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多芬C小調奏鳴曲對西方鋼琴藝術史的發展影響探究

2020-07-09 03:16軒一丹
北方音樂 2020年12期
關鍵詞:貝多芬

【摘要】貝多芬是西方音樂史上最著名的音樂家,同時也是德國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和指揮家。貝多芬的音樂不但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同時還有古典主義的婉約特點。貝多芬也是維也納古典音樂派的代表人物,其創作的很多鋼琴曲都在西方國家廣為流傳,對西方鋼琴藝術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通過研究貝多芬C小調奏鳴曲的結構和內容,可以更好地了解西方音樂發展史中維也納古典音樂的結構和風格,同時也可以了解貝多芬的鋼琴曲對西方鋼琴藝術史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貝多芬;C小調奏鳴曲;鋼琴藝術史

【中圖分類號】J624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2-0006-02

【本文著錄格式】軒一丹.貝多芬C小調奏鳴曲對西方鋼琴藝術史的發展影響探究[J].北方音樂,2020,06(12):6-7.

貝多芬(1770-1827)出生在德國,是西方鋼琴藝術史上最著名的鋼琴演奏家和指揮家,同時也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和作曲家。貝多芬是西方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和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集大成者。在貝多芬的鋼琴曲中很多都體現了他對于命運的抗爭,這種理念在貝多芬的鋼琴曲創作中成為了他畢生堅持的信念。貝多芬的鋼琴曲大都氣勢磅礴、寓意深遠、思想深刻,同時具有高超的技巧,這也開創了西方鋼琴藝術史的先河,引領西方鋼琴音樂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在鋼琴音樂上,巴赫是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赫的復調音樂是西方鋼琴藝術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而貝多芬則是巴赫以后主調音樂的代表人物。貝多芬創作的32首鋼琴奏鳴曲被稱為西方音樂史的“圣經新約”,這些鋼琴奏鳴曲藝術精湛,對于鋼琴演奏技術的要求非常高,同時這些鋼琴曲也具有豐富的哲理性,音樂結構具有高度的邏輯性和情感統一性。在對西方音樂史的貢獻上,貝多芬創作的奏鳴曲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些奏鳴曲不論是創作的題材、創作的手法和鋼琴曲的風格方面都體現出了與前人不同的風格特點。貝多芬創作的奏鳴曲是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在音樂結構思維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貢獻,他的音樂作品也成為了當時西方鋼琴藝術史上的寶庫,不但成為了今后鋼琴音樂教學首選的曲目,同時也成為各種音樂會選擇的重要曲目。貝多芬創作的32鋼琴奏鳴曲貫穿了貝多芬的一生,成為體現貝多芬精神生活重要的作品。貝多芬早期的鋼琴曲包括11首,中期的鋼琴曲包括16首,晚期作品包括5首,這些作品成為西方鋼琴藝術史的見證。

