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邳州、新沂考察紀行

2020-07-14 18:12胡其偉陳紅梅
鐘山風雨 2020年3期
關鍵詞:窯灣土山邳州

胡其偉 陳紅梅

2004年暑期,我正在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讀博,受業師鄒逸麟先生委托,參與浙江大學陳橋驛先生一個項目,去山東搜集運河相關資料,同時作為《彭城晚報》特約記者,在該報開辟《踏訪京杭大運河》專欄,發表路上考察見聞。8月初,我從北京一路南下,沿途經滄州、臨清、聊城、德州、濟寧,順帶把江蘇徐州、宿遷、淮安、揚州等地一路跑下來,收獲頗多,所見所聞所思除了在專欄發了34篇報道外,2014年又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閱讀運河》一書。本文重點介紹當時在邳州及新沂的收獲。

邳州的發展與河流的關系非常密切,很早以前,這里的先民們就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在今天的運河流域地區就發現有6000多年前的大墩子遺址、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劉林遺址、春秋時期的梁王城遺址、戰國時期的九女墩古墓群等。據1988年在泇河邊發掘出的距今25萬年前的一對三米多長的古象牙化石,可以斷定遠古的邳州地區是一片森林、沼澤覆蓋,河流、湖泊密布的溫暖濕潤的地區。漢代以后,這里逐漸開發,到了三國時期已相當發達,《三國演義》有不少故事就發生在這一帶。明代泇河開鑿以后,這里更成為漕船必經之地而發展迅速,不過這里真正的騰飛還是在邳縣治所由略顯偏僻的邳城鎮遷至鐵路、運河交匯的運河鎮以后才開始的。

需要說明的是,京杭運河在徐州有兩段,一即位于微山湖西側經龍堌、沛縣、藺家壩的不牢河,一即位于微山湖東側出韓莊閘東行至臺兒莊、在明代泇河基礎上開鑿的韓莊運河。韓莊運河經過臺兒莊后南下入邳州,于泇口入中運河。泇口位于今邳州西北約20公里處的邳城鎮,如今僅是一個不起眼的村落。

早自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開始,泇口即是運河上一個重要碼頭,當地人習慣稱其為“泇口街”。明清兩代避黃行運,漕船多避開徐呂二洪經泇口入運。按當時人的信仰,凡事即問神明,行船是極有風險的事業,當然不能例外,因此,泇口街里有“七十二座船神廟”之說。在76歲的唐大爺的指點下,我們大概知道曾有過關帝廟、河神廟、龍王廟、大王廟、奶奶廟、青龍廟、火神廟、船神廟等,可惜全部被毀。

如此眾多的廟宇,正反映了當時交通的發達、商業的繁榮。同時,靠運河生活的人們,面對無數的危險和災難,自然要對河神、水神頂禮膜拜。

值得一提的是關羽和尉遲恭二人,此二人在別處一為武圣兼財神,一為門神,而在徐州卻“兼管水事”,享受水神待遇,受到百姓加倍景仰,原因是“相傳二公治水呂梁”。

土山關帝廟始建于明代天順年間(1460),之所以遠近聞名,蓋因《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有“屯土山關公約三事”的故事。公元200年,曹操、關羽曾戰于土山,關公在此被困,成就了其“忠”“義”雙全的美名,這里的關帝廟自然意義非凡。該廟位于土山鎮街北村,是江蘇現存最大的關帝廟,據原土山文化站王站長介紹,過年的時候香火極旺,香客達數千人。筆者當年到來的時候,這里正在大修,如今已頗具規模。

1910年,張秉神父(Tchang,Joseph)來土山傳教,歷經數年,1919年由司鐸朱神父主辦,至1921年,建成15間哥特式天主堂一座,建筑面積500平方米左右。該建筑在邳州南部地區首屈一指??箲鹎捌?,加拿大籍神父盧克念來土山傳教。

從邳州出發沿京杭運河大堤東南行40多公里,便是新沂市的窯灣鎮了。窯灣歷史悠久,在周代為鐘吾國轄地,唐朝建隅頭鎮,宋代始興,明清極盛。歷史上窯灣曾是京杭大運河上的重要碼頭,為南北物資交流的重要通道,每天有上千艘船只往來經過,故有“日過桅帆千桿,夜泊舟船十里”之譽。當時的窯灣街,商賈云集,店鋪林立,行人如織,常住人口達3萬余人。最昌盛的時候曾有過8個省的會館,10個省的代辦,7個國家的洋人,360多家商鋪,素有“小上?!敝Q。清代中期以后,隨著漕運衰落,窯灣也逐漸失去了往日的繁華。

