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除“不適感”縮短“過渡期”

2020-07-07 09:32董紅干
關鍵詞:不適感表現對策

董紅干

摘 要:提高學生的自適應能力,是推進育人方式的變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一新生不適感的表現,探尋了學生不適感產生的原因,并從加強調整融合,提升自適應能力;加強溝通交流,培養和諧的心理場;轉變教學方式,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實施齊抓共管,共同塑造健康的心理;提高學習能力,指導學生學會學習;選準參照系,指導學生正確定位等六個方面提出了消除不適感的對策。

關鍵詞:不適感;表現;緣由;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9-011-2

學生從初三升入高中,無論是課程設置、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方面,還是在人際關系、身心發育方面都會面臨許多新的課題。不少高一新生由于對此缺乏認識或認識不足,不能根據高中學生生活的新特點進行調整,結果上高中后手足無措,出現種種不適應,嚴重影響了學習質量。鑒于此,我校申報了江蘇省教育規劃立項課題《指向農村學生自適應能力培養的實證研究》,以探究學生不適應的原因,采取相應的調整策略,提升學生自適應的能力,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

一、高一新生不適感之現狀

高一新生在“過渡期”的不適應癥狀尤其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新環境的不適應

進入農村普通高中就讀的新生絕大多數是從鄉鎮初級中學選拔而來,面對陌生的面孔和各種新要求不知所措,內心渴望交流,與新同學建立友誼,但又由于彼此不了解,而缺少交往,缺少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一種孤獨無助的緊張感,情感因素的矛盾造成新生心靈的封閉性,影響了與新老師、新同學人際關系的建立,延緩了學習生活環境的適應過程,導致他們不能很快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

2.對集體生活的不適應

高一新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第一次離開父母獨立生活,一切都得靠自己。初次住校的他們要學會打掃,學會洗衣,學會自己起床,自己收拾整理……有的人還不會掃地,不會洗衣,更嚴重的是有的人不能適應晚自習不準講話,晚上、中午按時就寢等要求。離開父母的他們,生活要自己安排,有手忙腳亂的不適感,這一系列的不適應使一部分學生特別想家,甚至連課也不想上,情緒十分低落。

3.對學習的不適應

初中教師常常采用講練結合、不斷重復、階段夯滾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習,這種方法對學生思維的要求不是很高,學生如果做到了勤奮,成績也不會差,他們常常滿足于老師的講解和傳授,滿足于老師的練習測試及標準答案,學習的主動性、思維的辯證性還遠遠不夠。到了高中,隨著學習科目的增多、學習內容的加深、教學方法的改變以及教學節奏的加快,出現對新的學習生活的不適應以及學業成績徘徊不前甚至退步的現象。高一新生中,來自于管得嚴、管得死的學校的學生似乎學習后勁更不足,學習上的不適應更明顯,成績往往下降得更快。

4.對新角色的不適應

進入新學校的學生,特別是考入重點中學的學生,相當多的是原學校、原班級的尖子生,既受父母寵愛,又是教師眼里的才子,更是同齡人中的幸運兒。進入高中,他們發現比自己聰明的人多的是,比自己成績好的人也多的是,成績穩居前列的優勢不再有了,有的甚至從班級前幾名跌落至中下游,罩在他們頭上的光環消失了,眾星捧月的榮耀沒有了,由此特別容易引發戀故懷舊、思念家長的情結,出現角色迷亂的現象。

二、追溯新生不適感之緣由

為什么新生會有不適感,尤其是農村普通高中的高一新生表現得更明顯,反思其中的原因,既有社會的大背景,更有家庭和個人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自信意識

農村普通高中的學生,絕大多數來自鄉村,這些鄉村的孩子從小時候開始,接觸的人知識面相對較窄,了解信息的渠道也相對較窄,不像城市的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有自身的見解和實踐經驗,當他們步入高中以后,很多同學不善于表現自己,不善于與他人交流,即使學習成績很好,仍時常會表現出一種自卑與不自信。

2.缺交流能力

當前,普通高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被學習占據,也有些學生因沉迷于網絡的虛幻世界,與其他人缺少交流和溝通,家長和老師走不進他們的內心深處,也不能完全了解他們的心理,這些學生往往只沉溺于自己的小天地,不敢也不愿意與別人交流,更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某中學曾出現過一名高二的學生,一次考試因失誤而成績很差,被老師批評了以后,在沒有與老師、同學作任何交流的情況下自己跳樓自殺。

3.缺抗挫能力

社會的發展進步為中學生的成長提供了優越的環境,這些學生在家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圍著轉,對他們有求必應,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學習之外的一切都由父母承包。步入高中后,他們在學習中、生活中中遇到困難,都要自己應對。有些學生發現自己學習成績不理想,則對自己喪失信心,悲觀失落。有的學生升學失敗后冷漠退讓,放棄人生追求,更有甚者還出現輕生的極端行為。

4.缺科學態度

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生聽得多的就是“你很聰明”“你真能干”等評價,導致他們只看到自己的優點而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一味地肯定自己,過高的估量自己,不能以科學的態度審視自己,不能科學地對待生活和學習的困難,常常在順境時自以為是,逆境時又覺得天塌地陷,自己一無是處。

三、祛除新生不適感之對策

1.加強調整融合,提升自適應能力

教是為了不教,指導學生調整適應是為了培養他們的自適應能力,使學生能對環境及身心變化做出自覺、主動的內在反應,隨機應變地進行自我調節和控制。陶行知先生說“被動敵不過自動”。我們一是要幫助學生轉變觀念,讓學生了解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健康的表現,因為人的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把對新環境新學校新同學的適應當做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去追求。二是要告訴學生,適應新生活是新時代的要求。在當前“自”時代下,知識更新迅速,信息來源多元,人人都是自媒體,我們事事時時等他人安排,只會被社會所淘汰,因此,只有提高自適應能力,才能在變化的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三是要落實以人為本的新課程理念,創造機會讓學生自主發展,提升學生自主發展的核心素養。

