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條件下電視新聞節目優勢的重構

2020-07-01 11:31王利勇
記者觀察·下旬刊 2020年5期
關鍵詞:重構電視新聞優勢

王利勇

摘要:新媒體條件下,傳統媒體受到較大沖擊。就電視新聞而言,如何揚長避短,借助對內容、傳播等流程實施再造,重新構建起強大的優勢,打造核心競爭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新的課題。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新聞;優勢;重構

一、新媒體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

(一)信息來源多樣

傳統媒體時代,信息的采集和傳播更多地被掌控在傳統主流媒體手中,受眾往往被置于從屬、被動的境地,幾乎無主動性可言。這種狀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日益成熟被打破了。新媒體條件下, “人人都是麥克風”成為現實,受眾逐步走到信息傳播舞臺的中央,并在很大程度上參與到信息采集的過程中,信息呈海量化態勢,信息來源日趨多元,信息共享程度逐步加深。由此,電視新聞的傳統“霸主”地位受到挑戰。

(二)傳播平臺多元

新媒體平臺的大量涌現,讓電視媒體傳統的傳播模式趨于多元。這種變革,不僅僅體現在傳播技術的升級,更體現在傳播渠道、傳播平臺、傳播模式的多元化上。比如,借助智能手機、電腦、數字電視等終端設備都可以收看電視新聞節目,受眾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回放、點播等操作等。

(三)公眾話語空間擴大

除了傳播速度迅捷、信息共享程度提高等特點,新媒體所具備的雙向、多向交互傳播模式使得傳播呈現出互動化的色彩。這種互動化直接帶來了平等、自由的話語權。受此影響,電視媒體以往所具備的對話語權的壟斷地位被沖擊,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擴大、開放話語空間,讓受眾“有話好好說”。

二、新媒體條件下電視新聞節目優勢的重構

(一)“跨界”整合節目資源,豐富傳播形式

當下,電視媒體需要打破慣性思維,不僅僅融合報紙、廣播等媒介,更要主動聚焦網絡空間,對網絡空間的熱點信息“應收盡收”,確保所報道的內容接地氣、有溫度。當然,這種“跨界”整合不是盲目地“貼牌”,更不是一股腦地“復制”,而是契合電視傳播特點的“拿來”。如許昌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的《觀天下》欄目,就是以專業傳媒類微博為信息“藍?!?,在內容選材上做到精而活,在互動上做到多而深,在傳播方式上實現多平臺推送,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二)多元敘事視角,做足節目的真實性

借助語言、畫面傳輸信息,最大程度地還原新聞事件的“原貌”,是電視新聞真實性原則的完美體現。新媒體條件下,受眾在享受海量信息的同時,也受到了信息泛濫的困擾,尤其是信息真實度的不確定性成為一大難題。故而,電視新聞節目可以發揮所固有的優勢,盡可能地采用多元的敘事方式,聚合碎片化的新媒體信息資源,聚攏不同群體的聲音,用深度、權威、高端的報道做足做實新聞的真實性,借以提升節目的影響力。

(三)同步報道重大事件,提高新聞報道的權威性

重大事件影響深遠,是考驗媒體傳播能力高低的一把重要標尺。在這方面,電視新聞節目集聚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然而,在新媒體語境下,受媒介素養良莠不齊、網絡信息失真嚴重等因素影響,輿論導向問題倍加凸顯。作為黨的重要權威輿論陣地,電視媒體必須具有政治家的擔當,扛起正確引導輿論導向的大旗。在重大事件報道上,電視新聞既要做到“全程”“全效”,又要力爭“客觀”“透明”,避免“謠言滿天飛”,保證網絡輿論、坊間輿論和主流媒體輿論的整齊劃一、步調一致。

(四)創新傳播技術,多頻次開展現場直播

現場直播是電視媒體的常規性“武器”,曾為電視新聞節目集聚了極高的人氣。新媒體條件下,其他媒介雖然也紛紛涉獵現場直播,但是其傳播技術、傳播手段等短期內尚無資本同電視媒體“叫板”。故而,電視新聞節目應該對此予以充分挖潛,從度時效上下功夫,把現場報道這一品牌優勢擦得更亮。在報道中,不斷提高媒體制作水平,形成新的制作技術優勢,豐富新聞節目內容,提升節目影響力。同時,還要注重吸收最前沿技術,強化對各種先進技術手段的轉化,強力推動現場直播技術的提檔升級。如今,3D模擬模型、飛行設備搭載拍攝、水下拍攝等傳播技術在電視媒體的廣泛運用,大幅提升了電視新聞畫面的品質,讓觀眾“只緣身在此山中”,宣傳效果呈幾何級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條件下,電視新聞節目必須強化融合意識,對節目架構、傳播形式等進行全方位的創新,進行融合發展、轉型發展。只有如此,才能重新構筑起電視新聞節目的優勢,打造核心競爭力,從而在新一輪的媒體競爭中贏得主動。

(作者單位:許昌廣播電視臺)

猜你喜歡
重構電視新聞優勢
從功能語用角度解析電視新聞采訪的提問策略
長城敘事的重構
壯語電視新聞制作創新探析
重構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畫與話
試論電視新聞的娛樂化現象
基于FPGA的動態可重構系統設計與實現
第二優勢
從優勢到勝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