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貧困山區留守兒童問題研究及對策

2020-07-04 02:04趙麗芳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基本策略貧困山區問題研究

趙麗芳

摘 要:我們學校地處貧困山區,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數量多,成績差,又不好管理。他們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是當今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引起高度重視。

關鍵詞:貧困山區;留守兒童;問題研究;基本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許多貧困山區父母離開家鄉,為了掙錢或是追求更多利益,離開自己的孩子,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或親戚朋友,這些兒童在沒有父母陪伴下,會在心理和生理上出現許多問題。本文將詳細介紹留守兒童,并分析造成留守兒童的各種原因,對留守兒童造成的危害,提出一些解決的措施,希望更多愛心人士能夠關注留守兒童。

一、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隔輩親人的溺愛,形成孩子不良習慣多發

父母外出務工時,一般將孩子委托長輩或親屬監護,從而形成隔代監護。而長輩往往對孩子放縱和溺愛,并不重視對孩子行為的約束和思想方面的教育。他們多數人認為只要給孩子吃好、讓身體長好,自己就盡到了責任。此外,祖父母、外祖父母絕大多數是文盲,受自身教育及知識水平所限,他們即使有心輔導留守兒童的學習,事實上也無力輔導。當然,更有甚者,有些老人在對孩子的供給上還有攀比心理,對孩子的零花錢不加限制,或給孩子購買智能手機,卻很少去關注孩子學習及心理的變化,對孩子的小錯不予以懲戒,聽之任之。久而久之,孩子犯錯,想管也管不了,以至于打架、偷盜等現象在留守兒童身上多有發生。而在青春逆反期,更是留守兒童不良習慣多發、厭學現象嚴重的階段,如筆者所在學校,孩子不良習慣大多出現在八年級,厭學、逃學現象頻發的也是在八年級。

(二)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是極其脆弱的,心理的發展需要父母一步一步地教育,可是父母一方或是雙方的缺位將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嚴重的影響。父母不能隨時隨地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長變化,不能在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給予撫慰、疏導,以致于產生許多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 自卑心理障礙

學前留守兒童心理認識發展不成熟,而他們的父母又不在家,一些需求不能得到滿足,便在心理上產生落差,自卑心理由此慢慢產生。

2. 孤獨無靠心理

學前留守兒童或許因為打雷時沒人抱著,生病時沒人拿糖哄著都會引起孤獨無靠心理。

3. 攻擊性行為的出現

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導致兒童的一些心理問題不能及時疏導,當外部矛盾激化時,心理矛盾也就跟著激化,內外矛盾的雙重激化很容易引起攻擊性心理和行為的出現。比如,當被其他小孩嘲笑是沒爹娘的孩子時,便會憤怒地去攻打別人。

(三)教師利己主義的歸因,對留守兒童教育不夠

學生出現不良行為習慣及學習成績下滑問題時,一部分教師總是不能客觀、公正、準確地進行原因分析,而是推脫責任,盡量使自己處于有利的地位,將積極的結果歸因于自己,將消極的結果歸因于他人。筆者與某些學科成績不佳或班級不良行為發生率較高的學科教師和班主任交談后發現,他們可能是出于維護自身尊嚴的動機,造成教育者本人往往不從自身找原因,他們總是認為孩子問題的出現是家庭教育或孩子自身的原因,經常以學生本身就很差的思維定勢去搞教育教學工作。于是,在班級管理與學科教學中,重視成績好的學生,忽視成績落后的學生。這種歸因偏差不僅表現在教師對學生成敗的歸因上,也明顯地表現在教師對同事教學成敗的歸因上。正是由于這種認識上的利己主義所形成的偏差,造成個別班級留守兒童成績停滯不前,問題學生也越來越多。

(四)生理健康問題

1. 身體發育遲緩。留守兒童需要生長發育的必要營養,而生活的困難使他們在成長時期出現營養不良現象,許多留守兒童身體發育遲緩。有些家庭的勞作落到了留守兒童的身上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這個時期的孩子是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本該享受美好的童年,卻承擔了不該承擔的勞作。

2. 意外傷害。留守兒童自我防護能力和免疫能力弱,有些地方醫療設施落后,兒童受到傷害不能及時救助。還有一些不法分子販賣兒童,或是將兒童弄殘乞討,也有一些幼兒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而遭到同學或是鄰居的羞辱和打罵。

二、留守兒童問題的建議

(一)對政府提出的建議

1. 借鑒英國的“確保開端計劃”和美國的“提前開端計劃”

我國政府可以向留守兒童,主要是針對低收入家庭也提出的一項福利計劃。比如在鄉村建立社區教育服務機構,該機構免費為家庭貧困的0-6歲幼兒提供幫助,提供留守兒童家庭沒有的教育,是一種補償教育。

2. 加強留守兒童與家長的聯系

父母與子女雙方,不論是哪一方的主動溝通次數多了,親情的溫暖系數也就直線上升了。這種聯系可以是電話通信,也可以是父母與幼兒見面聯系,政府可以提供經費,讓會說話或是有交流能力的幼兒與父母的電話、視頻通信的次數頻繁一些,緩解長期不見導致孩子一些心理問題的出現。

(二)對社會提出的建議

1. 建立多種形式的保護留守兒童的網絡

社會上的一些熱心人士可以在網上建立一些網站,這些網站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比如以學校為主的教育網站,以村莊為主的監護網站,還有以保護幼兒意外傷害為主的保護網站,同時也可以讓留守兒童在困難的時候很容易得到群眾的幫助。

2. 重視家庭教育,還留守兒童健康的成長環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中所不可或缺的,所以留守兒童的父母必須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留守兒童的父母應在滿足孩子物質條件的前提下,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建議外出打工時,盡量爭取一方能留在家里,讓孩子享受愛的沐浴。如必須雙方打工,則每年至少回家一次看望自己的孩子,讓留守兒童得到愛的澆灌。也可利用打電話給委托監護人、孩子及教師,詢問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切實關心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和學習情況。和孩子多交流,多談外面的打工經歷,使孩子理解父母的辛勞,讓孩子明白父母外出務工是為了生活得更好,從而使留守兒童理解父母,感恩父母,能夠遵守學校紀律,好好學習,報效社會。

3. 發揮家長學校職能,更新家長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

家長學校是聯系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紐帶,要教育好孩子,就需要教師和家長都懂得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發展過程,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做孩子成長的合格領路人。而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大多是祖輩,由于時代不同,隔代管的老人的知識和思想觀念有些落后,往往只有良好的愿望,但效果未必好,他們急需更新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多學一點育人知識。

三、結束語

最后,期望各級政府加大教育投資,在勞動力人口輸出集中的地區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讓留守兒童在集體關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是對家庭教育缺失的有效補償。

參考文獻

[1]范先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面臨著的問題及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07).

[2]遲希新.留守兒童道德成長問題的心理社會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05(06).

猜你喜歡
基本策略貧困山區問題研究
聰明藥
滇西貧困山區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的滿意度現狀
淺談水肥一體化技術在北方貧困山區的應用與推廣
陽光體育背景下中學武術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實踐與認識
山里炊煙暖 孩子笑開顏:“春苗營養廚房”落戶寧夏貧困山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