2.加強溝通交流,培養和諧的心理場

高一新生最多接觸的是班主任老師,對班主任比較信賴,班主任要利用有利契機,更多地與學生溝通,給予學生及時的幫扶指導。新同學來到一個陌生的學校,特別希望能得到班主任的“厚愛”,因此,我們應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積極主動地找學生做一次個別談心,告訴他們高中的學習要求和學校的管理要求,肯定他們的長處,并幫助他們分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勉勵他們在新的學校里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那些待進生,則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丟開一切不必要的思想顧慮,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為了凝聚班級的力量,班主任可以開展諸如“我是這樣一個人”、“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在新學期里”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增進友誼,使新生在短時間內與老師、同學產生心理上的共振,構成一個充滿情意,其樂融融的心理場,讓學生感覺“選擇來新學?!笔钦_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是愉快的、協調的、受到尊重的,盡快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從想念家人和舊友的煩惱中,從心理封閉中走出來,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同時指導學生在新的環境里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勤奮學習。

3.轉變教學方式,給學生展示的舞臺

普通高中的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課堂是學生成長的教科書,他們會在其中遇到自己不會做的題目,不會讀的單詞,不會翻譯的文言文,需要學生能承認自己的不知,并能從字典、教輔資料中找尋到答案,能在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中找尋到答案;一個問題當天解決不了,過了一天甚至是幾天或一個階段可以得到解決。這樣一個過程就是學生成長的過程,提高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過程。為此,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注重加強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綜合性教學,認真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卑褧r間空間讓給學生,為學生的成長搭建橋梁,讓學生在困難中學會成長進步。

4.實施齊抓共管,家校共塑學生健康心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秘,培養創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辈糠謱W生的適應能力差與家庭教育有著密切關系,我們的矯正也要從家庭開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作用舉足輕重。從小時候開始,父母就要讓孩子明白,任何事情不可能事事順利,有失敗有挫折是正常的。在孩子學習和生活遇到困難時,要告訴孩子從那里跌倒就要從那里爬起來,給孩子在挫折和失敗中學習的機會,切不可時時包辦,掃清一切障礙。父母對子女的期望要恰如其分,千萬不能“恨鐵不成鋼”,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教育,幫助孩子樹立符合實際的奮斗目標;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控孩子心理,做到有張有弛,有緊有松。如平時對孩子加壓,考試前要減壓;非畢業班要加壓,畢業班要減壓;孩子順利時要吹冷風,碰到困難時要鼓勁等;同時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睦、信任的家庭氣氛,為孩子健康成長創造一個寬松而又正常的環境,而不是把孩子撫養在溫室里。

5.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高中階段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是不但要學,更注重會學,學生要學會制訂計劃,學會預習,學會聽課,學會復習,培養獨立自主地學習、獲取、更新、運用知識的能力。學校在開學初就應對高一新生做一次學習方法的介紹,各科任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學科要求,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舉行學習方法交流會,讓高二、高三成績優異者或剛考上大學的校友用生動的事實和切身的體會,介紹他們成功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同時教師要致力于求異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的訓練,注意知識的聯系和比較,培養學生抽象的概括性和推理的條理性,大膽激發和提升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從訓練思維這個著力點上,順利實現初高中學習的銜接。

6.選準參照系,指導學生正確定位

新學校特別是考入重點中學的學生,往往“明星”薈萃。面臨新的競爭和分化局面,尖子不“尖”了,角色轉變,導致一些學生心理失去平衡,因此我們要幫助新生根據新群體中的實際情況,重新客觀地審視自己,選準參照系,綜合自己的能力、個性特點,定出新的奮斗目標。我們應告訴剛剛跨入校門的每一名高一新生,他們就像是一名運動員,在省隊里面是第一名,后來進了國家隊變成第三、第四名了,但是能進國家隊,本身就足以說明他是一名優秀運動員了。所以,適當地降低對自己的期望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放松捆綁自己精神的繩索,就會以開朗的心情投入高中生活,從而得到豐富多彩的人生感受,進而實現高中階段的奮斗目標。另外,在新班級選拔班干時應公開向學生說明:新班干部的任命依據主要來源于近期他們的表現,并非是哪位老師的偏愛,沒有被任命為班干部的同學,并不一定是能力水平不行,以后還要依據同學們的表現,重新進行調整。這樣可使所有同學獲得公平感,形成人人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消除部分同學的心理不平衡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一個學生能很快地適應新環境的學習,就能很快地適應新環境的生活;一個學生能很快地適應高中生活,就一樣能適應大學和工作單位的生活,所以我們要轉變育人模式,提升學生的自適應能力,引導他們迅速適應新生活,并不斷成長,用自身的實踐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

(該文章為江蘇省教育規劃立項課題《指向農村學生自適應能力培養的實證研究》(立項編號D/2016/02/165)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鹽城市龍岡中學,江蘇 鹽城224000)

猜你喜歡
不適感表現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多形式健康宣教及培訓對乳腺癌術后肢體腫脹、不適感及睡眠質量的影響研究
優質護理聯合霧化吸入對緩解咽喉炎患者不適感的價值探析
范式無常新,趣味有新舊:談談“新繪畫”
車改在基層:“不適感”如何調適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攝影藝術中的美學探討
我國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