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幼兒園勞動教育

2020-07-04 02:04耿糯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獨立自主意志力勞動教育

耿糯

摘 要:“3-6歲是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初步養成的關鍵期”,“要培養幼兒對勞動的熱愛和勞動成果的尊重”,從“關愛幼兒良好品行養成”出發,在幼兒園勞動教育中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人類的發展是離不開勞動,應當重視勞動對人的教育意義,特別是對幼兒教育的意義。家長、老師以及社會都應為幼兒創設一個積極的勞動教育環境,重視勞動對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勞動教育;意志力;獨立自主

勞動是成人世界不可或缺的,勞動對于幼兒同樣如此。通過勞動教育可以促進幼兒德、智、美、體全面發展,在勞動中能展示、顯露、發展個人的天賦才能。給幼兒提供適當參與勞動的機會,不僅使能讓他們獲得勞動的教益,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提高動手實踐能力,而且能讓他們體驗到責任感,還可以讓他們懂得關心父母,關心他人,從而促進家庭成員關系融洽。

一、幼兒園勞動教育對幼兒自理能力發展的意義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勞動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優秀的生活與學習技能。實踐證明,人的許多優秀品質和技能是在勞動中形成的。

(一)勞動能鍛煉幼兒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

勞動是一個辛苦并且需要堅持的過程,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人們通過勞動所獲得的勞動成果。孩子們總有一天需要獨立創造勞動果實,我們應當從小為幼兒創造種種學會勞動的機會,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家庭與學校的各項勞動,讓幼兒切身體會勞動的不易與艱辛,磨煉幼兒吃苦耐勞的品質。貧困、偏遠山村的幼兒小小年紀就學會了許多生活與生存的技能,因為家庭條件的艱苦,他們不得不早早為家人分擔家庭勞動任務。這些幼兒往往比經濟條件優越地區的幼兒更能吃苦,在生活和學習中克服困難的意志也更堅強。當這些幼兒踏入社會時,他們也更容易適應社會,這就是較早的勞動經歷給他們帶來的堅強品質的發展。如果給較富裕地區的幼兒同樣提供勞動的機會,這對于幼兒形成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是極其有利的,也必然會幫助幼兒更好地培養適應社會能力。

(二)勞動能幫助幼兒提高獨立自主性

獨立自主性是指一個人獨立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人們生存和進行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品質。有些家長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慢慢就能學會獨立自主的能力,因此許多事就為孩子大包大攬地做了,幼兒也就喪失了自己勞動的機會,然而這樣的做法導致了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缺失了獨立自主的意識。有教育界的專家曾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獨立性”,而這種獨立自主的意識應該從小培養,這就要求我們在幼兒時期就注重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勞動是一個需要獨立自主進行的活動,在勞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需要依靠自己去解決。我們應該學會放手,為幼兒提供勞動的機會,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勞動,幼兒在勞動過程中學會了很多獨立生活的技能,慢慢體會到獨立自主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逐漸形成“自己能做的事白己做”的獨立意識,這樣也能減少幼兒對家長、老師的依賴心理。

幼兒時期正是幼兒發展各種優秀品質和能力的階段,勞動對于培養幼兒的獨立自主性有著重要意義,所以這一時期應注重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

二、幼兒園勞動教育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發展的具體表現和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作為孩子們學前教育的園地,要遵循和諧發展、全面培養的原則,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擔著對幼兒生活能力培養的重任。因此,教師要對自理能力差、不愛勞動、懶惰等幼兒的不良習慣,及時提出有效的方法以及幫助家長尋找原因,要通過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與家庭配合,步調一致地對幼兒進行教育,爭取讓孩子們有更好的發展。

(一)幼兒園勞動教育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發展的具體表現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會自己照顧自己,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在古代,一些權貴子弟終日斗雞玩鳥,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發生了戰亂,奴仆們四散逃命,這些子弟什么都不會,只得坐著等死。如今我們身邊的孩子們呢?在幼兒園,所有的一切都是家長們包辦。其實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從小培養幼兒力所能及的自理能力勢在必行。

幼兒時期,孩子就有了勞動能力。但是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作為獨生子女的孩子們,是全家的小寶貝,是重點保護對象,平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能所及的事(如穿衣、洗臉等)都被家長們悉心地包辦了,孩子的勞動潛能很難被挖掘出來,從小沒有愛勞動的習慣,頭腦里沒有勞動的意識。

