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護理服務對社區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意義分析

2020-07-04 21:14劉利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20年7期
關鍵詞:自我管理能力

劉利

【摘要】目的:對社區老年人在社區服務中實施慢性病管理后的意義進行分析。方法:選取200例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間本社區內年齡在60歲及以上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隨機分為兩組,各100例;分別在社區護理服務中給予普通護理管理(常規組)和慢性病管理(實驗組),對比分析兩種護理管理方式對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整體效果。結果:相比常規組,實驗組患者的指標監測、服藥、其他個人管理等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慢性病管理護理方式應用效果顯著,可以有效提高社區內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社區護理服務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慢性病管理護理;社區老年人;社區護理服務;自我管理能力

目前,隨著我國多種老年慢性疾病發生率的不斷增高,致使社區護理服務中面臨的慢性病管理問題也逐漸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1],因此,為了能夠整體提高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和慢性病知識掌握程度,本文將針對我社區內200例老年患者采用慢性病管理模式進行研究,其結果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間本社區內年齡在60歲及以上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所有老年患者均分為常規組(n=100)和實驗組(n=100);常規組中,患者的男女性別比例為1:1;患者的年齡分布在60-85之間,年齡均值為(70.9±3.5)歲;患者的隨訪時間均值為(18±5)個月;實驗組中,患者的男女性別比例為3:2;患者的年齡分布在60-85之間,年齡均值為(70.5±3.6)歲;患者的隨訪時間均值為(18±5)個月;兩組患者的基數資料組合情況比較,均符合“慢性病”的診斷標準,且排除患有精神類疾病以及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病變[2];所有患者均在家屬的自愿情況下接受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的性別、年齡、隨訪時間等基數資料完整,(P>0.05)表示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在社區護理服務中主要以自我管理為主,必要時可向社區護理人員主動咨詢有關慢性病的防治措施,由護理人員給予耐心、細致的解答。實驗組患者實施慢性病管理,主要內容為:

(1)第一,需要具有豐富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實施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充分調查患者的飲食、吸煙、飲酒以及慢性疾病的常見癥狀和既往所患疾病以及治療和用藥情況,并進登記記錄;給予老年患者進行健康檢查服務(血尿常規、空腹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和心電圖),有效了解患者慢性疾病的發展進程。

(2)第二,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及家庭特點進行健康飲食指導,可與患者家屬溝通為其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并將合理膳食的制定意義告知患者和家屬,指導其盡量食用高蛋白質、低糖富含營養價值的食物,將慢性疾病的相關危險因素以及如何預防告知患者,使患者能夠具備對于相關疾病的防治知識以及應急處理方法;并對患者的日常慢性病治療藥物進行充分指導,督促患者需要長期、規律性用藥,并且需要提醒家屬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監督,切勿出現私自停藥,換藥或者漏服、補服的現象,如果患者在用藥期間出現不良反應,需要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系或者送醫治療。

1.3 觀察指標

參照“自我管理能力量表(SMAS-30)[3]”對老年患者對慢性病的認識和保持幸福感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分,主要包括:血糖監測、服藥、其他個人管理,滿分各為30分制。

1.4 統計學分析

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對比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平方差表示,組間比較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 P<0.05,則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相比常規組,實驗組患者的指標監測、服藥、其他個人管理等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據相關醫學研究數據表示,我國城市居民中年齡在60歲及以上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發病率約占據25%左右,需要社區護理服務給予相關的護理管理,有效保障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而在社區護理服務中,需要面對的不僅是患有各類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還有患者的家屬以及社區內的每位成員,普通護理管理模式屬于社區護理服務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管理方式,但是相關醫學研究結果表示,其整體護理效果不是較為顯著,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

慢性病管理是一種新型的社區管理模式,該模式對于疾病有預先治療和護理的特點,其通過給予患者實施常規的身體檢查、指標檢測、健康宣教、藥物指導、生活習慣改變等管理措施,整體對患者的現有慢性疾病進行控制和改善,同時為相關疾病的發生進行有效防治,而相關醫學研究專家賈玉玲[4]等人也曾表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介入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常規指標、提高其用藥依從性和患者的個人管理能力;針對以上結論,本次研究也給予了有效依據,即:相比常規組,實驗組患者的指標監測、服藥、其他個人管理等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社區護理服務中實施慢性病管理模式,不僅可以有效控制老年患者的相關慢性病指標,提高患者的個人管理能力,同時也能夠對其他慢性疾病的發生和預防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表示該種管理模式可進行社區內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寧, 杜雪平, 董建琴. 北京市月壇地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滿意度分析[J].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18, 17(9):683-687.

[2] 崔嬿嬿, 王曉東, 崔凌涵. 家庭養療分級管理模式在老年COPD院外護理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9, 25(28):3588-3592.

[3] 魏云, 朱大喬, 李玉梅. 成年人慢性病患者心理彈性對健康結局影響的研究進展[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9, 35(5):391-395.

[4] 賈玉玲, 馬紅梅, 吳佼佼,等. 健康促進模式在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現狀[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8, 24(9):1103-1106.

猜你喜歡
自我管理能力
個體化護理管理對提高肝癌患者的診療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遠距離照護模式對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中醫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分析
醫護—患者—管理三位一體延伸護理對血液透析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干預作用
幼兒園小班常規管理初探
淺析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學生自我管理的狀況及解決對策
引領學生參與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研究
藝術類專業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