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新疆巴州農業人才隊伍建設研究

2020-07-08 09:37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0年5期
關鍵詞:巴州人才隊伍人才

■ 景 麗

(中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員會黨校,新疆 庫爾勒 841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城鄉一體、融合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并提出要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業人才的支撐,農村人才培育為鄉村振興戰略智力保障。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巴州)是農業大州,農業占據基礎地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巴州農業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收入的增加,關乎到整個巴州地區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一、巴州農業人才的現狀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位于新疆東南部,全州行政區劃472472平方千米,占新疆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轄1市8縣,即庫爾勒市、輪臺縣、尉犁縣、若羌縣、且末縣、焉耆縣、和靜縣、和碩縣、博湖縣。全州總戶數43.3萬戶,總人口126.43萬人(不包含未落戶常住人口數),農業人口47.3萬人,農村實用人才19.38萬人。巴州農業人才隊伍情況(見表1),反映的是巴州農業人才從2006~2016年的一個發展情況,2006年末,巴州共有農業技術人才3269人,占巴州農業人數的0.550%;2008年末,巴州共有農業技術人才3033人,占巴州農業人數的0.480%;2014年末,巴州共有農業技術人才2603人,占巴州農業人數的0.366%;2015年,巴州共有農業技術人才2569人,占巴州農業人數的0.339%,遠遠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1%。

表1 2006-2015年巴州農村人口、農業技術人員及農業技術人員占巴州農村人口的比重

二、巴州農業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巴州作為新疆的農業大州,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農業人才隊伍的發展直接制約巴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程度。

(一)農業實用人才隊伍缺乏、技術水平不高

從表1中可以看出,巴州農業技術人員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說明巴州農業人才隊伍極度缺乏,遠遠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圖1說明從2006年到2015年巴州的生產總值所占比重最高的是第二產業,遠遠領先于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三產業的生產總值比重,居于第二位的是第三產業,生產總值比重一直高于第一產業(農業),農業一直都是最低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業人才隊伍的缺乏,缺少在農業領域精深研究的持續性,再加上技術水平不高,直接影響了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使得科技推動農業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從而影響巴州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制約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

圖1 2006-2015年巴州三大產業在生產總值所占比重

(二)農業人才收入低、積極性不夠

從附表1可以看出,2006-2007年,第一產業(農業)與其他產業職工的工資差距不是特別明顯,2008年以后這種第一產業與其它產業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如2015年從事第一產業(農業)的農、林、牧、漁業行業的職工工資為37413元,從事第二產業的采掘業、制造業、建筑業的職工工資為121257元、60174元、63696元,從事第三產業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以及金融、保險業的職工工資為56492元、58972元、97518,可以看出第二、三產業職工的工資是第一產業工資的2倍、3倍多,從事第一產業(農業)的工資在三產業的不同行業中收入是最低的,收入低直接會影響從事農業人員積極性的發揮,使得農業人才不愿繼續在農業領域持續發力,工作更換頻繁。

(三)農業人才理念淡薄,缺乏引進農業人才的激勵措施和培育機制

作為巴州來講,農業人才對推動巴州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上缺乏深入的認識,人才理念淡薄,缺乏引進農業人才、專家和農業領軍人物的政策。另外,對于現有農業人才,缺乏應有的激勵措施及培育機制。因此從巴州整體來看,對農業專有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再加上城市公共服務以及基礎設施的發達,很多年輕人不愿去農村,造成農村專有人才的缺乏。

(四)農業人才隊伍不穩定,整體素質偏低

從事農業意味著臟、苦、累,再加上要與農民群眾打交道,很多年輕人不能長期堅持,往往干上一兩年就換工作,造成農業人才隊伍不穩定。同時從整個巴州來看,農業人才隊伍中普遍學歷較低,中專學歷的占多數,素質偏低,從而致使接受高精尖的現代農業信息技術的能力有限。

三、加強巴州農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

農業人才是研究、開發、推廣農業科技的中堅力量,開發、建設好巴州農業人才隊伍對加快巴州的發展具有全局性的意義。

(一)增加農業人才的收入,劃入社保范疇,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基礎

首先,提高農業人才的收入,縮小農業與其他行業收入差距,真正留住農業人才;其次,把農業人才劃入社保范疇,根據農業人才的專用技術等級,享受此等級所享有的待遇工資水平。第三,就是應對農業專業人才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1],政策的傾斜讓農業專業人才享有特殊的對待,撫平他們心里的不平衡,從而使得農業人才隊伍穩定有序地發展,真正為農村、農民做實事。

