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議聲樂的學習認知

2020-07-04 02:24楊尚文
中國民族博覽 2020年6期
關鍵詞:認知氣息傳承

【摘要】唱歌是一件認真的事。學唱歌,要從氣息開始。聲樂練習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煅煉。一個練聲樂的人,身體往往是很好的。唱好普通歌是基礎,作為一名歌手,更需要的是自身素養的養成。聲樂不是隨隨便便的行為,而是一種高尚的文明,展現了人性的大美。

【關鍵詞】氣息;認知;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第一句要講的是:唱歌是一項很累的全身運動,唱歌是一件認真的事。

若不是,則大概率是錯了:態度錯了,認識錯了,發聲錯了。這可能把唱歌當作了一件隨隨便便的事。

更可怕的,若有人把唱歌與名利等同起來,那請不要唱了,放過聲樂吧。

身邊不乏有非常喜歡唱歌的朋友,文中談談歌手在學習中一般會經歷的事、問題和階段,以供參考,并請批評指正。

學唱歌,要從氣息開始;練氣息,先練所謂“下丹田”,就是在唱歌時要使狀態往下沉、向下拉,腹腔被“主動”向下擠壓,其實,在于橫隔膜起了關鍵作用。

其實,在某些無意識、無刻意的時刻,身體的本能是可以進行接近科學的自然式發聲的,如嬰兒哭、女生受驚嚇的“啊”;若再擴展到自然界,大部分動物都可以進行它們這個范疇內的美聲發聲,所以,可以聽到深沉威嚴的獅吼、呦呦的鹿鳴、動聽的貓叫等。

為什么人們唱歌時的發聲反不如動物的科學了呢,其實就是不斷被影響的意識或習慣“掌控”了發聲,造成了這種現象,而需要去做的便是要克服這種影響,使自已不僅要回到那種返璞歸真的狀態,更能夠做到科學發聲的“自覺主動”性,而這便是區別于大自然的一種更高層次的境界。

對于初學者,在自已比較舒服的音階范圍內,用傳不遠的聲音唱首歌陶冶情操,科學發聲的重要性可能體現得不是很大,其原因是因為體內的氣息完全可以支撐起這種娛樂。

但是,當歌者試著唱高音或低音時,由于超出了平時的生活習慣式的發聲,強行發聲幾乎都會引起嗓子的緊張、氣息的上浮,此時,腹腔上浮,吸氣時感覺要用非常大的力氣,胸腔被主動上抬,動作夸張,甚至到了用喉嚨吸氣的程度,然后,腹腔一頂,皮帶一緊,嗓門一擠,一家伙吼出去。一般情況下,若曲譜里多幾處這樣的曲調,那么用不了幾分鐘,嗓子就開始有點癢了,也就是說,這種歌聲是被擠出來的。

通俗的說法,就是在唱歌時要下意識地去注意氣息的下沉,忘卻以前的習慣,“遺忘”嗓子的存在。這一步,如同聲樂的“入門”一樣,但改變是那么難,這一步入門就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

學習是開心的,但也是艱難的,剛開始學時會不得要領,當開始初窺門徑時,就是一個字——累。

練氣息,如果頭部沒有充過血、腹肌沒有痛到吃不消的經歷,那可能是偷懶了。確實,因為太累了,太逆反了,太不與生活習慣“一致”了,可能意志再堅強的人,都不免會間歇性放棄。

但是,陽光總在風雨后,堅持一段時間后,也會很開心。

唱歌不僅僅是唱歌,還與一個人的品性、身體狀態、情緒有關。

聲樂煅煉的是人的五臟六腑,可能還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更好地替代這種練習,聲樂練習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煅煉(比照練內功的說法當然應該與小說內功描述的不一樣)??梢宰院赖卣f,其價值可能會大于外部的強身健體。一個練聲樂的人,身體往往是很好的。

“興趣十足”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往往會試著去唱一些流傳廣泛的民歌,喜歡到公共場合進行表演,但失敗的概率十成里面可能就會有十成。給人帶來的極大打擊是:好像自已沒有一絲進步,唱得太業余,以前的努力簡直就是水中撈月。這種狀態不斷延存,以至于在數個月到幾年后,終于磨滅了最初的那一腔熱情。

一般來說,專業的學習與散學比較肯定是不同的。一是因為有專業教師的帶領。在這一行,最好的方式就是師傅帶徒弟式的言傳身教,學習越到后面越能體現到這點,教與學可以時刻相伴,學習者可以聚在一處,保持良好的氛圍,隨時用眼睛去學、用身體去模仿,所以,若沒有在專業院校學習的機會,那么去參加一個合唱團也會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二是因為有持續的“促動”。再以練內功舉例,練內功時,練習積累的內功會有一個半衰期,若不勤于練習,最后可能保留不了多少,散學們容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院校里面,可以將每一次成果的保留率達到最高;三是因為可以有其他相關科目的輔助配合,這是散學們很難擁有的優勢。

