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藝之“錯”
——對亞里士多德技藝問題的現象學闡釋

2020-06-16 03:22
甘肅理論學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明智本源亞里士多德

周 航

(蘭州大學 哲學社會學院,蘭州 730000)

一、問題的提出

在《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第三章的開篇,亞里士多德假設了五種靈魂肯定或否定真的方式:

【引文1】我們假定靈魂肯定和否定真的方式在數目上是五種,即技藝、科學、明智、智慧和努斯,觀念與意見則可能發生錯誤。(1139b15)[1]185

然而,在第六章論述努斯時,亞里士多德說:

【引文2】如果我們憑借著在不變甚至可變的事物中獲得真,并且從未受到其欺騙的品質是科學、明智、智慧和努斯,如果使我們獲得始點的不是這三者(我們所說的這三者就是明智、科學和智慧)之一,那么始點就只能靠努斯來獲得。(1141a3-7)[1]190

引文1表示,五種理智德性都能夠獲得真,而觀念和意見則可能發生錯誤。而在引文2中,亞里士多德認為能夠獲得真,并且不會受到欺騙的品質是科學、明智、智慧和努斯,唯獨沒有技藝,這似乎與引文1提到五種理智德性時的表述相悖。

針對這一問題,斯圖亞特(J.A.Stewart)提出了三種可能的解釋:“第一,在前面一章,亞里士多德說過技藝是一種可以被遺忘的狀態,因此在這里認為技藝可能會出錯;第二,這里說的‘科學知識’包括了‘技藝’,是寬泛的用法;第三,有不止一個作者參與了寫作?!盵2]劉瑋認為這三種解釋都不能完全成立:第一,在“遺忘”的問題上,亞里士多德是將明智單獨提出來與其他理智德性對比的,因而其他理智德性都可能會被遺忘;第二,引文2是在清楚地討論五種不同理智德性的語境下提出的,因而不能認為此處的“科學知識”包括了技藝;第三,不能因為這一點問題就草率地認為亞里士多德不是這句話的作者[2]。

高梯爾(R.A.Gauthier)與喬立夫(J.Y.Jolif)認為引文2中“技藝”的缺失是有意為之,并用第五章中的文本:“其次,技藝中有德性,明智中卻沒有德性。此外,在技藝上出于意愿的錯誤比違反意愿的錯誤好,在明智上則如同在德性上一樣,出于意愿的錯誤更壞。由此可見,明智是一種德性而不是一種技藝?!盵1]190來支持技藝在這里的可錯性[2]。劉瑋認為,前一章(注釋5)中的文本討論的是道德上是否用于正當目的,表達的是技藝的中立性;而在引文2表達的則是是否把握到了真,表達了技藝的可錯性,因此高梯爾與喬立夫的解釋將中立性和可錯性合成了一個問題,是不合適的[2]。

劉瑋認為,引文2中的缺失很可能是亞里士多德的“無心之失”,在寫下這段話時,他可能只想到技藝的日常含義,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給出的嚴格意義上的技藝,即技藝是一種帶有真理性的狀態,因而也是不允許出錯的[2]。

筆者認為,對于以上問題,可能的解釋是:在技藝中,人有可能受到欺騙,或者說是“會犯錯誤的”[3]126,但是人在技藝中犯錯與技藝作為一種獲得真的方式并不沖突。本文將通過海德格爾對《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的闡釋,以及亞里士多德的技藝觀念提供一種對此問題的解釋。

二、去蔽的兩種類型

海德格爾在《柏拉圖的〈智者〉》中對《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及其他相關文本做了詳盡的詮釋,作為對柏拉圖《智者》研究的基礎。在引導部分的第一章,海德格爾以自己的方式翻譯了引文1這句話:

因此,作為贊同和反對的人的此是于其中展開是者的方式有五種。它們是:精通——在操勞、使用、創制中(Sich-Auskennen im Besorgen,Hantieren,Her-stellen);科學(Wissenschaft);環視——洞察(Umsicht Einsicht);理解(Verstehen);知覺著地意指(vernehmendes Vermeinen)[4]24。

在五種“去蔽”的方式中,除努斯之外,都與邏各斯相聯系[4]25。而這四種與邏各斯相聯系的方式又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知識性的與算計性的。海德格爾將之圖型化為:

這種區分是根據亞里士多德對靈魂中具有邏各斯部分的劃分而來的:

我們現在要在有邏各斯的部分再做一個類似的區分。我們假定這個部分中又有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思考其始因不變的那些事物,另一個部分思考可變的事物(1139a3-6)[1]181。

由此,技藝作為一種去蔽的位置就清晰了。根據其對象是者并不具有始終如一的性質,技藝與明智被一同劃分到了算計性的去蔽中。

三、技藝與本源的雙重關系

海德格爾注意到了亞里士多德引文2中“技藝”的缺失,在《柏拉圖的〈智者〉》的第九節中,他分析了《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的第六、七章。海德格爾將引文2的文本翻譯為:

在海德格爾那里,知識、明智、智慧和努斯(即上文的“智性直觀”)這四種方式能夠真實而不犯錯地揭開是者。其中,知識、明智與智慧揭示各自對應是者的本源,努斯則將“本源”作為“本源”自身進行揭示的。接著,海德格爾說:

海德格爾注意到了“技藝”在此的缺失,但并沒有將這視為一個疑點,反而視為理所當然。在《柏拉圖的〈智者〉》(第七卷b)部分,海德格爾將作為創制的技藝與作為創制的自然對勘,由此分析了技藝同其本源的雙重關系,這種雙重關系表明技藝是一種非真正的去蔽。

在自然中,是者與本源的關系是唯一的。亞里士多德在論述技藝時說:“因為,技藝同存在的事物,同必然要生成的事物,以及同出于自然而生成的事物無關,這些事物的始因在它們自身之中?!盵1]187也就是說技藝與已然、必然、自然生成的事物不同。在技藝中,創制者創制出被創制者,創制者與被創制者并非同一。而在自然中,是者自身就是自身的創制者,這使得創制者與被創制者是同一的。因此,本源既位于創制者那里,也位于被創制者那里。

四、技藝的不可靠性

技藝與本源的這種雙重關系是由創制者與被創制者二重關系的分離導致的,其表現在現實中就是技藝活動與產品的分離。亞里士多德說:“制作活動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屬于其他某個事物。而完成的器物則自身是一個目的,因為做得好的東西是一個目的,是欲求的對象?!盵1]184而“當目的是活動以外的產品時,產品就自然比活動更有價值?!盵1]2因為技藝的目的是產品,產品則另有目的,前一個目的是為后一個目的服務的,后者的目的在前者之上。在這一點上,明智與技藝不同,因為實踐與創制不同。亞里士多德說實踐與創制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因為“創制有一個并非它自身的目的;實踐則不同,好的實踐是自身的目的”[7]106。

至此,根據本源是否可能是別的情形的是者,去蔽方式被劃分為兩類,即知識性的與算計性的。算計性的去蔽方式包括技藝與明智。在這兩者中,根據各自目的是否是其自身,技藝與明智被劃分開了。海德格爾認為,在算計性的去蔽方式中,明智相對于技藝是“最好的品質”“最真正的可能性”“最為去蔽”[4]36。

在引文3中,海德格爾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除技藝之外的知識、明智、智慧以及努斯是我們被可靠地擺置于其中并且不弄錯的去蔽方式。亞里士多德說:“不能期待一切理論都同樣確定,正如不能期待一切技藝的制品都同樣精確?!盵1]4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技藝與偶性關乎同一個東西;正如阿加通所說:‘技藝眷戀著偶性,偶性眷戀著技藝’”[7]105。這里亞里士多德說出了技藝與偶性的不可分離。正是由于偶性,使得技藝的制品不會同樣精確。這是技藝的“不可靠性”所在。此外,通過前文的兩次劃分,可以從對象與目的兩方面說明技藝相對于其他四種去蔽的“不可靠性”:知識性的去蔽,包括知識與智慧,對象是不可能是其他情形的是者;與技藝同屬算計性的明智,作為一種實踐,其目的就是自身;努斯,則是唯一能夠獲得本源的去蔽方式,并且它比知識更為精確[8]347。

