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煤深度解離分步釋放浮選試驗研究

2020-07-17 01:47周志成張玉國唐永紅
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 2020年6期
關鍵詞:精煤煤泥灰分

周志成,張玉國,唐永紅

(貴州水城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汪家寨煤礦洗煤廠,貴州 六盤水 553009)

煉焦煤是重要的煤炭資源,但使用過程中需要降灰脫硫,煉焦煤的煤泥屬于可浮性較好的煤泥[1]。張菲菲[2]、佟順增[3]等通過對煤泥進行解離研究,發現解離后煤泥中的連生體基本被分開,經浮選試驗,精煤中粘土類含量明顯下降,有機單體含量上升,而且煤泥的可浮性受煤顆粒的表面性質、密度和粒度組成、泥化等因素影響較大;譚佳琨[4]等發現精煤灰分的相關性規律是由不同粒度顆粒的特性差異所導致。根據前人的研究,為降低汪家寨那籮礦的灰分和硫分,探索將煤樣解離,使精煤與脈石礦物分離,然后進行浮選,從而達到理想的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1 煤樣性質分析

1.1 煤樣粒度組成

研究采用汪家寨那籮礦N30710號煤層煤樣,其灰分為24.47%,硫分為2.55%,揮發分為23.28%。因此該煤屬于焦煤,是中高硫煤。根據GBT 477—2008《煤炭篩分試驗方法》對煤樣進行了粒度分析,并測定各粒度級硫分和揮發分,其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各粒度級含量分布不均,含量較大的是大于25 mm粒度級,產率為24.16%,各粒度級的揮發分變化不大,灰分和硫分隨著粒度的降低而降低,說明脈石礦物不易解離。從各粒度級灰分和硫分來看,各粒度級灰分差別不大,而硫分差別較大,說明煤樣中灰分呈等額分布的態勢,硫分多富積在高粒度級別中。因此,從煤樣中的低粒度級別展開分選作業,更易于實現降硫。

表1 N30710號煤層煤樣粒度組成及特性分析

1.2 煤樣密度組成

根據GB T 478—2008《煤炭浮沉試驗方法》對煤樣進行了大浮沉實驗,并測定各密度級硫分,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煤炭主要密度級是1.4~1.5 kg/L,達37.45%,當灰分取11.30%時,浮物產率為32.61%,各個密度級別中,1.3~1.5 kg/L密度級占64.80%,中間物含量極高,屬于極難選煤。密度越低,硫分相應較低,說明分選能脫硫。

表2 N30710號煤層煤樣浮沉綜合

1.3 煤樣可浮性

采用顎式破碎機和棒磨機將煤樣破碎至小于0.5 mm,然后根據標準《選煤實驗室分步釋放浮選試驗方法》(GB T 36167—2018),選用煤油為捕收劑,松醇油為起泡劑,通過正交實驗確定捕收劑與起泡劑添加比例為6∶1,試驗結果如表3所示。后序的分步釋放浮選試驗均采用此條件。

表3 N30710號煤層煤樣分步釋放實驗結果

由表3可知,取灰分為10.84%時,產率為38.58%,而且是產率最大的產物,比浮沉時取精煤灰分為11.30%的產率還要高,說明破碎研磨后再浮選是可以提高精煤產率的;隨著釋放次數增加,硫分逐漸降低,說明浮選能達到脫硫的效果。

2 深度解離浮選試驗

2.1 解離浮選試驗

采用顎式破碎機和棒磨機將原各粒度級煤樣分別破碎磨至40、80、120、200、320網目以下,然后分別進行分步釋放試驗,并測定各產物的硫分。將實驗數據繪制成灰分—產率曲線和硫分—產率曲線,如圖1至圖10所示。

