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全球化

2020-06-29 00:36
中外文摘 2020年11期
關鍵詞:洋蔥進口印度

在印度加爾各答,一名賣洋蔥的商販等候顧客

全球化怎么令遙遠的你我彼此相干?舉個例子,印度的干旱與洪水會影響到成千上萬阿聯酋家庭的晚餐。

這事兒就發生在最近,起因是洋蔥——2019年,印度的這種“國民蔬菜”在兩輪收獲季均遭遇災害,毀得七七八八??煽о腥辈涣怂?,所以價格搭上了火箭,是前一年同期的100 倍。三餐無味的老百姓開始抗議:有的蔬菜店遭劫,價值約合人民幣20萬元的洋蔥被洗劫一空,還有街頭菜販因洋蔥太貴被人打了。

印度政府下令:暫停一切洋蔥出口,優先供應國內。然后,依靠從印度進口蔬菜的鄰國孟加拉國,洋蔥價格增長了9 倍,斯里蘭卡和阿聯酋等南亞,中東國家的洋蔥價格也應聲上漲;尼泊爾依靠中國每天額外供應40 噸洋蔥才穩住了局面。

全球化的今天,密切的貿易往來令各國人民的胃空前貼近,“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不再只是空洞的感慨。離開對方,至少胃就不答應。印度為解決當務之急,從土耳其進口了1.25 萬噸洋蔥;甘肅的洋蔥商人說,受印度減產影響,該省2019年5 個月的出口量比2018年一年還多。

大家語言不通,吃的卻可能是同一片地里的洋蔥。這種趨勢在全球蔓延,始于15~17 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哥倫布把美洲的大豆、玉米和馬鈴薯帶回歐洲,后來又把它們和甘蔗與咖啡一起運到非洲,這顛覆了非洲的農業與飲食。

500 多年來,人類越發頻繁交往的痕跡,通過吃就能輕易感知到。時至今日,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進口食品消費國。2017年,我們從全世界187 個國家和地區進口了580 多億美元的食品。巴西2018年出口大豆8000 多萬噸,中國買走了近7000 萬噸。中國人每喝下的1000 毫升牛奶,其中大約有200 毫升來自進口。

對于生產了全球大約四分之一糧食的中國,進口食品優化著產業結構,也調劑了百姓生活,但終歸并非必需。離開全球貿易人民真就吃不上飯的國家名單也很長:比如90%的糧食和60%的肉類都依賴進口的海灣國家。農產品自給率不足10%的新加坡,不足30%的韓國和不足40%的日本,還有以色列和荷蘭這樣的“農業大國”——單看產值,農產品的百分之八九十都實現了自給,但其實生產和出口的都是高檔水果、蔬菜和花卉,大宗糧油還是要依靠別國。

民以食為天,隔著大洋不同膚色的人們是否彼此需要,胃給出了最誠實的答案。國際熱帶農業中心發布過一項數據:1960年,全球平均每人每年會吃下2248 種食物,50年后,這一數據變成了2770 種。500 多種新口味幾乎都來自國際貿易帶來的新品種。

世界的悄然變化往往不被局中人感知。差異仍舊很多,但在相互接近的道路上,人們其實已走了很遠。如今大豆最主要生產國之一的巴西50年前還在靠花生榨油;從非洲到東南亞,人們開始種植小麥也是最近百十年的事。人類這么容易被彼此改變,或許證明我們比想象中更親近。

最近,嗶哩嗶哩的一位美國籍視頻博主發了一則視頻,講的是圣誕節吃中餐,已經在美國成了“傳統”。他們不在家做那些傳統食物,紛紛來假期不打烊的中餐廳覓食,還有人告訴博主:“一點不覺得中餐是異域風情,這就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p>

看看視頻里人頭攢動的餐廳,隱約有些感動。一大家美國人擠在一張圓桌,中間堆滿熱氣騰騰的飯菜,著實和春節期間的中國沒啥區別,無非筷子用得熟不熟練。全家團圓吃一頓熱鬧飯,大概是全世界相同的愿望。

據統計,海外現在已有近70萬家中餐廳。2017年,我們從全世界進口了5300 多萬噸食物,同比增長了36.5%。各有分工的貿易體系下,大家可能也早已分不開了:馬來西亞作為東南亞的食品中心,生產著1000 多種飲料,但80%的肉類仍需進口。2018年,英國全國農民協會給忙著脫歐的當局發公開信,稱如果不能繼續自由進口食物,不列顛島民一年后就沒東西可吃了。

沒了朋友,連飯都吃不飽——這就是當今的世界。

我又想到了自己的老家,一座山東沿海的小縣城。這座城市的一大特色產業便是食品外貿加工,從我記事起,學校的食堂便不時出現韓國風味的泡菜以及煮著魔芋與海帶的關東煮。我們知道,它們由城郊的工廠生產,大多被賣到很遠的地方。我們并不熟悉韓國和日本,只知道它們真的好吃。

猜你喜歡
洋蔥進口印度
8月我國進口煤炭同比增長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賓大米進口增加近30%
五彩繽紛的灑紅節 印度
剝開心的洋蔥
印度式拆遷
把“進口門到門”做到極致
印度運載火箭的現在與未來
洋蔥 編辮
三十六計第五計:趁火打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