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有效政治課堂,提升政治課堂質量

2020-07-04 02:04王笑時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鉆研脈絡師生關系

王笑時

摘 要:高中政治課堂的有效性關系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因此,課堂的有效性就顯得格外重要。在有效的教學中,既要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打造有效政治課堂,教師必須從課前、課中、課后層層入手,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少,精心、用心設計好每一個環節,只有腳踏實地的做好這些環節,學生才有興趣學好這門課,才能提高課堂的質量。

關鍵詞:鉆研;興趣;脈絡;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用心設計的教學環節、語言的錘煉、知識的過渡、創設的情境、有效的設問、作業的布置以及多媒體運用等多方面的優化,以促進政治課堂向高效、趣味的方向發展。努力打造有效的政治課堂,提高課堂質量,始于教師,源于學生,既要教的高效,也要學的高效,這就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深入鉆研教材,準確把握學情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要準確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必須深入鉆研教材,要求教師在有限的課時里整合教材內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重難點,構建知識網絡,讓學生聽完一節課后思路是清晰的,能知道今天這節課收獲了些什么。這就要求教師有很強的教材駕馭能力,認真備課,踏踏實實做好每一節課的課件,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準確把握學情是關鍵,學生對政治課不是很感興趣,其原因是學生覺得只是理論上的知識,覺得就是在講空話,沒有多大作用。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強調政治學習是思想高度的提升,其理論適用于所有實踐活動,并非觸不可及,要求學生正視政治對塑造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作用,腳踏實地學習政治理論。

二、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優化課堂教學的前提是教師要通過各種方法提高自身的素質,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平時在備課時,可以通過新聞媒體了解時事政治,與課本知識進行銜接,在課堂上能夠給學生拓寬知識面,還可以發揮不恥下問的精神和和團隊精神,向身邊的同事和朋友請教。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建構主義認為,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人與人的主體間的靈與肉的交流活動”,而不是“理智知識和認知的堆積”。我覺得好的教學模式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以師生、生生間的經驗交流分享為主要途徑來促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講授的一切信息,而是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主動思考問題,豐富經驗,提升認識。因此,進入文本學習之前,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欲望和好奇心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有質疑,才會渴望解決問題。

第一,我建議課堂上開設專題辯論賽,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們通過辯論的方式,共同探討、暢所欲言、發表看法、提出質疑、溝通思想,增加每個學生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從而把握話題背后蘊含的政治原理和要點。這樣有利于營造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改變傳統的單項交流的方式,讓學生以思為樂,覺得政治課不再刻板,而是有滋有味,也有利于形成高效課堂。

第二,課堂上還可以開設“時事論壇”。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由學生自己準備和主持,要求運用所學經濟學、政治學、哲學原理分析同學們關注的社會熱點現象,如中美關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結構調整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

第三,課堂開設探究活動。以前我只側重于知識的生成,認為每一個知識點都需要探究活動來生成。一路走來發現,其實沒必要,針對容易的簡單的知識點,可以選擇學生自學,也可以選擇老師簡單講解。比如講到市場和計劃是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就和他們形容,“兩只手要手牽手才能向前走”,他們就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了。而針對重點知識,應設置有效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探究,最終生成知識點。在設置探究問題時要注意選擇的材料或事例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或具有典型性,或關注時政熱點,深入淺出,對教材知識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現實生活的問題,增強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當學生探究完后,教師要根據他們的發言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進行要點的歸納和總結。同時,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也要及時指出,對偏差要予以糾正,對理解深度不夠的知識要適時引導、點撥??傊?,教師對學生的分享匯報要適時給予中肯、有效、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指導,使他們能夠不斷提升、進步。

最后,要重視課堂最后五分鐘。由于高中學業繁重,學生學習政治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來盡可能地提高學習效率。每次新課講授完后,我就會進行“限時記憶”,根據內容設置2分鐘或5分鐘。在這有限的時間里,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記憶效果會極大提高。

三、構建思維導圖,理清知識脈絡,作業精講精煉

培養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習慣,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整合基礎知識,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清晰的脈絡,堅持下來會對他們學習政治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作業,我認為作業是連接教師和學生情感的橋梁,所以,基本上每一次的作業,我都會根據作業情況以及學生的平時表現來寫簡短的評語,畫上我專屬的微笑笑臉。評語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加油,繼續努力!very good!非常棒!在某個方面沒有做好要改進”等等。其實學生很在意這些私人定制的評語,會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我一般會把前一天的作業認真批改完,在上課之前利用幾分鐘把集中錯題講解完。這樣既可以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針對集中性錯誤。

四、關心尊重學生,優化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高中生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考,需要關心、認可、尊重和幫助。要經常找學生談心、聊天、交流思想,聯絡感情,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慰、精神上的鼓舞,讓學生感受到老師也是無話不談的朋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既優化了師生關系,學生也得到了人文關懷和尊重。

總之,要打造有效課堂,提升課堂質量,要多措并舉,時教時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有效課堂中。教師必須從課前、課中和課后著手,環環相扣,只有做好每一個環節,才會達到更好的效果。這些環節,雖然看似很普通,但貴在堅持,只要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腳踏實地,持之以恒,不斷在教學中鞏固強化,就會對我們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仰望星空時,勿忘腳踏實地”,是我經常和學生說的一句話,學生如此,教師亦如此。愿我們把喜歡的工作做得越來越好,并能在自己的工作上有所突破和創新!

參考文獻

[1]丁金巧.教師文化經驗分享式教學之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11):119-120.

[2]孟國英.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語文教學效果[J].電子制作,2013(17):168.

[3]陳振鵬.思維導圖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8):43+45.

猜你喜歡
鉆研脈絡師生關系
Desire for Youth
福州吟誦調留存脈絡梳理
樂在鉆研中
延安時期的黨建“脈絡”
組織場域研究脈絡梳理與未來展望
略說鉆研語文文本的基本程式
三喻文化與師生關系
“知行并進”與“從做中學”理論脈絡的比較
鉆研種植業 帶頭奔小康童進禮
淺談技校的師生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