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歌朗誦指導策略略談

2020-06-29 12:34彭錫華
教學研究與管理 2020年3期
關鍵詞:詩歌朗誦語文教學小學語文

彭錫華

摘要:隨著語文部編教材的投入使用,我們從教材中看到了語言表達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教材編者希望教師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利用教材,朗讀教材,更希望教師可以通過多樣的方式鼓勵學生走進教材、走進課文,從生活中通過多樣的方式體會教材中所蘊含的情感。作為“讀”的一種方式,朗誦是語文表達的重要方式,教師教學生如何朗誦,對學生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歌感情有重要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歌朗誦;語文教學

在部編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涉及人文要素。而人文要素如何才能真正通過“人”來表現出來?多讀多聽多想無疑是必要環節,而朗誦作為“讀”的一種方式,是重要的一環。但是,從實際教學來看,朗誦在小學中的運用并不多,小學生對如何完成一個“好”的朗誦也沒有明確的認識,借教材改革的東風,教師應該把朗誦的技巧教給學生?;诖?,本文以略讀課文《延安,我把你追尋》為例,對如何指導學生朗誦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把握詩歌的背景

了解詩歌的背景才能知道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詩歌,寫詩的目的是什么。這些是朗誦者與聽眾溝通的基礎,是朗誦者要通過朗誦傳遞給聽眾的,很多時候,詩歌的背景代表著朗誦的情感基調。如果背景是歡快的,那么在朗誦的時候,情感應該是輕松歡愉的;如果背景是悲壯的,那么在朗誦的時候,情緒應該是低沉感傷的;如果背景是平淡無奇的,并沒有顯出某一方面的特殊,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奠定朗誦時候的基調??梢哉f,了解詩歌的背景,是做好朗誦的第一步,也是關鍵性的一步。比如,詩歌《延安,我把你追尋》的背景是與延安精神有關的,這是一種革命精神,其中有著艱苦奮斗的追求,有著堅貞不屈的情懷,有著開天辟地的勇氣,要朗誦好這首詩歌,首先就要了解這些背景,在課上教師講解“南泥灣”代表著艱苦奮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精神;“楊家嶺”上的講話有著“死或者重于泰山,或者輕于鴻毛”的說法,告訴學生革命是多少人的犧牲換來的,“延安寶塔山”是一種革命的代表,是中國人達到的精神的代表,是中國革命的堅挺脊梁代表。教師在說完這些知識之后,學生馬上明白了這些名詞都是革命精神的代表,所以,教師引導他們再讀這些話語的時候,學生自然而然就把語氣加重了。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詩歌的時候,首先要給學生拓展相關的背景資料,尤其是類似于這種革命詩歌的資料,讓學生從背景中真正體會到革命的不容易、革命的偉大,體會到現在新社會的幸福,學生有了這樣的背景作為基礎,在朗誦的時候,情感自然而然地就表現出來了。而且,學生對背景有深刻了解之后的朗誦,情感的迸發是由內而外的,不是表演的,不是虛構的,而是真實情感的表達,這樣的朗誦才能夠更打動人。

二、讀好關鍵詞句

在一首詩歌中,總有一些段落是全文的高潮;在一個段落中,總有一些句子是整段的核心之處;在一個句子中,總有一些詞是點睛之筆,所以,在朗誦的時候,這些就是重點要把握的,應該重點朗誦的。從另一個方面說,學生如果能夠在朗誦的時候,讀好這些字詞句,朗誦水平也會得到提高。比如,在《延安,我把你追尋》中,第二小節,使用了四個“追尋你”,這四個“追尋你”形成一個小節也形成一個排比句。教師這個時候提問,排比句的作用是什么?學生自然回答是增強感情,所以,教師在這里第一次引導學生朗讀,讀出感情升華的表現。接著,教師再做引導,這幾個“追尋”,從一般的景物:叮咚的河水,梨花的清香到后來更為深刻的“南泥灣開荒的镢頭”“楊家嶺講話的會場”,在文字表達上層層遞進,由表及里,所以在朗讀這一部分的時候,更應該做到情緒逐漸深入,情感逐漸流露。這個時候,教師再次讓學生朗讀,學生一方面知道應該重讀這幾個句子,另一方面也知道這幾個詞是關鍵詞,這個詞要突出朗讀。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對詩歌朗讀的感受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再者,對于一些特殊“巧妙”的詞應該很好地把握。例如,在這篇詩歌中“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對應了下一句“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這里有“告別”也有“忘不了”,這是兩處對比,教師就告訴學生,這樣的對比在朗誦中是應該強調突出的,是應該由朗誦者傳遞給聽眾的。從關鍵詞的對比中引導聽眾了解,什么是應該忘掉的,什么是忘不掉的。學生了解對比應該重讀之后,教師再讓學生找找,這首詩歌中有沒有出現對比形式的詞,學生自己找到之后再讀就知道應該重讀了。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誦的時候,一方面應該抓住重點的句子,比如排比句,讀JLIJ,感情;另一方面應該抓住重點的詞,比如對比的詞,具有特殊意義的詞等。學生抓住了這些關鍵詞句,朗讀詩歌就有了突出點,有了核心和落腳點,朗讀時就不再是平淡的,而是有感情和生命的。

三、注意抑揚頓挫

詩歌的朗讀要注意抑揚頓挫,一方面要找到關鍵詞,另一方面就是依靠標點符號。上文我們所分析的關鍵詞句,在讀的時候必然要做到感情飽滿表達,語調提高。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找到關鍵詞句之后,就讓學生根據詞句的特點來確定朗讀的“抑揚頓挫”。比如,在讀到排比句的時候,感情是層層遞進的,那么第一句的感情很顯然應該平淡一些,逐漸遞進,最后一句達到情感的最高峰,這是讀排比句時候的語調。再比如,讀到“告別了”和“忘不了”的時候,這兩個詞是對比關系,很明顯這兩個詞要重點強調也就是重讀,那么,后文的“破舊的茅屋”和“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就不應該再重讀,這也是在朗誦時要注意的另一方面內容。朗讀不能一直“抑”,同樣也不能一直“揚”,否則容易讓人疲勞。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的時候,除了關鍵詞句需要重讀,其他地方的語氣要做到平緩,避免始終處在情緒高潮之中,引起學生的反感。此外,除了抓住關鍵詞來控制情緒的抑揚頓挫,教師還要教會學生根據標點符號的不同來把握情緒,比如感嘆號出現的時候,就要提高自己的感情,將感嘆的語氣讀出來。出現問號的時候,語氣就要上揚,將疑問的語氣讀出來。要知道,詩歌中的每個標點符號都不是多余的,每一個值得朗誦的作品都是斟字酌句提煉出來的。所以,教師一定要告訴學生,能夠準確朗讀標點符號,是抓住抑揚頓挫的基礎。

語文所包含的課內外活動眾多,詩歌朗誦是眾多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優美的文字打動人,以飽滿的情感感染人,以激昂的語調吸引人。很多時候,朗誦成為人們抒發情感,歌頌美好的一種方式。綜上所述,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了解詩歌的背景,指導學生抓關鍵詞句,并且引導學生正確掌握抑揚頓挫的方法來提高朗誦表現力。

參考文獻

[1]劉青.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誦教學策略探索[J]吉林教育,2017(09).

[2]寧先達.小學語文高效朗讀訓練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12).

[3]彭興露.語文課堂上的朗誦技巧[J].課外語文,2015(02)。

猜你喜歡
詩歌朗誦語文教學小學語文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詩歌朗誦會舉行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Migrant Worker Poets Recite Works in Hangzhou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