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診改中兩鏈打造的問題分析

2020-07-04 12:56李建明陳庭
文存閱刊 2020年4期

李建明 陳庭

摘要:課程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本文以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為例,以課程診改的邏輯起點目標鏈和標準鏈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課程診改兩鏈打造中出現問題,梳理了兩鏈打造中的邏輯關系,為厘清目標鏈,落實標準鏈,用課程診改帶動教學質量提升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課程診改;目標鏈;標準鏈

隨著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逐步開展,企業對制造業高技能專門人才尤其是工業機器人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需充分調研行業企業崗位需求,確定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標準。課程是落實人才培養標準,達成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是教與學的主陣地,是教學質量生成的關鍵環節。目標鏈是課程診改的邏輯起點,確定了課程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基本方向,是實施“8字型”質量改進螺旋的第一步,是診改內生動力的源頭;標準鏈是目標鏈的具象體現,也是目標鏈的本質特性的顯現,厘清目標鏈,落實標準鏈,才能打造優質課程。

一、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診改中兩鏈打造現狀

(一)目標鏈各節點間缺乏邏輯關系

課程診改中目標鏈是診改的邏輯起點,需將各節點間的邏輯關系厘清,從而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隨著智能制造技術飛速發展,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相關崗位能力要求已從機器人本體操作提升到機器人系統集成更高水平。為落實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準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尤其關鍵。課堂教學目標與課程目標、專業培養目標應相互對應,而目前三者常常出現各自為政的現象,聯系不緊密,難以形成鏈條,導致課堂教學達成目標不能準確反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二)標準鏈中質量控制點表述不具體

根據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和診改機制,標準的制定應遵循SMART原則,各質量控制點明確、可測評。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實踐內容較多,只有各項考核指標明確,才能達成專業培養目標。而目前標準鏈中各質量控制點的表述部分不能直接或間接的測評,信息化平臺平臺無法對這部分質量控制點進行記錄和分析,造成不能全面監測課程建設、課堂教學等情況。

(三)標準鏈中質量控制點與信息化平臺匹配度不高

信息化平臺監測內容需與課程診改質量控制點一一對應,同步更新,但由于信息化平臺更新滯后、軟件開發水平等限制等原因,造成信息化平臺只能包含大部分質量控制點,不能及時涵蓋所有質量控制點。如學校建設的云課堂平臺存在上架課程科目不全、只上架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功能有限等問題。不能覆蓋專業人才培養的各個目標,交互式智慧課堂功能不足,不能實現教學全過程信息化,造成信息化治理效率低下,不能實現課程教學質量的螺旋上升。

二、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診改兩鏈打造途徑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診改圍繞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兩條主線開展,對于課程診改的目標鏈和標準鏈,也將沿著兩天主線打造。為了支撐課程診改兩鏈有效落實,建立與之匹配的信息化平臺尤為關鍵。

(一)基于學校診改目標鏈,制定課程建設目標

根據學校發展規劃中有關課程建設的目標,結合專業調研中行業企業對課程建設的要求,確定符合學院課程發展實際的課程建設目標。在課程建設目標設計時,可設計成“課程建設級別——課程建設內容”課程建設目標矩陣,矩陣橫向設置可為國家級、省級、校級三個級別的課程建設級別,縱向可設置為課程標準建設目標、教材建設目標、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目標、課程團隊建設目標、教學方法改革目標、實踐條件建設目標等課程建設內容。通過課程建設目標矩陣,可直觀地觀測課程建設的級別、進度、離下個級別的差距,有助于查找存在的問題,明確努力的方向。

(二)基于人才培養目標鏈,制定課堂教學目標

建立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目標之間的鏈接。根據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主要崗位工業機器人應用系統集成、工業機器人應用系統運行維護、自動化控制系統安裝調試、售后與技術支持等崗位需求,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依據培養目標確定支撐其達成的畢業生能力要求,細化畢業生能力要求為指標點,構建“課程體系——畢業生能力要求”課程目標矩陣,矩陣橫向設置為專業各門課程,縱向設置為畢業生能力要求和指標點。課程目標矩陣的建立,將每個畢業生能力要求指標點落實到每門具體課程中,便于分析課程之間的關系,優化課程體系結構。

建立課程目標與課堂教學目標之間的鏈接。明確每門課程包含的畢業能力要求指標點,以及各指標點在本門課程中要求,對各指標點制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需要達成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質目標,建立“課堂教學——畢業生能力要求指標點”課堂目標矩陣。

(三)與目標鏈一一對應,建立課程診改標準鏈

標準鏈的制定必須以目標鏈為依據,形成目標鏈與標準鏈一一對應的關系。標準鏈是目標鏈的具象體現,應可測評、可監測。在落實標準鏈的過程中,質量控制點閾值設置應量化、客觀,如具體數字、百分比、有與無、是與否、五級制評價(不合格、合格、中、良、優)等,有利于信息化平臺記錄和監測課程診改數據,及時診斷、預警、調控與改進。

(四)定期維護信息化平臺,實現對課程診改目標達成的真實監測

依托信息化平臺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是課程診改決策的重要手段,是課程診改從設計到實施的關鍵環節。定期維護更新信息化平臺,使采集的數據與現執行的課程目標鏈和標準鏈相匹配,實時、真實地反映課程運行情況,是提高信息化治理效率和準確度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吳坊升. 用課程診改帶動教學質量提升[N]. 中國教育報,2017-11-28.

[2] 楊應崧. 打造“兩鏈”,找準診改起點[N]. 中國教育報,2017-9-26.

作者簡介:

李建明(1977年—),男,湖北咸寧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管理研究。

陳庭(1981年—),男,湖北孝感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職業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

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2018年度一般課題“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質量的診斷與改進研究”,課題編號2018GB17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