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脈介入手術的導管室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分析

2020-07-10 09:24齊利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20年1期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

齊利

【摘? 要】目的:分析冠脈介入手術的導管室護理風險管理措施。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冠脈介入手術患者,設為對照組,分析該組導管室護理風險發生情況。另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冠脈介入手術患者,設為觀察組,結合對照組分析結果,進行導管室護理風險管理。對比兩組護理風險發生率,另對比兩組護理人員水平得分、患者滿意度得分和焦慮評分。結果:觀察組護理風險發生率和患者焦慮評分較低,護理人員水平和患者滿意度得分較高,較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冠脈介入手術的導管室護理風險較為多樣,給予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措施,有助于風險控制,也能提升護理人員水平和患者滿意程度,改善患者心理態勢。

【關鍵詞】冠脈介入手術;導管室;護理風險管理;焦慮評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198-02

前言:

冠脈介入手術是介入治療的一種,通過介入物疏通堵塞、狹窄的冠脈腔從而恢復血運,控制、預防心肌梗死和卒中等重大疾病。導管室為冠脈介入手術提供協助,該部門的工作質量、護理管理很大程度上影響冠脈介入手術的成果,也可能導致各類護理風險,常規護理管理對此作用不佳。分析認為針對性護理管理可應對常規護理管理的不足,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我院選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60例冠脈介入手術患者,就不同護理管理措施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冠脈介入手術患者中,選取80例設為對照組,另于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冠脈介入手術患者中,選取80例設為觀察組。對照組:男43例,女37例。年齡48-74歲,平均(59.3±5.7)歲。觀察組:男42例,女38例。年齡47-75歲,平均(59.4±5.5)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人員均為20名,護齡、性別、年齡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對照組患者資料完整,觀察組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均接受冠脈介入手術治療。排除標準:資料缺失或中途退出。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管理,重視患者信息、病歷資料規范處理和保存,通過環境管理減少感染發生可能,積極進行設備管理,確保提供有效的介入治療輔助。對該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該組護理風險發生情況。觀察組在對照組分析基礎上,保留基本護理管理措施,額外進行針對性管理,包括多元反饋、改進計劃、執行監督和循環管理四項措施:

①多元反饋。由患者、家屬、護理人員、主治醫生等共同構成反饋小組,重點結合對照組已見風險進行反饋,了解風險發生原因,以及其他未察覺風險。包括導管消毒不徹底、導管規格不當、患者信息管理不完善等。在反饋小組提出各類問題后逐一進行記錄。②改進計劃。以反饋結果和回顧性分析結果為依托謀求護理改善,加強對所有護理人員的培育,使其牢固掌握導管室工作的各個環節和要點,確保導管、介入物清潔無菌、準確及時提供。向患者和家屬傳遞介入治療以及導管室護理相關內容,提升患者知識儲備和依從性。重視收集不同患者病情和個體信息,據此提供差異化護理服務,保證護理和管理的針對性,如患者血流緩滯應重視收集血運信息,加強凝血問題護理管理等。③執行監督。建立由護士長和醫療工作人員組成的監督小組,流動進行導管室護理管理工作監督檢查,了解仍存在的問題和新問題,予以記錄。④循環管理。在執行監督結果基礎上,結合多元反饋、回顧性分析所獲,擬定新的改進計劃并推行,直到護理管理完善。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風險發生率,另對比兩組護理人員水平得分、患者滿意度得分和焦慮評分。其中護理人員水平和患者滿意度得分均以自制10分制問卷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明護理人員水平和患者滿意度越高。焦慮評分以SAS量表表達,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態勢越不理想。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為SPSS21.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X2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護理風險發生率

觀察組護理風險發生率較低,見表1:

2.2兩組護理人員水平得分、患者滿意度得分和焦慮評分

觀察組護理人員水平得分(9.2±0.5)分、患者滿意度得分(9.6±0.3)分,患者焦慮評分(22.6±3.5)分,對照組護理人員水平得分(8.4±0.5)分、患者滿意度得分(8.0±0.6)分,患者焦慮評分(36.1±4.2)分,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t=4.668、7.016、14.859)。

3 討論

冠脈介入手術可實現冠脈硬化、堵塞等問題的應對,治療、預防多種心血管疾病,導管室在此過程中主要起到輔助作用。護理風險則包括患者信息缺失、依從性差以及血管迷走反射等,影響治療工作開展。常規護理管理對此控制效果不佳,護理風險發生率超過10%[1]。給予針對性管理,護理風險發生率下降超過5%,患者滿意度、心理態勢也得到改善[2]。本次研究結果與此相同,觀察組護理風險發生率、護理人員水平等指標均較理想。措施上看,回顧性分析和多元反饋有助于了解導管室護理風險類型,改進計劃以此為依托具體推行,可直接改善護理人員能力和患者滿意度,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執行監督可了解風險管理效果和不足,作為循環管理的依據,實現導管室護理風險的進一步控制。

綜上所述,冠脈介入手術的導管室護理風險較為多樣,給予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措施,有助于風險控制,也能提升護理人員水平和患者滿意程度,改善患者心理態勢,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娟.冠脈介入手術的導管室護理風險管理措施探討[J].臨床研究,2019,27(06):188-189.

[2]????? 余芳,胡校云.冠脈介入手術的導管室護理風險管理措施[J].當代醫學,2017,23(05):151-153.

猜你喜歡
護理風險管理
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綜合病房中的應用
在小兒頭皮靜脈輸液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價值探討
品管圈活動在呼吸科護理風險管理中應用研究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護理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皮膚損傷的影響
護理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皮膚損傷的影響
產婦產后出血護理風險管理效果分析
風險管理在神經外科應用價值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