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課例研究

2020-07-07 09:31孟祥杰
學校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關鍵詞:讀后語篇英雄

孟祥杰

摘要:本研究以探索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為目的,以一節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為例,闡釋了如何基于主題意義在讀前、讀中、讀后環節設計教學活動,深挖主題意義,實現遷移創新,學以致用。

關鍵詞:主題意義;?閱讀教學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將主題語境列為英語課程內容第一要素,并提出英語教學要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英語學習活動落實核心素養(教育部,2018)。

主題為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圍或主題語境。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直接影響對語篇理解的深度、思維發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墩n標》明確指出:“深入研讀語篇,把握主題意義、挖掘文化價值、分析文體特征和語言材料特點及其與主題意義的關聯,是教師落實英語學科素養目標、創設合理學習活動的重要前提?!?/p>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將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閱讀教學引入課堂,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關注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技能的訓練,對主題意義不夠重視;對語篇內容處理過于簡單,對主題意義探究的不夠深入,語篇解讀仍以淺層理解為主;在主題意義探究的過程中,問題設計松散,缺少層次性,甚至偏離語篇主題。筆者結合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普遍采用的PWP教學模式,即讀前(pre-reading)、讀中(while-reading)和讀后(post-reading)三個階段,在閱讀教學中嘗試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二、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閱讀教學課堂案例設計

本文以冀教版《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2 Great People 中Lesson12 Guess My Hero為例,闡述在閱讀教學各個環節如何基于主題意義設計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1.明確教學任務

(1)教學內容分析

[what] 本節課的語篇圍繞“猜猜我心目中的英雄”這一話題展開,屬于“人與自我”主題范圍,文本體裁是應用文中的郵件,文本的內容雖圍繞“字謎游戲猜英雄”展開,但卻引發學生對“英雄”這一概念的深刻思考,如:什么樣的人是英雄?英雄都是偉大、著名的人嗎?你心中的英雄是誰?

[why]通過李明和Danny人物間的信件交流活動,引發學生對“英雄”含義的思考,并能運用所學語言知識談論自己心目中英雄。從而使學生反思自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how]語篇的體裁為應用文中的“信件”,因為是好朋友之間的書信件來往,所以非正式用語較多。通過不同地域好朋友間的生活學習的介紹,自然地突出了本節課的話題“談論心目中的英雄”。

(2)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為九年級學生,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和記憶力強,表現欲和自尊心強,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和欣賞。本節課的話題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能引起他們的共鳴,激發學習興趣。九年級學生通過初中兩年多的學習,英語語言感知能力提升很快,本節課學生在基于前面課時的學習,學生對偉大人物愛因斯坦、袁隆平、海倫凱勒等的生平事跡有了深入了解,學生對此話題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因此學習理解本篇材料總體難度不大,但是學生的歸納、概括的實踐應用能力中等,需要教師點撥,而他們的口頭輸出的創新遷移能力相對較弱,需要教師提供支架輔助。

(3)教學目標

到本課結束時學生會1)通過聽、讀獲取和梳理郵件的關鍵信息。

2)識別、運用重點詞匯和短語:whom, anybody, chemistry ,crossword,puzzle, based ,crossword puzzle , based on

3) 運用所學介紹心目中的英雄并探究他們他們成為英雄的原因,能夠闡明英雄的含義。

4) 意識到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英雄,英雄就在我們身邊。

2. 基于主題意義,培養閱讀能力

(1)讀前導入,關聯主題

閱讀前,教師要有效激活學生對文本主題的背景知識,充分激活學生已有的與主題相關的知識有利于學生有效的理解和把握文本主題內容。閱讀前教師設計了三個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通過介紹偉人生平事跡來引出“英雄”概念。第二個活動是讀前對“英雄”這一主題的探討交流。第三個活動是讀前對文本的預測。

活動1 Free talk: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introduce one of the great people that they like best.

學生談論完畢之后,教師繼續提問:Do you think....is a hero? Why?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口頭表達崇拜欣賞的偉大人物,既是訓練學生聽說能力,鞏固復習舊知,也是為新課學習做好語言鋪墊。由“偉人”過渡到“英雄”話題,兩者既有聯系,又有不同,銜接自然。

活動2 教師接著提出以下問題和探討英雄的含義Q1:What does a hero mean?

Q2: Who is your hero in your hear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m? Q3: What makes a hero?

教師通過學生回答歸納英雄的含義T: I think real heroes usually help people and do great things for the world, but they dont do it with superpowers.

對于第三個問題,教師則采用讓學生完成表格的形式評價“英雄”。然后在小組內分享

自己的理解 。In my opinion, a hero is someone who;;;;

設計意圖:通過探討英雄的含義,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已有認知。談論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這一話題,學生可能會更多的談到前面課時中所學過的偉大人物或現實生活中人們所公認的英雄人物,如鐘南山和冠疫情中涌現的英雄人物。該問題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探討英雄的內在品質做好鋪墊。學生通過對比、分析表格內容,組內交流,激活學生對“英雄”的已有認知,辨析英雄的深層意義,形成對“英雄”的新的認知。

活動3 Predict ?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 Answer the questions Q1: What is the type of the passage? Q2: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Q3:What is he doing?

