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交通的發展問題及解決措施

2020-07-06 03:39李紳鵬王偉胡俊峰張冠峰
中國新通信 2020年3期
關鍵詞:共享機制智慧交通頂層設計

李紳鵬 王偉 胡俊峰 張冠峰

摘要:交通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智慧交通引領交通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交通行業的共識和重點。本文就智慧交通目前在國內外的發展狀況及其中的問題著重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一系列解決措施。

關鍵詞:智慧交通;人工智能;信息服務;共享機制;行業轉型;頂層設計

一、發展現狀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等多項技術的迅猛發展,智慧交通建設成為提升城市交通運行效率、優化居民出行體驗和促進物流運輸體系展的重要方向。我國政府管理部門一直注重交通運輸戰略的規劃,2019 年 9 月24 日發布《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到 2035 年我國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與 2017 年發布的《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捷行動方案(2017—2020 年)》中“推動智慧交通出行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宗旨一脈相承,智慧交通建設的發展前景和規模已經上升為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戰略。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AI)是在 1956 年達特茅斯會上,麥肯錫、明斯基、香農等獲得圖靈獎,諾貝爾獎的大科學家們共同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 [1],希望確立人工智能作為一門科學的任務和完整路徑。21 世紀以后,人工智能進入新階段,2006 年杰佛里 · 希爾頓提出了深度學習概念,模擬人腦分析學習神經網絡,依托互聯網提供的海量數據,從海量數據中尋找特征量并建立學習模型 [2]。人工智能在解決了算法問題后也迎來實際應用領域的突破,在智慧交通的建設上能夠發揮效用,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四項核心基礎,通過對大數據信息進行準確識別,隨后將讀取出來的信息上傳到控制系統中心,進行分析與決策。

西方國家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投入智慧交通的研究,將交通運輸的信息化建設作為重要方向。國外城市從政策規劃到基礎設施建設上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和城市現狀相結合,展現出不同的發展特點。西方國家部分城市一直考慮優先發展智慧交通建設以解決交通管理問題,收集大數據平臺所需的海量數據信息,提供人性化的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在無人駕駛汽車、智慧道路、智能路燈、車載終端和城市交通信息管理系統上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日本和新加坡通過車載終端和道路監測系統,規范車輛和行人出行,通過大數據技術積極推動交通管理水平提升。例如日本在20 世紀 60 年代末就開始導入交通信息管理系統,公交優先控制系統目前已經普及 [3]。法國里昂和 IBM 打造的決策支持優化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ptimizer),為解決當地的城市擁堵、提升交通運輸效率、優化公共交通提供了技術支持。我國部分城市已經在智慧交通方面已經進行了相關實踐。上海通過“上海市交通綜合信息平臺”,對全市高速公路、快速公路、地面道路等路網實時狀態進行監控,還可以管理軌道交通、地面公交的線路分布、站點設置等。洛陽市建立了行車引導系統,它能夠通過信息發布為人們提供實時、準確的道路現狀和行車信息,通過出行者與系統的信息互動為人們的出行提供最佳的行車路線。[4]“落地杭州”和由心理學博士王堅帶領阿里巴巴技術團隊主導的“城市大腦”通過對杭州 128 個信號燈路口的管理直接減少了道路通行時間,有效實現了交通疏導。

二、智慧交通發展中存在問題

1. 認識不足,頂層設計缺少

智慧交通是信息、管理等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深度應用,是交通運輸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湖南省交通行業對智慧交通的認識非常有限,建設發展的緊迫性不強,在基本組織機構、資源建設等方面缺乏深入系統研究和統一規劃設計。

未建立全省交通行業運行日常監測機構,不同等級公路、不同城市的監測水平差距大,交通運輸廳信息中心只是在應急狀態下發揮運行監測的技術保障作用,缺乏專門運行監測、信息匯總和行業支撐的機構和設施,鐵路、民航、郵政等領域在內的綜合交通運行監測還未真正起步。目前,各個領域的智慧交通建設基本自管自用,全省智慧交通建設缺少總體布局規劃,行業運行監測信息數據沒有在省級層面得到全面匯總,監測范圍仍然有限,與周邊省份和相關行業的信息資源交換共享不充分,這極大制約了科學理性地處理重大事件和行業決策。