圖1 解離至-40網目灰分—產率曲線

圖2 解離至-40網目硫分—產率曲線

圖3 解離至-80網目灰分—產率曲線

圖4 解離至-80網目硫分—產率曲線

圖5 解離至-120網目灰分—產率曲線

圖6 解離至-120網目硫分—產率曲線

圖7 解離至-200網目灰分—產率曲線

圖8 解離至-200網目硫分—產率曲線

圖9 解離至-320網目灰分—產率曲線

圖10 解離至-320網目硫分—產率曲線線

由各灰分—產率曲線可知,隨著解離的更加深入,從各粒度級解離至小于40網目到小于200網目來看,解離前粒度越小,解離后累計產率越大,而且各粒度級之間的產率增長與灰分增長相統一,其中小于0.5 mm和0.5~3 mm 2個粒度級比其它粒度級的灰分更低;而解離至小于320 網目后,各粒度級間沒有此規律。由此可知將各粒級原煤解離到120 網目或者200 網目為最佳。

由各硫分—產率曲線可知,小于0.5 mm和0.5~3 mm 2個粒度級的曲線基本接近重合且趨向直線,因此可以判斷這2個粒度級的產率的變化對硫分影響不大;從各粒度級解離至小于40網目到小于200網目來看,解離前粒度越小,解離后各產物硫分越低,粒度越小,變化趨勢越??;而解離至小于320網目后,各粒度級之間的變化就比較雜亂。說明解離至小于200網目后,對脫硫是有利,但再解離可能就會影響浮選脫硫。

2.2 產率分析

整理解離后的分步釋放試驗的數據,最后一次釋放的精煤產率匯總見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各粒度級解離后,產率均先升高,后下降。產率的最大值分布有如下規律:

小于0.5 mm粒度級磨碎后,產率最大值在120~200網目之間,且靠近200網目;0.5~3 mm粒度級磨碎后,產率最大值在120~200網目之間,且靠近120網目;3~6 mm和6~13 mm 2個粒度級磨碎后,產率最大值在80~120網目之間,且靠近120網目;13~25 mm和大于25 mm粒度級磨碎后,產率最大值在80~120網目之間,且靠近80網目。

表4 各粒度破碎后浮選精煤產率匯總

注:各粒度級原煤分別研磨到各網目后做小浮沉試驗得到上述數據。

由以上產率分析可得,隨著解離前的粒度增大,解離后的最大產率的粒度逐漸增大,說明解離高粒度級別時,解離出煤的同時,脈石礦物解離的更多,解離要控制在一定的粒度范圍。

2.3 加權后分析

由前可知,原各粒度煤樣分別破碎磨至40、80、120、200、320網目以下,現將磨碎至同一網目的分步釋放試驗的試驗結果進行加權、匯總,得到全樣的分步釋放試驗結果,經計算并繪制灰分—產率曲線和硫分—產率曲線,如圖11至圖12所示。

圖11 煤樣磨至各網目灰分—曲線產率

由圖11可知,5條曲線基本重合,說明不管煤樣解離至多少網目,在一定灰分情況下,其產率基本不變;當取精煤灰分為11.30%時,產率為36.3%,其值高于浮沉產率,但低于破碎至小于0.5 mm時的產率。由以上分析可得,解離程度深入,其產率不一定增加。

圖12 煤樣磨至各網目硫分—曲線產率

由圖12可知,除解離至小于320網目外,其它隨著解離的逐漸深入,同一硫分,其產率逐漸減小,說明解離越深入,細粒對硫分影響明顯。

3 結 論

通過對煤樣的深度解離和分步釋放浮選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在同一粒度級別中,研磨后的粒度越細解離效果越好,同一密度級別的灰分硫分越低,產率越高。

(2)不同粒度級別研磨到同一網目,粒度越大解離后的效果越明顯,相應的灰分硫分降低,產率升高。

(3)綜合以上分析將原煤研磨到120網目后再進行分選效果最佳。

猜你喜歡
精煤煤泥灰分
基于灰分回控的智能密度控制系統在寨崖底選煤廠的應用
大屯選煤廠粗精煤回收系統改造實踐
煤泥研磨脫泥浮選試驗研究
煤泥干燥設備的研究現狀及展望
灰分在線檢測對選煤智能化建設作用的思考
煤泥重介質旋流器在動力煤選煤廠粗煤泥分選中的應用
基于單種煤成焦灰分預測焦炭灰分的研究及應用
精煤產品結構調整及回收系統改造
不同重量僵蠶總灰分含量的比較研究
協莊選煤廠浮選精煤降水及摻配的研究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