勞動是每個人的義務。在班里,為使孩子體驗到這一點,我給孩子們安排了值日生表,分組值日,讓孩子知道勞動是必須的,每個人都有勞動的義務。當然,勞動時主要讓孩子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擦桌子、倒垃圾、擺放圖書、玩具、澆花等等。通過參加勞動,幼兒體驗到打掃衛生的辛苦,還培養了他們的環保意識,再也沒有隨地亂扔垃圾的現象了。

(二)幼兒園勞動教育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發展存在的問題

幼兒勞動教育由來已久,“中國現代兒童教育之父”陳鶴琴先生認為,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培養勞動習慣和技能,不僅是“生活使然”,更與幼兒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其“活教育”的第一原則便是“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幼兒勞動教育在思想認識、措施辦法、家園互動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1. 家長認識片面化

如今,許多家長在幼兒智力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尤其對幼兒知識學習幾乎傾注了所有的心思。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勞動教育對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勞全面健康發展的意義,因此在很多時候忽視了家庭勞動教育,有意無意剝奪了幼兒勞動的機會。大多家長認為幼兒年齡太小,無法承擔家務勞動。也有的爺爺奶奶認為自己小時候沒有享福,就該讓自己的孫子多享點福。之前班上有個小朋友陽陽,4歲的陽陽是插班生,一來園,他就表現出非?;顫姾脛?,在陌生的新環境中能和同伴友好相處,能積極參加教師組織的教育活動??擅慨斘缢瘯r,其他小朋友都手腳麻利地脫好衣服褲子午睡了,他卻坐在那兒“發呆”,老師怎么鼓勵、贊揚,希望他自己動手,可他就是不動。一開始,老師以為他不想睡,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坐著都要睡著了。還有幾次穿著厚厚的衣服褲子直接睡了,后來老師們終于發現他不會脫,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陽陽一直住在爺爺奶奶家,其實一歲半的時候就能自己脫襪子、衣服,后來爺爺奶奶舍不得,包辦了,才造成了他現在自理能力欠缺。其實像陽陽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這種家長也比比皆是。

2. 幼兒園教育碎片化

碎片化是當前幼兒園勞動教育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許多幼兒園對勞動教育沒有予以重視,勞動教育不系統,組織活動少,很少甚至沒有把勞動教育列入日程。有時即使讓幼兒參與勞動,由于沒有前期系統引導教育,幼兒不知道為什么要勞動、勞動對他來說有什么意義,就只是抱著玩玩的心態。幼兒在勞動中缺乏情感體驗和勞動成果的欣賞、分享,影響了幼兒勞動的積極性。

三、幼兒園勞動教育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發展的思考和努力方向

實踐證明,幼兒適當參與勞動,不僅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促進肌肉、骨骼等方面的發育和肢體動作的靈活性,更能在動手、動腦的反復實踐及同伴互助與操作探索中收獲知識、積累經驗,變得更加能干、聰明、懂事,形成良性循環。多年來,我們積極致力于幼兒勞動興趣、勞動習慣和勞動情感的培養,總結了幾條切實可行的努力方向。

(一)符合年齡,追隨實際

勞動的性質主要是生活范疇,幼兒勞動的性質不應局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應該“別人的事情幫著做”。針對幼兒不愛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我們注重針對幼兒年齡特點選擇相符的勞動內容并進行引導。例如,每個年齡段的幼兒都參與的種植、養殖活動,要求就有所不同:小班多以參與種植和動物的照料等為主;中班幼兒就開始獨立進行種植和照料了;到了大班,幼兒不僅要在種植和照料方面得心應手,更需要分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思考解決改進的辦法。再拿以生活自理為目標的自我服務性勞動來說,小班可以開展洗手、穿脫鞋襪衣服、整理圖書玩具、吃飯等內容;中班可根據生活實際,學習洗臉、洗手帕、洗玩具、分發碗筷;大班開展掃地拖地、整理床鋪、清洗碗筷等活動就變得順理成章,有的幼兒甚至還自發和同伴合作,給角色區的玩具排排隊。所有這些內容并不是一塵不變,而是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興趣和實際需要及時進行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體驗勞動創造的樂趣,感受勞動的艱辛,從而珍惜他人勞動成果,逐步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萌發幼兒熱愛勞動的意識。