2. 引領有限,行業結合不夠

管理應用覆蓋范圍不足,公路養護、路政治超、綜合執法等業務領域的智慧化建設尚有較大空白。業務支撐引領能力不強,信息化對模式創新、流程優化、行為規范的優化改善作用尚不顯著,對企業生產協同引領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出行信息服務供給不足,推進模式單一。高速公路信息服務內容的全面性、動態性和預見性離有效應用差距較大,與社會出行信息服務相比的差異性特征未能體現出行業優勢;公共客運領域綜合交通客運信息服務數據的采集匯聚、開發利用及向社會推送能力有限,各類客運服務人性化程度差距大,出行客流的線上服務吸引力不大;行業出行信息服務整合程度低,面向類似用戶的服務載體重復提供現象嚴重,難于集中提質提效;跨行業信息服務內容稀缺,未形成滿足較為完整的出行鏈全生命周期服務,難以滿足客流的出行要求。行業內出行信息服務模式依然以政府建設為主,市場主體參與度較低,市場開發與運營動能欠缺。與阿里、高德等社會出行信息服務商相比,資源調動模式受體制制約,投入規模不大,市場適應性不足,難以發揮交通出行作為高流量入口在“互聯網+”時代的優勢。

3、統籌乏力,政策創新不強

統籌發展局面尚未形成,組織方式約束不強,建設資金、績效考核等保障條件缺乏落實。實施政策上行業智慧化建設采取分類推進,綜合類項目以廳信息化中心為主建設,專業領域信息化項目以行業局為主導建設,這往往導致各實施單位從自己需求出發,造成信息化項目建設重復、資源浪費等問題。

行業“兩化”融合程度不高,建設項目責任主體及相關部門權責、邊界不明確,前期程序復雜耗時長;中后期管理容易脫節,推進難度大。

制度機制尚不健全,智慧化標準規范體系、項目建設管理制度等需要建立和完善。沒有政策鼓勵支持提出智慧交通建設功能需求,系統無法緊密結合實際需求,存在“重硬件建設,輕軟件開發”問題,部分項目硬件投入大,但數據資源價值挖掘,主體功能和增值功能開發不夠,預期功能難以實現。

項目建設成果推廣政策跟不上,應用推廣效果不理想,項目建成后應用范圍局限,作用發揮不夠。隨著行業智慧化進程加快,系統及各類軟硬件設備網絡等運行維護任務日益繁重,處于維保期間的大部分系統采用承建廠商負責維護機制,難以長期持續,現有行業內資金渠道、人員力量等難以對運行維護管理和預期規模的智慧化建設提供足夠的保障力量。部分系統的維護將合作廠商的資源需求列入相關工程建設中,與固定資產投資管理要求發生沖突。

三、發展智慧交通的對策建議

1. 盡快研究制定智慧交通發展頂層戰略和相關規劃計劃

(1)建立健全智慧交通發展統籌協調機制。建立和結合綜合交通運輸委廳際聯系會議制度,加快形成分工協作的智慧交通共建機制。高度重視基礎性、前瞻性重大問題研究,

(2)切實做好智慧交通頂層設計,構建頂層框架,落實智慧交通發展各項任務,指導行業扎實有序地開展智慧交通建設。

2.全面構建科學決策、綜合管理、協同聯動的智慧型交通行業管理體系

(1)加快構建功能齊全、分工明確的省市級交通運輸行業數據中心,持續完善交通運輸信息資源目錄體系,保證數據質量,推進信息統籌管理和共享服務,提升數據管理質量,實現交通運輸經濟運行監測、預測預警,為管理決策提供科學參考。

(2)完善路網運行監測體系,推進實現全省路網運行、養護、管理、應急與服務一體化的實現。

(3)繼續完善“數字航道”、“電子巡航”、“E-航?!?等建設,實現水上協同、安全管理。

(4)完善交通運輸電子證件、信用服務體系,實現各類客運企業,公路運政與路政、水路運政與海事的互聯互通,協同運行管理。

(5)推進交通運輸執法信息全國聯網,互聯互認,建立協同聯動執法體系。

3. 強力推進智慧型綜合運輸、惠民便民交通服務體系

(1)創新智慧化條件下物流企業組織和商業模式,引導第三方物流平臺建設發展,大力推進供應鏈資源信息化整合,提升運輸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城市配送綜合信息服務能力,鼓勵規模物流企業加強調度系統的智能化改造,推進多式聯運信息服務,深化聯程聯運生產服務。

(2)推進公交智能調度,網約車服務健康發展,鼓勵公路、鐵路、民航等綜合客運樞紐加強換乘綜合信息服務,推動多種運輸方式間協同運行。

(3)提升政務信息服務和網上辦事服務的便捷性和透明度,完善市場信用服務體系。

(4)有序促進政府交通信息資源開放共享,鼓勵社會資本利用互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開發交通出行、聯網聯程售票、交通電子支付、物流服務的公共信息服務產品。

