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初中語文群文閱讀中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策略

2020-06-22 11:29高海萍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72期
關鍵詞:課內外閱讀有效結合群文閱讀

高海萍

【摘 要】群文閱讀是學生與教師共同討論一個或者多個議題,然后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查閱資料來完成這個閱讀的教學過程。在群文閱讀中,最重要的核心是選擇閱讀的議題,制定議題之后,要圍繞著這一個議題進行資料與文本的查找,通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來說明自己理解的議題,并且最終達成共識,構建一個閱讀體系。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課內外閱讀;有效結合

引言

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初中語文構建課內外閱讀有效結合的模式,將不是以往簡單的閱讀資料的積累,將是以清晰化的線索來組織閱讀教學,在組織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對閱讀材料實施有效地整合,從而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的課內外閱讀材料,這樣在初中語文閱讀中將實現“1+1>2”的教學效果。初中生在閱讀方面已經掌握一定的能力,形成了自己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在群文閱讀中課內外閱讀有效結合上要對學生的閱讀實際情況予以充分地考慮。

一、初中生課外閱讀的現狀

(一)學生課外閱讀量不足

在實際教學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就教材教教材,他們考慮的更多的是如何讓學生將教材內容嚼爛、嚼透,對課外閱讀關注與要求甚少提及。如此一來,除了愛好文學的學生外,其他學生很少有人主動閱讀課外讀物。整體而言,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明顯不足,達不到新課標提出的閱讀量上的要求。

(二)課堂內外閱讀零散,缺乏整合

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閱讀經常是兩張皮,沒有做到有效的銜接。學生課內所習得的閱讀方法未能在課外得到有效的運用,不僅影響了學生習得的閱讀方法的鞏固和強化,也影響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

二、初中語文群文閱讀中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策略

(一)提煉閱讀議題

教師要知道,群文閱讀與單篇閱讀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是通過圍繞著某個議題選擇出幾篇文章開展的閱讀活動。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需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需要讓學生參與到相關主題的閱讀、探究活動中,直到學生將共識達成,將知識建構完成。所以想要有效地開展群文閱讀,教師需要將閱讀議題提煉出來。只有這樣,讓學生圍繞著議題來進行學習,才能有效地發揮群文閱讀模式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藤野先生》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議題選為“寫作技巧和文本語言”,并根據其選擇材料。比如:魯迅先生的其他幾篇文章,讓學生通過閱讀將魯迅先生的寫作風格、語言特點總結出來。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站在魯迅先生成長的角度上,將一些關于魯迅的傳記類文章呈現在學生面前。比如:《魯迅自傳》《回憶魯迅先生》等。通過這樣的群文閱讀,學生可以對魯迅先生的成長經歷、心路歷程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更加深刻地理解魯迅這一人物。教師還可以根據這篇文章的內容,將議題選為“師恩難忘”,并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章太炎先生二三事》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去討論魯迅描述過的自己的幾位教師。比如:壽先生、藤野先生、章太炎等,將這幾位先生的形象、性格的特點總結出來,借助其領悟到文章的感情,掌握作者運用語言、行動表達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由此可見,提煉閱讀議題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而在提煉閱讀議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層面入手,只要可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這一目的就可以了。在這樣的多層面、多方向的閱讀教學中,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效地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還可以有效地將閱讀教學的效果提高。

(二)將作者的切入點找準,在教學中實施同類閱讀的引申研究

初中語文課本中每篇文章都有其特殊的含義和價值,每篇文章都有出彩之處,課文內容是作者對生活的一種描述,將作者的思想也滲透其中。通過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應用,將尋找有關作者的閱讀素材,這樣更好地讓學生的知識視野得以拓展,讓學生接觸到作者更多文章。借助于多篇解讀的方式讓學生對作者的形象有全方位地了解,推動學生對閱讀內容感知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語文《岳陽樓記》這一課教學中,其實對于古詩文的內容作者在理解上是十分容易的。因為初中生已經掌握一定的閱讀經驗,特別是初中九年級的學生在古詩文理解上水平還是很高的。對此,初中語文老師只需要簡單地點撥,就能對這篇文章進行學習和記憶。但是因為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閱讀學習效果通常不理想。對此,初中語文老師在講解《岳陽樓記》這篇文章的時候,要注意從作者范仲淹著手,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做好,借助于閱讀材料的引申來讓學生強化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學習。具體地說,初中語文老師可以將范仲淹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比如說《漁家傲·秋思》《御街行》等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對范仲淹不同時期的詩詞作品展開對此學習,學生將對范仲淹的人生進行多角度的了解,對范仲淹跌宕起伏的一生有更好地了解,將從這篇課文中將作者的所思所想有更好地領悟。通過圍繞范仲淹來對課外閱讀材料進行搜集和串聯,將提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將推動學生對范仲淹這個人物有更好的理解??傊?,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指導下所實施的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從作者的生平事跡等入手來搜集閱讀材料,將是一種良好的閱讀教學方式。

(三)把握語文要素,做好重難點的閱讀解析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著新課改,對于打造初中語文的高效課堂,創新初中語文閱讀的形勢是非常重視的。要改革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形式,把良好的課堂學習與豐富的課外閱讀教學相結合,不僅要教會學生閱讀書本上的文章,還要綜合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增加學生對于閱讀的理解,同時也增加對于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這樣才是高效課堂的體現。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要素是文章學習的重點,一般比較生澀難懂,學生在進行理解時會比較困難。所以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活動時,要把握語文要素,做好重難點的閱讀解析。教師通過簡化語文要素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要素的理解,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不是很適用于初中生的語文要素學習。學生要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消化語文要素,只有這樣才是真正學會了語文要素。

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篇文章為例,整篇文章就是以直接駁斥和間接駁斥為主。一般教師在進行這篇文章教學時都是通過分段講解來告訴學生哪段是直接駁斥,哪段是間接駁斥。在講解的過程中都是教師在主導課堂,通過被動式的講解來讓學生進行理解,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消化,學生來不及進行思考,只是被動地記住了什么是直接駁斥和間接駁斥,這樣不利于學生真正理解其含義。對于這種比較難以理解的文章,教師應該在進行群文閱讀活動時,挑選一些相對好理解的相關文章,讓學生通過對于文章的閱讀來理解真正的語文要素,減少學生對于閱讀重難點的學習難度。

結束語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指導下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要緊密結合閱讀的主線,有意識補充課外閱讀資料,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升對主線的理解能力,推動學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錫娜.初中語文群文閱讀中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J].課外語文,2020(12):22+24.

[2]徐金如.語文群文閱讀中課內外閱讀有效結合摭探[J].成才之路,2019(34):89-90.

[3]黃碎文.初中語文群文閱讀中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9(09):99-100.

[4]李春燕.試分析初中群文閱讀課內外結合教學策略[J].新智慧,2019(24):119+121.

[5]張曉.初中語文群文閱讀中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J].教書育人,2018(20):80.

(作者單位: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課內外閱讀有效結合群文閱讀
淺談農村小學課內外結合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
探討小學班主任管理與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
巧用單元課文整合有效實施群文閱讀
享受群文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
淺議群文閱讀下的“讀寫結合”
實務工作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有效結合的途徑研究
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銜接
書海無涯“讀”作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