(二)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增強人才活力

一是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對于回農村工作的大學生及專有人才,應從收入、住房、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充分肯定,同時給予技術的幫助為農村人才在農村的發展提供各種便利條件。二是政治上激勵。對于能帶領全村致富的大學生、村里的農民或者技術素質高的農村人才,要對他們進行重點培養,優先提拔并任用,發展成黨員,并提升為村干部。三是職稱評定的激勵。在農村,建立農村專用人才的技術職稱評定制度,使真正具有技術的人才能夠發揮所長,在職稱評定中給予優先和充分肯定,職稱的高低和待遇直接掛鉤,把專業技術人員納入鄉鎮專業技術人員的管理范圍,也提升村干部并享受村干部的待遇。四是榮譽上的激勵。每年開展農村實用人才“種植能手”“養殖能手”“科技創收之星”等的評獎活動,樹立好典型,擴大他們的知名度及影響力,增強他們的自豪感與榮譽感,讓他們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愛護、關心和重視,激發他們發憤圖強報效祖國、建設家鄉的信心和熱情。

(三)加大教育培訓,提高農業人才的質量

通過各種方式、各種途徑加大對農村專用人才進行各種形式的培訓:首先是“請進來”,制定相關人才計劃,請疆內外農業專家親臨巴州,給農村人才授課,同時答疑。另外,抓住“對口援疆”的機會,借助河北省對口援助巴州的機會,請河北省農業專家到我州的各個縣市農村進行專題講座,親臨田間地頭傳授知識、現場指導,幫助解決農村中的實際技術問題;同時也請新疆本地的一些“土秀才”“土專家”親臨授課,對農村人才進行培訓,并且親臨田間地頭傳授知識、現場指導[2];其次是與疆內外知名的農業大學、高職農業院校、農科所等建立農業人才的培訓基地。如:巴州可以與新疆農業大學、塔里木大學、石河子大學、新疆農科所、河北農業大學等建立培訓基地,每年應按計劃、分批次送農業人才到這些大學接受最新的農業科研知識,感受最新的農業科技;再次是抓好“遠程教育”的平臺,農村人才利用平臺進行遠程學習,這也是農業人才獲得農業知識的一個重要的途徑。最后是“走出去”,組織巴州農村人才赴華西村等名村跟班學習,學習他們的資源開發、土地營運、經營理念,從而達到開闊眼界、拓展思路、提升本領的目的。

(四)改善農村條件,留住人才

一是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建設美麗鄉村,讓農業專有人才在鄉村中既能享受到優質的生活條件,同時也能享受到優質的生態條件;二是改善教育條件,讓農村享受到城市的教育資源,讓農村的孩子能夠公平平等地學習、生活。三是改善醫療條件,在農村設置農村醫務室,引進全科醫生,讓農村人在家門口也能看上病,而不會耽誤了病情[3];四是改善農村的生活條件。改善農民的住房條件,設專門的洗澡、衛生間、統一供暖,天然氣到戶,結束使用煤氣和燒煤的時代;另外每個村都應該有自己的農村圖書館,同時多舉辦一些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大家的業余生活。

(五)給予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為農村人才搭建科技創新平臺

在科技創新方面,應給予農村人才更多支持,尤其是在資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幫助解決各種后顧之憂,讓農村人才在做科技試驗田、試驗站等農業科技方面,大膽創新,不畏艱辛,爭取做出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同時,應鼓勵農村專用人才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效益,真正為鄉村振興、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做出貢獻。農業科技創新的成果轉化農民體會最為直接,也是最能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

附表1 2006-2015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在崗職工不同產業、行業的平均工資

猜你喜歡
巴州人才隊伍人才
人才云
關于培養新時期青年人才隊伍的思考
巴州紅棗產業發展中科技工作的問題與對策
新疆巴州地區建立胸痛中心對診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影響分析
激發人才隊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趕超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新疆巴州:夯實基層黨建工作基礎
巴州纖檢所開展第十四個“公民道德建設月”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