(5)鼓勵開發客運聯程聯網服務功能,積極引導公交企業或第三方運營企業推進區域性電子支付聯網工程,進而推動城市、城市群公交與地鐵、城際鐵路等電子支付業務的融合。

4. 創新完善網絡信息安全、智慧交通建設政策體系

(1)進一步完善交通行業網絡信用體系,重點支持行業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針對各工作業務板塊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級別,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提高安全管理質量和風險防控水平。

(2)加快健全應急指揮體系,積極完善網絡信息流通渠道,加快行業網絡信息安全監管平臺建設進程,深化落實網絡安全管理責任體系。

(3)對具有發展潛力成長為省內外龍頭企業在智能交通建設方面給與補貼和政策扶持,支持其盡快成為上市公司;建議以燃油稅和其他財政資金為基礎,在交通運輸廳部門年度預算中,列支智慧交通發展專項資金,引導智慧交通發展;對甩掛運輸、多式聯運、無車承運、綜合運輸、城市綠色配送、農村物流、危險品物流和高端運輸物流等智慧化重點項目,采取貸款貼息、財政補助等多種模式,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支持企業建設運輸公共信息系統,鼓勵企業參與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整合運輸需求、設施設備、企業和管理服務資源,提高社會運輸組織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4)對企業推廣使用標準軟件和公共信息系統聯網的信息化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引導企業在公共信息平臺注冊和交易。

(5)鼓勵企業采用物流、客運管理、數據交換、衛星定位等先進技術。建立湖南省綜合交通運輸公共信息平臺。

5. 組織實施一批具有行業特色的智慧交通引領示范項目在國家相關方針政策指引下,結合省上行業發展現狀,組織實施一批具有行業引領作用、示范作用的智慧交通項目,強化交通信息的采集、加工、處理、傳輸、開發,提高交通信息資源應用效果和使用效率,增強交通信息系統自動學習、自我判斷、主動處理、自然適應的能力。重點支持一批面向解決當前交通運輸生產管理效率低、生態和安全問題突出的智慧交通示范項目,通過示范引領,促進全省智慧交通新發展。

6. 將智慧交通產業主動列為省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

(1)發揮省上在交通領域高效科技、交通制造、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優勢,將智慧交通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搶占國內人工智能、智能駕駛科技創新及產業發展高地,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智能駕駛領域對社會經濟的強大拉動作用,學習智慧領先城市政府創新、立法創新的經驗和做法,盡快從法律法規、政策支持、資金扶持、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全方面服務平臺。

(2)把握以智能駕駛為代表的新的交通技術革命趨勢,深化豐富 TOD 建設內涵,及早謀劃將智能駕駛公交推廣應用納入建設范疇,加大智慧公交專用道以及車路協同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力度,加快推進車聯網、車路協同等技術在公交運營系統中的應用。

打造“智慧公交”ICT 產業模式,共建智慧公交聯合創新載體,大力推進公交大數據中心和信息系統管理云平臺建設,構建公交場景下的互聯網媒體平臺,形成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府搭平臺的聚合效應。

參考文獻:

[1]廖毅,陳強,盧毅.著力智慧交通 ?引領省域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J].交通企業管理,2020,35(01):1-4.

[2] 杜明芳 . 新型智慧城市應用系統 AI 建模與實踐 [J]. 中國建設信息化,2017(9):34-37.

[3]段文鋒 . 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展望——人工智能與智慧城市觀察(上)[J]. 上海質量,2017(12):40-43.

作者簡介:

李紳鵬(1980—),性別:男,籍貫:山東省濟南市,學歷:大學,職稱:中級,研究方向:交通設施設置;

*通訊作者:胡俊峰(1979—),性別:男,籍貫:山東省濰坊市昌邑縣,學歷:大學,職稱:中級,研究方向:交通設施設置。

猜你喜歡
共享機制智慧交通頂層設計
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機制研究
“為官不為”的原因與對策分析
寧夏銀川:創新驅動“智慧交通”
一種基于像素分析的夜間交通路況偵測方法
基于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建設的成本控制實踐探索
論開拓創新贏得未來的市場
“互聯網+”背景下的智慧交通大數據應用創新研究
基于互聯網技術下實現計算機軟硬件資源共享機制
城市智慧交通發展水平評價指標及方法研究
亞歐博覽會綠地后續利用與共享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