(二)滲透游戲,結合生活

游戲是幼兒園最主要、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將勞動貫穿到游戲始終,為幼兒提供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的平臺,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高漲。教師有意識地為幼兒創設勞動的機會和條件,如組織大班幼兒幫助食堂叔叔、阿姨剝豆角、擇菜葉、包餃子或是引導中班幼兒整理區域材料、擺放桌椅、分發碗筷,這些勞動如果插上游戲的翅膀,對幼兒來說一定変得更加新鮮而有吸引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注意講解、引導,并提供適時的幫助,讓幼兒逐步了解具體要求和操作要領。如教小班幼兒穿鞋子,我們教師邊示范邊用兒歌的形式講解:“兩個好朋友,見面看清楚,歪頭不高興,點頭做朋友,鞋子穿穿好,走路不摔跤”。幼兒在邊朗誦兒歌邊操作的過程中自然地習得穿鞋的經驗。再如收玩具、擦桌椅就可以變身成“玩具找家”“給桌椅洗澡”的游戲。學穿衣服、疊被子、系鞋帶后,教師還可組織“看誰穿得快”“看誰疊得好”“誰的小手最能干”等勞動競賽性游戲。

(三)創設環境,實現自主

根據各年齡段的勞動教育內容,幼兒園或家長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和幼兒一起做好勞動教育環境的創設。每個班級的“操作區”可提供材料讓幼兒開展穿衣服、系鞋帶、疊毛巾等游戲性練習及比賽活動。教師也可以和幼兒商量適宜的值日生職責,讓幼兒自發主動地參與為群體和公共事務效力的公益性勞動。比如擦桌子、倒垃圾、擺放圖書、玩具、澆花等等,在幼兒園我針對不同年齡特點,對幼兒進行了一些教育活動。我發現,6歲左右的孩子非常熱愛勞動,并能體驗到勞動的快樂,在勞動中還培養了責任心與愛心。通過參加勞動,幼兒體驗到打掃衛生的辛苦,還培養了他們的環保意識,再也沒有隨地亂扔垃圾的現象了。教師還可以開辟種植園、養殖角,讓幼兒互相商量種什么植物,養什么動物,分工準備,自主參與,體會“我勞動我做主”的快樂。有了這樣的基礎,松土、澆水、施肥、除草、喂食、換水等均不是教師要求的,變成了幼兒自發主動的行為。種植區有收成時,教師可順勢組織幼兒一起采摘果實,品嘗豐收的喜悅。

(四)家園配合,同步培養

幼兒勞動教育光靠教師及幼兒園一方的努力是不夠的,它離不開家長的配合支持與參與,只要家園協同,幼兒勞動習慣和勞動情感的培養就卓有成效。為此,我們充分利用家長會、電談、約談、面訪等方式向家長宣傳勞動教育的意義和方法,邀請家長一同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勞動環境,提供充分的勞動條件,鼓勵孩子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千萬不要因為他們暫時不會做或做不好就一味制止、訓斥、替代,使幼兒失去勞動的機會。教師更要和家長們一起,轉變觀念,視勞動為當然,視勞動為激勵,幼兒就能夠隨著對勞動感情的提升,逐步養成社會性和全面性的人格。與此同時,幼兒園還可以鼓勵家長在播種、鋤草、收獲的時節帶幼兒到農村參觀或實際參加一些勞動,或是到工廠參觀一些產品的生產制作過程。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幼兒接近成人勞動者,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在這個過程中認識生活中最熟悉的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成人勞動,不僅豐富了認識,增進了經驗,更培養了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熱愛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幼兒園必須重視幼兒勞動教育,堅持正確引導,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勞動最光榮”的種子,并促進幼兒健康茁壯地成長,讓其從小就具備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逐步成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里期望的那個熱愛學習、健康生活、有責任擔當的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

參考文獻

[1]吳靜.淺議幼兒勞動教育[J].科學大眾,2009(4):89.

[2]張愛玲,冷木草.如何在家庭中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J].甘肅高師學報,2015,(06).

[3]肖湘寧.幼兒園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4]吳玲.陳鶴琴幼兒勞動教育思想探要[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1):130-134.

[5]陸曉文.對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的一點體會[J]新課程(上旬刊),2015(6):204-205.

[6]娜布其.淺談關于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J].科學中國人,2017(2Z).

猜你喜歡
獨立自主意志力勞動教育
Willpower 意志力
意志力也要用在“刀刃”上
紅軍長征與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初步確立
淺論農村體育教學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倡導獨立自主原則,提高初中英語學習成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