五、技藝的犯錯是構成性的

無疑,海德格爾對于技藝會犯錯這一觀點是沒有異議的。并且,在引文3中,海德格爾對于技藝會犯錯這一問題給出了一個決定性的命題:“然而,技藝中可能犯錯,這種犯錯是構成性的?!盵9]41這里的“構成性的(constitutive)”與中譯本中“構建性的”有所區別?!皹嫵尚缘摹北硎灸撤N性質是構成其主體的一個因素,并且這種因素對于其主體的是其所是必不可少。對于技藝來說犯錯是構成性的,就意味著犯錯是技藝本身具有的一種性質,離開了這種性質,技藝也將不再是技藝。因此,海德格爾在此的論述解釋了亞里士多德在引文2中對技藝的排除。

那么技藝會犯錯的特性與它作為一種去蔽方式之間是否有著矛盾?從亞里士多德的文本中,可以找到對這一問題的解釋。

第一,在《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第四章,亞里士多德專門論述了技藝。在結尾處,亞里士多德說:“技藝是一種與制作相關的、包含著真實的邏各斯的品質。其相反者,無技藝,則是同制作相關的、包含著虛假的邏各斯的品質?!盵1]187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得知,與制作相關的,并且與虛假的邏各斯相關的是無技藝,它是技藝的對立面。這就是說,技藝的對立面并不是犯錯的技藝,而是根本沒有技藝。因此,犯錯的技藝并不是與包含虛假的邏各斯相關的。通過這一點可以說明,犯錯的技藝并不會導致虛假,而是與技藝一樣,仍然有獲得真的可能。

第二,在《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第九章,亞里士多德說道:“知識中沒有正確的事物(因為知識中沒有錯誤的事物)?!盵7]111也就是說,知識中是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的,虛假的事物是不能夠成為知識的。因為知識本身就是合于實事的,這使得它自身就是真的。人類所知道的任何知識(包括自然規律或科學理論)都應經過事實的檢驗,如果某一知識與事實不符,那么它就不能成為知識。知識的這一特性是由它揭示永遠不變的是者的本性決定的。同樣,作為知識性的去蔽方式,智慧中也是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的。不是真的東西是無法成為智慧的。知識與智慧是無關對錯的,相反,技藝則有對錯。這一點解釋了亞里士多德在引文2中將技藝排除的做法。

第三,在論述明智的章節,亞里士多德說道:“在技術中有意的錯誤,則顯示其技術的更加高超,在明智中則表示德性較差?!盵3]125各種技藝活動都有著自己的規則。在《尼各馬可倫理學》第二卷第四章,亞里士多德表示只有出于規則的合技藝活動才是真正的技藝,出于偶然的合技藝活動則不然[1]43。技藝中有意的錯誤,指的就是有意的不合規則。這種有意的不合規則與出于偶然不同,因為前者是有能力合乎規則卻超出規則,后者是無法合乎規則(類似于前文所說的“無技藝”)。而超出規則的合技藝活動則顯示出技藝的高超?;袈寰S茨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然而在演奏方式上“他制定了自己的技巧,那是同手和手臂的約定俗成的傳統背道而馳的?!┨雇镜膩啔v山大·格萊納驚呼道:‘他的演奏和我們所學的全部鋼琴演奏規則絕對是反其道而行之——可是由他彈來,這種方法就能行?!盵10]423這樣的案例在藝術活動中并不少見。技藝中對于規則的超出標志著技藝的高超,這不但印證了海德格爾對于技藝之錯的命題:“對技藝來說,犯錯是構成性的”,而且將“犯錯”這一技藝的有限性轉變為超越的可能,因為,在技藝這一具有“不可靠性”的去蔽中,有著通向最完善的去蔽的可能:“智慧”這個詞,我們在技藝上用于述說那些技藝最完善的大師,例如雕刻家菲迪阿斯和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1]191。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對于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卷中的技藝問題,文本向我們顯現出了答案:技藝會犯錯的特性并沒有使得它作為一種去蔽發生動搖,相反,正是由于犯錯的特性使得技藝成為一種特殊的去蔽方式。

猜你喜歡
明智本源亞里士多德
A New Low Order H1-Galerkin Mix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Nonlinear Dispersion Dissipative Wave Equations
探本源,再生長:基于“一題一課”的生成式專題復習課的探索
More adventures in Brobdingnag
讀書·明智
保函回歸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學設計
析錯因找方法 溯本源尋對策
亞里士多德的發現
亞里士多德的發現
你以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