一、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在西方音樂史中的意義

在1798年貝多芬創作了C小調奏鳴曲(Op.10.No.1),這首奏鳴曲使貝多芬在西方鋼琴藝術史中的奏鳴曲中占有一席之地,由于該首C小調奏鳴曲風格鮮明、形式和結構嚴謹、情緒熱烈,具有豐富的思想表現內容,因此在當時該奏鳴曲被稱為“小悲愴奏鳴曲”。該首奏鳴曲共有三個樂章,成為西方鋼琴藝術史上的改革創新之作,從擴展的四個樂章逐步恢復到新基礎的三個樂章之上。在這首鋼琴奏鳴曲中,貝多芬運用模進、變化材料等方法,體現出貝多芬在創作音樂上的獨特天賦。這首奏鳴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結構簡潔,具備貝多芬式特有的音調,同時由于其特點鮮明、具有英雄主義的色彩,該首奏鳴曲受到了鋼琴演奏家和大眾的喜愛,也成為以后鋼琴教學重要的參考曲目。貝多芬創作的很多奏鳴曲內容都比較豐富,同時具有較強的戲劇性,在音樂結構上具有三個樂章,慢板樂章的結構相對復雜。尤其是一些早期的作品采用的是慢板樂章,這種慢板樂章結構非常復雜,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就像歌曲采用的渾厚聲音及管弦樂構思一樣,能夠體現出作者動人的情感和完美的表現力。奏鳴曲(Op.10.No.1)第二樂章的織體充滿了復調的旋律,對于情感的描寫非常細膩真實,既包含了內心的喜悅之情,同時也表現出了貝多芬樂觀的生活狀態,體現出他感情生活的另一個側面,在西方鋼琴藝術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貝多芬鋼琴作品C小調奏鳴曲解讀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Op.10.No.1)從嚴格意義上說超過了他前四首奏鳴曲的慢樂章,同時也成為了第一樂章和最終曲中的重要銜接,極具戲劇性和緊張激情的結構,可以說第二樂章在整個奏鳴曲中承上啟下,因此,這首作品體現出了是莊嚴肅穆中帶有一絲舒緩和平和,表現出與第一樂章中的截然不同的內心感情。第二樂章中的八個小節清晰地記錄了整首樂曲的形象和輪廓,樂曲中主要的音調表面上從容柔和,實際上暗流涌動,體現出一種洶涌澎湃的感覺。奏鳴曲主部和副部并不存在對比鮮明的主題,但是相比較主部的音調而言,副部的音樂主題更加溫馨,尾聲部分也十分優美。在該首奏鳴曲中,貝多芬采用的是低聲部八分音符,利用顫動的中生部對音型進行了切分,然后加上復調聲線,使奏鳴曲的立體性大大增強,聲部線條更加優美,使主部的情感表現更加豐富。

通常情況下,如果奏鳴曲的曲式結構為省略展開部的奏鳴曲,那么通常調性會采用A大調。如果主要的材料在現實部分已經充分拓展,如果在展開部中再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就會讓整個奏鳴曲顯得有些冗長,而如果短小的奏鳴曲中安排了比較長的慢樂章又會讓整個樂曲的比例出現不完美的現象。因此,在研究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時,僅僅采用了45小節的一個和弦來替代其他的展開部,這也體現出來貝多芬在整個奏鳴曲上的把控能力和材料使用的能力,貝多芬在創作鋼琴奏鳴曲時并不是單純地采用套用曲式結構的方法,而是將奏鳴曲的形式與音樂的內容相契合,這樣能夠更好地讓鋼琴奏鳴曲表現出其應有的情感因素。奏鳴曲的主部表現的是華麗的變奏,同時始終將高聲部作為主導,表現出極強的韻律感和節奏,采用的切分節奏和連貫持續的低音線條把尾部的平和音樂氣質進行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奏鳴曲中呈示部位1~44小節,其中主部的主體包含了16小節的方整樂段,包含了兩個8小節樂句。第一樂句采用的是歌唱性的旋律,體現出渾厚寬廣的特點,最后采用半終止作為終止式。奏鳴曲中的伴奏織體絕大部分是柱式和弦,其中前面6個小節采用上行,后2個小節采用下行。1~2小節包含了三種材料,也就是三度音調、下行級音調、上行半音級進音調。連接部為17~23小節,采用的是bb小調的方式,17~20小節是一組并作下行的二度模仿,七連音下行分解和弦旋律化,22~23小節采用右手上行半音來對副部主題進行引出。副部位24~44小節,采用的是bE大調,其中包含了三個樂句,這部分與主部相比具有較強的律動性,從這部分的旋律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24~27小節采用的是與主部相同的回音因素,音調是上行半音級進音調,而28~30小節旋律比較瑣碎,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主部下行級的音調走向。奏鳴曲的伴奏采用的是八分音符律動的音型,與主部在節奏上有相似之處,二伴奏中出現了左手休止符,在演奏中可以形成左右和右手交替的音律。第三樂句是36~44小節,采用的是左右手交替演奏的形式對十六分音符的三連音型進行演繹,左手采用半小節的方式,將其作為一個組上行小二度進行模進,織體采用的是下行半音級進音調的方式,最后樂曲的擴展樂句采用的是bE大調,完美地結束整個演奏。奏鳴曲中的再現部是46~91小節,其中主部是46~61小節,主部的動力性很強,其中一些主要的主題在節奏上稍微有些變化,從樂曲的旋律上進行分析,第一樂句添加了十六分音符的音型,具有代表性的是在47和49小節上,從整個奏鳴曲的伴奏上看,再現部的柱式和弦變成了分解和弦的形式;第二樂句加入了十六分音符的三連音,這種音型的加入讓整個再現部的音樂密度大大的增強。連接部是62~70小節,采用的是bb小調的方式,在主要主題和副主題之間采用的材料是向下屬方向離調的形式,呈現出與呈示部一樣的連接段落。副部是71~90小節,在整個奏鳴曲中通過主調規則地呈現出來,而最后的尾聲階段是91~112小節,主部的主體采用的仍然是A大調的形式,但是在結構上有所變化,102小節通過主調A大調終止。