筆者一行從運河大堤上下來,打聽老街的位置,當地幾乎無人不曉,而且無不提到這里前一段時間曾作為電影拍攝的場地??赡茉谒麄兊难劾?,拍過電影才是老街的真正價值的體現。

鎮政府后門出來便是老街,筆者一行首先經過百年老字號——綠豆燒酒廠門口,這里古老的建筑向我們述說著酒廠悠久的歷史。早就聽說過窯灣綠豆燒,相傳清朝康熙年間,窯灣有家萬茂酒坊,生產一種叫“老瓦縫”的綠豆酒很暢銷,有口皆碑。乾隆年間,皇宮后宰門守將馬從凱回家省親,路過萬茂酒坊,品過“老瓦縫”后大加贊賞,并為這個酒坊傳授了皇家延年益壽的保健秘方。萬茂酒坊遂按秘方加以炮制,該酒以大麥、高粱為原料,以優質特曲為酒基,配以紅參、當歸、砂仁、杜仲等40多味名貴中藥材,并輔以冰糖、白糖等原料,配出的酒呈淡綠色,宛若綠豆湯,其味綿甜,十分爽口。乾隆品后龍顏大悅,賜名“窯灣綠豆燒”。

從酒廠南行,可以看見很多明清時代的建筑?!芭d昌號”大院,是保存較好的建筑之一,它原先是個作坊,建筑格局是前店后坊,現在仍然是醬園店,以古法釀造甜油,院內幾十口大缸一溜排開,上罩斗笠狀缸罩,缸內盛滿醬豆,中置一極為細密的竹籠,甜油自醬中瀝入籠中,有人來沽便從中舀出。據這里的工作人員介紹,當年這種甜油是專門為皇上釀造的,如今,普通的游客也可以買一些帶回家了。

另一處古街是中寧街,這里以商業店鋪居多,街上集中了當年各省會館、代辦,如今部分明清建筑依然立在街道的兩邊,略顯凄涼。

據當地人介紹,小鎮的南大街與北大街明顯呈“S”形,構成道家的太極八卦圖案。據說1668年山東郯城大地震波及窯灣,建筑幾乎無存,兩年之后,康熙十年大赦天下,一批明朝遺老被發配到窯灣開荒,這批文化素質較高且具有多年管理經驗的明朝遺老精密規劃,利用窯灣S型自然河岸筑五里長街,又按八卦九宮方位建房屋。

在中國無數個古鎮中,窯灣是相當低調的,近乎悲情地懸掛于駱馬湖的一角,這里沒有江南古鎮的喧囂,沒有徽州古鎮的高貴,也沒有如織的游人和熱鬧的市井,走在窯灣老街,筆者一行顯得那么格格不入。窯灣所透視出來的表情,除了凄涼,就是一種與世無爭的清高。

近年來,當地政府對古鎮進行了大規模開發,新沂市政府成立了駱馬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對窯灣古鎮進行全面的保護開發。按照“修舊如舊,新建如舊”的原則,對兩條古商業街的明清建筑進行了保護性維修,共修建房屋1600多間,修復面積3.2萬平方米,完成兩條古街的上下水管網和強弱電入地、青石板鋪路,疏通后河及護城河1000多米,修復和架設景觀橋5座,完成了吳家大院、趙信隆醬園店、窯灣典當史話館、窯灣民俗博物館、大清窯灣郵局、“文革”記憶館、山西會館、江西會館、天主教堂、過街樓、界牌樓、南哨門、北門等10多個景點的建設。修復后的窯灣古鎮集古韻景觀、水韻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近年來先后獲得“國家4A級景區”、省“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大運河網“最美運河十景”第二名、“最受徐州市民喜愛旅游景區”等稱號。古鎮特產綠豆燒酒、窯灣甜油等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一度被國家文物局列入2014年大運河申遺保護候選名單,窯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大提升。遺憾的是,由于翻建力度太大,古鎮原本厚重的滄桑感和濃郁的鄉土氣息蕩然無存,就像給質樸的村姑涂脂抹粉、穿金戴銀后硬要把她打扮成城里人,窯灣自然也與首批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擦肩而過,筆者電腦硬盤里的窯灣照片或許是“老窯灣”最后的影像。

(責任編輯:武學滬)

猜你喜歡
窯灣土山邳州
窯灣古鎮
邳州消防出實招 打通“生命通道”
最美的風景
——江蘇邳州老年大學校歌
故鄉的土山
邳州走出一條特色養老服務之路
窯灣古鎮
憶江南·家鄉美
徐州土山漢墓公眾考古紀實
從窯灣進攻戰斗看急襲戰法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