰顯了尊老愛幼的美德,這是中國展示給世界的第一張極具“人文底蘊”的名片?!饵S河頌》,民族存亡,熱血男兒,“馬革裹尸”,抗日衛國,烽火燃燒,詩人立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目睹漁民搏擊風浪,歌聲蕩氣回腸,縈繞心頭,于是深情向黃河母親“表白”,寫了此頌歌。此頌歌完美展示了中華民族巨龍般的英雄形象,堅韌不拔,這是中國展示給世界的第二張極具“人文底蘊”的名片?!堵毅憽?,簡陋的屋子,“談笑有鴻儒”“可以調素琴”“無絲竹之亂耳”,“德馨”這是中國展示給世界的第三張極具“人文底蘊”等。在七年級語文教學中,積極“開發”這些課文中的“人文底蘊”內容,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其次,“責任擔當”的素養。七年級教材所選的詩詞、散文、名著等,不僅含有豐厚的文學知識,還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培養七年級學生的“責任擔當”素養,可讓學生體會教材中優秀歷史人物的情感。以最鮮明的情感為突破口,培養其“責任擔當”素養。曹操《觀滄?!芬辉?,古人常云:“詩言志”,此詩雖全寫景,但所寫的景物都是由詩人的“志”來統帥的,詩人大獲全勝,心情歡愉,壯心在胸,班師回朝,登高山望遠海,揮毫寫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詩句,這是一種“建功立業”的“責任擔當”等。這些所選取的典型人物形象,告訴我們什么是責任擔當,并教會應如何去當擔。如今,初中生因應試教育被迫接受知識而覺得閱讀枯燥無味,應積極“開發”教材中所蘊含“責任擔當”素養內容。

再次,“學會學習”的素養。教材中的讀書方法很散,分布在導言、習題、名著導讀中。特別是名著導讀,都以選文介紹該名著的閱讀方法。七年級上冊閱讀方法——朗讀、誦讀、默讀、速讀、跳讀;七年級下冊閱讀方法——精讀、熟讀、略讀、比較閱讀、瀏覽。在課程上,教師可安排自己閱讀分享課,簡要介紹給學生:在閱讀這部名著基本情況、采用某閱讀方法,重點放在提示讀“這一類書”的基本方法,以便有動力去感受閱讀的“悅”。如學習名著導讀《西游記》,備課時筆者就把教學重點定在教會學生跳讀與精讀。學生根據讀書目的嘗試運用這兩種方法,提高讀書效率,更讓學生學會閱讀。之后,檢驗“讀書”成果,舉辦“學會閱讀”報告會,讓學生自己組織籌辦。不論哪種讀書活動,都讓學生自己評與議,并做好相關記錄。交流中,學生知不足,又能獲新知,習得好的讀書方法,從而鞏固閱讀興趣,向更深層次地“學會學習”邁進。

三、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第一,借助教具直觀教學。以語文老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過程只關注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樣,學生感觸往往不深,效益也不高,久而久之就產生厭學情緒。如何讓學生永?!靶迈r感”,又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就是變革教學手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射秩練夥?,圖文并茂,演示教材中所描述的抽象場面,揭示人物心理歷程,展示教材上學生未曾到過的景點……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文人底蘊豐厚,可從中培養“人文底蘊”和“責任擔當”的核心素養。如把黃河、老山界、關東平原的圖片或影片,展示給學生,領略祖國奇麗風光,從內心激發愛國之情;講授曹操擊垮烏桓、紅軍翻越老山界,展示相關地圖,把戰爭路線指明給學生,從學習中受到教益。

第二,正面誘導。世界萬物需要溫暖陽光,語文課堂更需要正能量,弘揚正能量,以德樹人。七年級語文教師,在課內外學習活動中,堅持正面教育原則,精確而顯明地跟學生傳揚傳統美德。將中華民族素有的“助人”的品質,通過具體事例,以小見大表現出來,培養學生此意識。例如,七年級學生間,常出現“事不關己”冷漠現象,教學《驛路梨花》一文時,課堂上筆者利用主題內容,因勢而導精心安排一個拓展延伸環節——要不要攙扶摔倒的老人。筆者在“感恩的心”純音樂作為背景,動情朗讀詩歌《愛心》,情感渲染引入主題。全班各小組先討論,然后選派代表,分享小組討論的意見。共同討論,啟發學生認真思考,教師正面誘導,讓他們自覺培養高尚情操,為“宣傳中華傳統美德”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

第三,情感熏陶,情貴于真。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從學生身邊事物、現象和喜歡的活動入手,或運用語文相關材料,輔之以情感渲染,熏陶學生,引起共鳴。如通過講述屈原投江、文天祥不屈、毛澤東奉獻等歷史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跡,讓學生在心上先萌發報國情懷,有初步的復興我中華責任擔當意識?;蛘?,結合具體情境,精心設計某語文活動,注重情感熏陶,七年級下冊的綜合性學習“天下國家”,筆者舉辦“愛國詩詞朗誦會”,邀請其他班語文科代表當評委,讓學生搜集自己喜歡愛國的詩詞,選好背景音樂,比賽時有技巧的抒發情感,一起感受愛國情懷。

在核心素養的培養上,一線教師作為執行層,需要對其理念、方法、技術甚至案例理解到位了,才能執行到位。有針對性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個知易行難的事。七年級語文教學是最直接的途徑,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多渠道拓展培養方式,讓學生提高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6(12).

[2]王雯佳.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探索[J].中華少年,2017(28):58-59.

猜你喜歡
底蘊人文責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小草
倍er高級
走進文化遺存 一座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遙古城
《責任與擔當》
每個人都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誰的責任
責任(四)
人文社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