三、貝多芬C小調奏鳴曲在西方音樂史的影響

通過對西方鋼琴藝術史上古典主義音樂作品進行研究可以看出,莫扎特時期的音樂具有純真的品質,海頓的音樂具有幽默的風格,舒伯特的音樂具有抒情的意境,而貝多芬的音樂就顯得更加渾厚。雖然他們都各具特色,但是他們的音樂都具有結構嚴謹的特性。在學習貝多芬奏鳴曲第二樂章,不但能夠了解到貝多芬在這個時期的創作風格,包括在奏鳴曲中巨大的節奏帶動力和強烈的對比性以及在音響中的管弦性等,還能根據貝多芬的鋼琴藝術了解貝多芬的思想以及其他作曲家的一些風格,這樣就可以使我們對古典音樂的演繹能夠更好地融會貫通。比如舒伯特的作品通常都沒有標明踏板,但是不代表不使用踏板。在如何使用踏板上可以根據貝多芬的作品來使用。對于古典音樂作品必須了解其結構,因為對古典音樂作品的演繹首先要對全曲的結構了如指掌,這樣才能夠在音樂演奏中表現出整體的脈絡和關系,貝多芬不但是敏銳的心理學家,同時也精通鋼琴樂器的音色。在貝多芬的交響樂中,很少能夠看見率直抒情的風格,但是在鋼琴奏鳴曲中卻十分普遍。貝多芬是西方音樂史上一位杰出的音樂家和思想家,他對西方鋼琴藝術史的貢獻很高,自始至終都在堅定不移地想要把倫理學與美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他鋼琴音樂的創作中同時并以自身獨特的情懷,通過書法自身的內心感受來打動聽眾,這些超越時代的作品不但體現在了貝多芬對于古典音樂的繼承,同時也體現在了他運用奏鳴曲進行創作采用的材料和方法、曲式結構、作曲方法及彈奏的手法等,都是對西方鋼琴藝術的創新和發展,同時也成為了他創作交響樂的前奏。貝多芬在即興演奏上具有很高的天賦表現能力,這就使他的鋼琴藝術作品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成為西方鋼琴藝術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四、結語

貝多芬是西方鋼琴藝術史上杰出的代表人物,其創作的C小調奏鳴曲成為了西方鋼琴藝術史上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對西方鋼琴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通過對貝多芬的C小調奏鳴曲進行分析能夠了解西方鋼琴藝術時代發展的脈絡,對于了解鋼琴藝術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欣凝.貝多芬《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不同演奏版本探究[J].當代音樂,2019(2).

[2]許諾.貝多芬c小調鋼琴奏鳴曲(Op.111)第二樂章轉調分析[J].戲劇之家,2018(28).

[3]郭千.淺談鋼琴演奏中演奏者的情感表達——以貝多芬《c小調鋼琴奏鳴曲》為例[J].黃河之聲,2018(2).

[4]張翔宇.莫扎特c小調奏鳴曲和貝多芬c小調奏鳴曲對比[J].黃河之聲,2019(20).

[5]陳昕.論貝多芬奏鳴曲“熱情”第三樂章演奏技巧[J].北方音樂,2016(16).

作者簡介:軒一丹(1999—),女,漢族,河南許昌市人,河南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專業鋼琴方向2017級本科在讀。

猜你喜歡
貝多芬
貝多芬只有一個
貝多芬只有一個
貝多芬只有一個
“沒良心”的貝多芬
莫言的勇氣
貝多芬的故事(下)
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田園)》賞析
聾子最好
相見恨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