所以,相比散學們,專業學習基本上不會出現放棄的情況,許多疑惑可以及時得到他人的幫助,歌手可以較快找到自已的能力定位。

歌手需要找到自已的定位,知道自已的聲線到底怎么樣,適合唱什么樣的歌,要注重運用從清唱錄音里去聽自已歌的方法。自已認為好的不一定好,自已認為唱差了的也不一定不好。

努力是不會白廢的,積累是肯定的,階段性的進步妥妥地成為一名朋友圈內的小優秀。

要提醒的是,在練習中,若發現失息失調、嗓子越來越差,那么請注意,要做及時調整,因為以前的一些練習,可能存在偏差甚至錯誤。

也有這種情況,許多人在一段時間的努力后,發現自已再唱那些要求比較高的歌時候,反而不如以前好了,這是沒有問題的,可能是一種反復,也可是一種錯覺,這是暫時的,靜等突破吧。

歌是不分好壞的,除了部分挑戰人體極限的音調,大多數歌不能簡單地去評論難易,無論高音、中音、低音都不是那么容易唱的。

其實,唱好普通歌是基礎,能夠把一些在考級中比較低段的“簡單”歌唱好,就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踏踏實實去唱好幾首歌,是可以期望的,實際上也是一種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目標追求。

要注意中丹田處的運用,同時做好支點定位。

無論曲調高低,唱歌時的位置不能變,需要有一個支點,而這個支點就在胸腔肋骨中間點上,這個位置要做到不丟不放;唱歌時,大多數時候會感覺到這個支點,但有時會感覺不到;在演唱中,如果一時發現支點丟了,在意識上也要當其存在,進行強行拉回。

多唱“普通歌”,以普通歌為突破口,借此轉型,去掌握科學的發聲。盡可能多學習專業錄像,多看專業演出,努力唱好一到兩首歌,去唱會、唱熟,形成肌肉記憶。

一段時間之后就會驚奇地發現,有一種半只腳踏入門檻的感覺,無論是清晨、中午、夜晚,是人前、人后,還是比賽、表演,都可以將一到兩首歌隨口拈來,隨心唱來,越唱越有自信,越唱越有心得,“唱膽”從此成長。

樁打好了、打實了,歌唱的基礎夯實了,才可以建大廈。

隨著學習的深入,歌者會更加認識到自已的不足,認識到自已的缺點,不會去盲目追求“更高”的成就。比如,會認識到真正的美聲唱法不是那么容易的,若按高標準唱時,氣息最多只能維持兩句;會認識到真正的民族唱法也不是能輕而易舉地唱出那種想象中的效果,并且如果唱得不對,嗓子會迅速毀掉。

不過,也要指出的是,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專業歌手,還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也許,天賦在這里的作用顯露無遺。

一個好的歌手,比其他人更注意上丹田的運用,更注意頭腔的共鳴。

上中下三個丹田,各司其職,相互平衡,在感覺上中部不動,下部下拉,上部上沖;下邊是基石,是氣海的源泉;中部是通道,保持氣息暢通上下貫通;上部是精加工,是聲音發出前的最后整合,金子般的音色便大部由此而來。以堅實的下部為基座,以放松貫通的中部為路徑,再通過上部的共轉共振,三部沒有重次之分,做到一氣連枝、同時作用,音至頭頂,聲音從頭腔向遠方甩出,達到音傳千米、共鳴陣陣、繞梁不息的效果。

和其他各種知識一樣,在學習聲樂中,尋師訪友、多方求教是一門必修課。

唱歌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需要傳承繼往;一個歌手若要成為一名真正的歌唱家,沒有名師的提點,演唱功底沒有在社會上經過廣泛公開的認同驗證,是上不了一個臺階的。

一名歌手如同一臺樂器,盡一切可能將自已的狀態調整到位,通過悅耳的聲音去表達歌詞中的真意,這是每個歌手夢寐以求的目標。

更重要的是,到了一定程度,作為一名歌手,更需要的是自身素養的養成。

在為人處事中,去不斷得升綜合認知,在歌唱之外去生活、去觀察、去體會,不斷學習充實自已,培養良好品德,增強表達能力;若是進而能初略探知社會真知,了悟人生真理,感觸人性真諦,那便是該額手稱慶之事了。

聲樂不是隨隨便便的行為,是一種高尚的文明,展現了人性的大美。一首好歌,可以廣為流傳,經年不息。

當然,一個歌手要達到更高的層次,還在于自身的突破。

在廣泛汲取后,在不斷的踐行中逐步積累經驗、總結心得,做到融匯貫通,形成表演風格,甚至于在理論認知上有新的感悟或創新,這無疑是一件極可喜的事,終于有了自已的東西,使自已真正走向了大師。

此時,歌不但是唱給大眾聽的,也許更唱給了自已聽,唱給了自已的心聽。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科普中國》[OL].https://baike.baidu.com/item/質量/2640907?fr=aladdin.

[2]百度百科.《科普中國》[OL].https://baike.baidu.com/item/質量/2640907?fr=aladdin.

[3]百度百科.《科普中國》[OL].https://baike.baidu.com/item/勢能/291047?fr=aladdin.

作者簡介:楊尚文(1976-),男,漢族,浙江寧波人,畢業于中南大學,本科,熱衷于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學習與探究。

猜你喜歡
認知氣息傳承
蕾絲氣息
“春的氣息”
《紅樓夢》隱喻認知研究綜述
從社會認同淺談蕭峰之死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關注生成,激活學生認知
春的氣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