Q4: Can you guess what Li Ming mainly wrote about in his e-mail?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想象與思考,利用標題和圖片猜測本課體裁和主題,整體預測文本主要內容,從而使學生形成閱讀期待。

(2)讀中問題引領,突顯主題

張金秀(2019)指出在主題意義探究的課堂上,將主題轉化為問題的形式,創設探究情境,在促使學生圍繞主題意義展開討論、協商和對話,促進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提升的同時促進其深度理解和認知能力的發展。

讀中,教師通過設計意義連貫,有層次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獲取文本細節內容,語篇結構化信息,并探究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意圖。

1)閱讀李明的郵件并回答下列問題:Q1: What did Ms. Liu ask them to do?

Q2: Whom should Li Mings puzzle be about? Q3: Whom did Li Ming send the puzzle to?

2)閱讀丹尼的郵件并回答下列問題:Q1: When did Danny show the puzzle to Jenny and Brain? Q2: How long did it take Jenny and Brain to solve the puzzle?

Q3: Whom was Li Mings puzzle about? Q4:What did Danny think of Li Mings puzzle?

設計意圖:基于主題語境,通過設計一系列有關聯,有層次的意義探究性問題,幫學生梳理文本意義,提高學生的獲取信息理解文本的能力。

3)再讀,小組內與同伴討論下面開放性問題

Q1: Does Li Ming think the heroes are all famous? How do you know that?

Q2: Can ordinary people be heroes? ?Why do you think so?

設計意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層次,通過和主題相關的開放性問題的設計,使學生對語篇信息進行加工,歸納、總結,訓練學生的高階思維,達到對文本的深入理解,進而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

(3)讀后學用結合,緊扣主題 讀后活動是處理、遷移和內化閱讀過程所獲取的信息的過程,是閱讀后語言輸出的重要形式,它既能檢查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又能使學生對某些相關問題進行獨立思考(魯子問)。讀后活動要緊扣主題,要讓學生把主題意義探究過程中的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相結合。通過讀后活動,學生對主題意義有更深刻的感悟。如果讀后活動難度較大,教師應提供必要的語言支架,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讀后活動Task 1:學生四人一組,教師讓每組學生在報紙上閱讀不同的普通英雄人物的文章(鐘南山、李蘭娟、杜富國等等),回答下列問題,并寫一個關于該英雄人物的概要。組間分享交流。Q1:What did this person do?

Q2:Why is she/he a hero? Q3:How would you describe this persons character?

Q4:Was this persons action rewarded? Why or why not?

設計意圖:向學生展示普通人的一些英雄事跡,通過擴展閱讀、討論,寫作等環節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英雄”這一概念的廣義,從而激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即普通人也可以成為英雄,普通人也可以有精彩的人生!

活動2:教師讓學生獨自完成一份“英雄檔案”表,與同伴對話,談論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Heroes Profile: The name of my hero: ________ Job: ___________

My heros character traits, and likes and dislikes.___________________

What does my hero do? Describe what your hero does in a word. ________________

Why is he/she my hero? .What does he /she do that inspires you?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在輸出環節,設計了兩個有關聯層次遞進的活動任務,學生先結合文章報道的普通人的英雄事跡進行分析、歸納,總結英雄對自己的影響。接著活動遷移到自己的實際生話中,思考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并結合任務“Heroes Profile”來與同伴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實現了語言學習由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的三個階段。

(4)作業布置:Write a passage : Hero in My Heart(70words)

設計意圖:將課上口頭輸出的內容以書面形式完成,既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寫作能力。

三、課后反思

結合學生的課堂生成和聽課教師的反饋,本節課在主題意義探究方面的成功經驗可以歸納以下幾點:1.主題意義探究閱讀教學過程中借助可視化的工具,如板書、圖片、結構圖等,讓學生更清楚地關注探究的生成過程,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并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文本解讀中以問題為導向,具有層次性。不僅設計了幫助學生解讀文本的理解性問題,還有對文本進行深入探究的開放性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3.讀后環節學用結合,通過擴展閱讀,加深對主題的理解深度,讀后對話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基于輸入的語言輸出的平臺,展示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實現了主題的遷移創新,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閱讀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思維品質形成、學習能力提升以及價值觀形成,從而促進核心素養有效培養與落實,實現學科育人目標。

注:本文為河北省保定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基于主題意義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的課例研究” ?(課題編號:191108)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讀后語篇英雄
中日能源語篇中語言表征的對比研究
基于語篇分析的課例研究
英雄
基于語篇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
讀后活動的多元設計
陳萬兵
重走英雄路
絳紅英雄譜
花叢覓詩
讀后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