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農林院校植物保護專業真菌學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2020-06-22 13:06梁曉飛金巧軍劉巍黃麗麗馮浩
農業與技術 2020年11期
關鍵詞:真菌學本科教學

梁曉飛 金巧軍 劉巍 黃麗麗 馮浩

摘 要:真菌學是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分支,是包含真菌分類、生理、代謝、細胞、遺傳、應用等內容的綜合學科,也是植物保護專業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的重要補充。近年來,筆者圍繞植物保護專業真菌學課程建設,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建立了完善的教學體系,相關經驗可為國內植保專業真菌學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真菌學;植物病理學;植物保護專業;本科教學

中圖分類號:S432.1

文獻標識碼:A

真菌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可引起作物病害、食品和工業產品霉變,危害人畜健康,同時在化學藥物生產、食品生產、生物防治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植物保護專業開設真菌學課程,可以深化學生對植物病原真菌生物特性和致病特性的認識,夯實其專業基礎[1,2]。同時,對于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知識儲備,增強學生融會貫通能力有重要意義。

國內植物保護專業本科教學體系中,真菌學課程開設較少[3,4]。個別院校雖然開設該課程,但以講授真菌分類為主,與普通植物病理學教學內容有一定重疊性。針對農林院校真菌學課程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從課程建設、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在此進行總結和討論。

1 課程主要存在問題

1.1 知識框架體系需要合理設計

真菌學課程是植物保護專業大二學生開設的一門選修課程,在此之前學生已修過普通植物病理學、微生物學等課程,具備了基本的真菌理論知識,對真菌的細胞結構、營養和繁殖特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對真菌的代謝、生理、遺傳特性,尤其是致病和遺傳變異機制還了解較少。傳統真菌學教學強調不同類群真菌的結構特征與分類地位差異,專業性強,過深過細。國內外真菌學課程有豐富的網絡和教材資源,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趣味性,且圖文并茂,但尚未被作為教學內容整合到目前教學體系中。為此,亟需對真菌學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設計,減少教學內容重疊,增加專業針對性。

1.2 學生學習興趣需要調動,考核機制需優化

真菌生物學、真菌資源與利用等部分的教學內容相對枯燥,知識點之間缺乏明顯的連接性,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度較低。課程講授主要為單純的灌輸教學方式,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教學中,一些學生存在應付和拿學分心態,教學效果難以保證。改進教學方法與考核機制,增加學生的課程參與度和主動性,才能讓學生有更大的收獲。

2 教學改革實踐

2.1 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

為體現教學內容的時代性,真菌學教學采用了邢來君、李春明、魏東盛主編的《普通真菌學》作為主要參考教材。該教材內容通俗易懂、覆蓋寬泛,有助于學生對真菌學課程的整體性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學團隊還引進了Kevin Kavanagh主編的《Fungi, Biology and Applications》,Minou Nowrousian和Karl Esser編著的《Fungal Genomics(the Mucota XIII)》2本國外教材。這些教材學術前沿性強,準確度高,反映了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在課程內容安排上,設置了緒論、真菌細胞結構與功能、真菌生長、真菌生殖、真菌營養、真菌代謝、真菌遺傳、真菌進化及基因組學、腐生真菌、真菌毒素、共生真菌與真菌病毒、真菌資源利用等課程內容。此外,教學團隊還對國內外圖書資源和網絡資源進行了歸納、整理,強化了病原真菌的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等方面的教學內容。

2.2 科研與教學融合

教學相長,推動科研教學的融合能夠提高師生的創新意識。真菌學課程組教師全部從事真菌生物學研究工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自身科研工作,開展案例教學,給學生講授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并著重圍繞科學研究較為深入的植物病原真菌,介紹其致病和遺傳變異機制。這一科研反哺教學的舉措豐富了課程內容,增強了課堂趣味性,也調動了學生的科研興趣,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增加學生對植物保護專業的熱愛度。課程組還充分利用與外國專家的合作條件,開設暑期真菌生物學國際課程,引導真菌學課程學生與國際專家交流,開闊其視野。

2.3 豐富教學方式

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搜集優秀網絡資源,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給學生介紹真菌的生活史、營養方式、多樣性、與人類關系,讓學生對真菌顯微結構之美有直觀的感受,對真菌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有更加直觀形象的認識。以和生活密切相關的青霉菌、冬蟲夏草、靈芝等真菌為切入口,展開案例與引入式教學,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形成“提問、引導、分析、作答、反饋”的良性循環,使學生獲得舉一反三、融匯貫通的能力。選取模式真菌,用多視角的方式呈現各個方面的真菌學研究進展,讓學生對真菌學的學科知識體系有更加直觀的認識。選取真菌基因組學、真菌資源利用等部分內容,引導學生建立課程學習興趣小組,圍繞科學問題查閱資料,并進行總結和匯報。這一措施極大地增加了學生的課程參與度,提升了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溝通表達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

2.4 加強師生互動,完善評價體系

在師生溝通方面,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通過引導學生查閱文獻完成小組任務,一對一交流,微信群、QQ群推送教學內容等方式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及時吸納學生的建議和想法,及時調整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在評價機制上,改變過去一味重視考試成績的習慣,加強對學生科研思維、創新能力、概括歸納能力的培養和考核。成績評定與考核方式包括平時考勤、討論課、實驗課、期末考試等部分。

3 教學改革效果

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有效解決了長期單一課堂講授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不勤于思考、不善于總結的行為習慣問題。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查閱文獻能力、科研寫作能力、邏輯思維與溝通表達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綜合素養。課程內容的改革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功底??茖W問題導向型的學習興趣小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科研精神,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根據調查問卷和學生反饋,以上措施有效增加了學生對真菌學課程的認可度與參與度,深受學生歡迎,學生選課人數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對課程滿意度也維持在較高水平。

4 總結

真菌學是一門重要的植物保護專業課程。教學團隊應強化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調動學生興趣、提升學生參與度、架起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與生產實踐、科學研究之間的橋梁,使學生在知識結構、人文素養、專業熱愛度、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升,為后續的專業知識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應繼續秉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能力培養的理念,在“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學習方法引導”等方面繼續努力,進一步提升真菌學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習平根,姜子德.植物病原真菌學的教學優化與實踐[J].菌物研究,2006,4(3):75-77.

[2]陳健斌.關于真菌學或真菌分類學教材與教學的幾點建議[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1999,30(增刊):258-259.

[3]田慧敏.項目教學法引入真菌學教學中的實踐和構想[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8):186-188.

[4]王丹霓,郭曉奎,趙蔚.醫學真菌學教學法的思考與改革[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07):71-74,79.

(責任編輯 常陽陽)

猜你喜歡
真菌學本科教學
《中國真菌學雜志》稿約
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需要解決的問題”評析
完善教學信息反饋體系,提高本科教學質量
《中國真菌學雜志》第五屆編委會會議紀要
歡迎訂閱《中國真菌學雜志》
《中國真菌學雜志》在滬舉行創刊五周年慶典活動
歡迎訂閱《中國真菌學雜志》
歡迎訂閱《中國真菌學雜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